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其他

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启动会召开

3月14日,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试点启动会在线上举办。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欧阳证出席会议并做介绍。会议由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王红主持,来自34个教学单位近90名改革试点教师参会。参会教师线上合影欧阳证首先介绍了改革工作整体实施方案。在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期间,学校成立专班推动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专项工作,将“权威—理性—实用—经验—审美”五种认识论标准迁移到课堂评价中,基于课堂与教学论,从课堂的前提、设计、任务、经历和情绪五个维度,分析研究全过程课堂教学评估要素,提出机制—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改革举措,不断完善课堂治理。希望通过优化过程性反馈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强化课堂教学的即时提升,进而完善教评和人事考核的关系,实现晋升考核让位与过程提升的良性循环,最终建立清华特色教评文化。改革推进情况介绍他介绍到,前期依托教研院专家,对课堂教学评价要素按学期阶段性目标进行了分解,基于阶段性评价目标的学生过程反馈问卷和教师自评问卷初步形成。此外,鼓励教师在参考学校提供的具有课堂教学理论、观测共性问题的问卷基础上,结合自身授课经验,自行设计个性化问题,逐步推进师生自主参与机制建设,加强过程式反馈和即时提升,以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洞察力,提高师生的获得感。随后,王红主持交流环节,并解答参与教师对试点工作所提出的问题。参会教师表示了对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方案的认可和支持,表达了希望利用学校平台来增强师生交流的意愿。王红在总结中表示,课堂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建设的重要方面,希望后续能够得到参与教师对于改革工作的反馈,与教师们一道推进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反馈与沟通交流,共建“我们”的课堂。供稿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吴岩司长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

在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专项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2022年3月22日
其他

体育课中的立德树人 | 邢玮:塑造性格,锻炼意志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体育课中的立德树人邢玮:塑造性格,锻炼意志大家好,我是体育部邢玮,我承担的是本科生一年级基础体育课(足球),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正如马约翰教授所言,体育具有塑造学生性格的迁移价值。在我看来,本科生一年级基础课,作为同学们初入大学的第一节体育课,不仅要为学生日后参与高年级体育活动奠定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基础,也可以为他们日后学习工作中的长远发展塑造性格、锻炼意志。沟通交流是足球运动的重要内容。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与队友的充分沟通。因此,在指导同学们传接球时,我会要求传球的同学抬头观察同伴位置,在传球前通过喊名字来提示对方;接球的同学则要提前降低重心、脚下移动起来,这样既能提高接球质量,也能向传球人传递“我准备好了”的信息。在多人配合练习中,我也会要求大家在进攻中轮换站位,在防守练习的时候出声相互提醒队友补位。虽然大家水平不一,但充分合作的练习形式能逐渐建立默契与信任,培养大家共同面对困难的态度和互帮互助的精神。竞技输赢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特征。我会从每节课中都抽出一定时间组织班内比赛,告诉同学们在比赛当中要相互鼓励,相互弥补,享受过程。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在竞技体育中为了共同目标拼尽全力的酣畅淋漓,让他们在比赛中收获自信、果断的性格品质,学会迎难而上、永不言败的责任担当。一堂好的体育课,一场成功的比赛,都是使学生塑造性格,锻炼意志的的好机会。
2021年12月22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人文学院赵金刚:涵养心性,心有家国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赵金刚:涵养心性,心有家国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的赵金刚,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宋明理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重要发展阶段,因其特点,也被称为“心性之学”,其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十分紧密。以往的宋明理学教学,往往侧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把哲学思想讲出来,而较少注重结合理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切身问题开展立德树人、家国意识培养。我在上课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问题与理学思想的呼应。如面对学生“卷”的焦虑问题,在课程设计上我把“青年王阳明”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进行讲授,透过王阳明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他在焦虑中的自我突破,讲明“立志”的意义,进而让学生反思自我处境与古人生命、学问的关系。此外,理学家特别重视家国情怀,在这点上,我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了一些人物和细节。如在理学的引入时特别注意范仲淹这个人物的意义,特别是范仲淹对宋代士风的砥砺以及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精神;在讲授朱熹时则重视他与辛弃疾、陆游的友谊,以及提出文天祥与朱熹之间的关联,文天祥的《正气歌》与朱熹思想一脉相承。当然,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如何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一个问题,在讲授相关问题时如何做到不刻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车辆学院仇斌: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前沿贯通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仇斌: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前沿贯通仇斌大家好,我是车辆学院的仇斌,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汽车构造(2)”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汽车构造(2)》是车辆学院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解汽车底盘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汽车底盘典型结构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技能。汽车底盘的特点是结构复杂且零部件多,对于大多数常年习惯于数理化理论学习的同学来讲,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知识点多。为了达到“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团队从以下方面开展教学设计。第一,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汽车底盘系统中的各零部件之间复杂的物理结构和功能耦合关系,光靠理论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同学很难消化理解。多年来教学团队非常注重引入动手实践环节,在讲解每个底盘关键零部件之前,通过实验课,先让同学亲自动手拆解和分析零部件实物,然后再进行理论授课。第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和转变。有了实践教学的基础,课堂理论教学注重从汽车底盘功能需求出发,引导同学提炼隐含在底盘实物结构中的工程问题,进而让同学联系所学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等知识来综合分析底盘各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再引导同学结合所拆解零部件的结构特点,训练同学思考如何从功能需求出发理解工作原理,如何实现从基本结构到实际产品的转变。在上述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认识到底盘结构的多样性和背后隐含的“不变真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促使同学在理解底盘结构知识方面达到形式和内涵统一,以及特殊性和普遍性统一的思想境界。第三,巧用汽车技术发展史来助力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汽车底盘技术130多年的技术发展过程,是一部丰富而生动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大量推动汽车重大技术变革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来激发同学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应用实物模型教学时,适时穿插讲解中国老一辈汽车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在讲解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知识时,介绍车辆学院的老师和校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量科研转化成果和产业化成功案例,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建设汽车强国的光荣事业之中。
2021年12月6日
其他

实验课中的立德树人 | 电子系孙忆南:在基础电路实验中实践问道、求真求实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实验课中的立德树人孙忆南:在基础电路实验中实践问道、求真求实大家好,我是电子工程系的孙忆南,我承担的是大一新生的“电子电路与系统基础实验”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作为课程负责人,我认为这门基础性的实验课,不仅要用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还要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系统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发展观念。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实验内容规划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对电路系统的整体认识。我们把搭建心电图系统设置为新生的第一个实验,通过系统搭建,体会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之后再以示波器上的万花尺这一有趣的设计题目为目标,逐步开展单元电路的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最后完成整个系统。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从电子元件到单元电路,再到整体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第二,在实验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测量二极管动态电阻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测量结果和理论结果有明显差别。我们鼓励学生分析检查造成差异的原因,不要轻易否定自己的测量结果。最终,学生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课本中的理论模型过于理想化。学生由此知道,实践的意外,往往会成为重大发现的源泉。反之,对于编造实验数据来获得“好”的实验结果的不端行为,我们则会进行批评教育。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科发展史的有关内容,实现历史与未来的交融。我们通过一些演示实验展示电子电路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向电子信息先驱们致敬,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们,正是这些新型元件等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才推动了电子信息学科滚动发展。事物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只有了解过去,反思现在,才能更好地创新、引领未来。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计算机系马昱春:逻辑牵引,贯穿古今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马昱春:逻辑牵引,贯穿古今大家好,我是计算机系的马昱春,我承担了本科生的离散数学(1)课程的教学,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离散数学(1)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内容包括数理逻辑和集合论。作为大一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这门课承载着将高中生从数学的演算思维转变为逻辑思维,甚至是计算思维的重任。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锦囊就是:打破思维,追本溯源。“为什么1+1=2?”
2021年11月26日
其他

设计课中的立德树人 | 化工系余立新等:在设计中践行严谨细致、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设计课中的立德树人余立新等:在设计中践行严谨细致、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大家好,我们是化学工程系的余立新、兰洲和闫自飞,分别是本科生“化工设计”课程的负责老师和两位课程助教,以下是我们的同行锦囊。余立新:化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某化工产品的设计为目标,训练同学综合运用化学工程基础知识的能力。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作为整个本科培养的收官之课,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更有必要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工程伦理意识,让学生们通过化工设计知道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如何关乎经济、环境和生命安全的。兰洲:课程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设计时要把自己当成真实的“工程师”,自己所画的每一条线都决定着流程和设备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于实际的工业设计而言,必须要100%的正确,没有60分的方案。因此,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仔细、严谨、负责的态度。在化工设计课中,助教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作业的批改者,同时也是鉴定设计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质检员”。因此,当发现设计作业中不合理的地方时,不仅要指出错误并给出分数,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闫自飞:我们在批注作业时所用大多是启发性的语句,比如“为什么要设计恒温反应器,如何实现”,“此处的密封措施是否可借鉴列管换热器”,“压缩机的出口温度可以达到800℃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等等。进而引导学生对设计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直到符合化工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才算完成。另外,设计作业的给分原则为在修改到“满意”的前提下,以第一次提交的作品为基准给分。该项措施已经在化工设计课程中坚持了五年,约70%的同学需要修改一次、约20%的同学需要修改两次才能达到“合格”的要求。余立新:在化工设计这门课程中,我们力争让学生在完成每一次作业的过程中渐渐养成注重细节、追求极致的态度,在细致、周全、严谨的思考上充分运用本科期间的所知所学,并且在和老师、同学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不断耐心完善,最终做出正确和优秀的设计,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世界负责”。
2021年11月8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外文系张叶鸿:多语能力,专业思维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张叶鸿:多语能力,专业思维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外文系张叶鸿,我承担的是“德语(第二外国语)”、“德语语言文学导论”以及英文专业课“当代西方文艺思潮”、“文学与认知”等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面对同学,内心都充满这样的愿景:希望他们未来能以充沛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以流畅雅正的语言能力,扎实广博的学科素养,前沿创新的专业思维和国际视野,与同行沟通交流,甚至在某领域引领学科发展。面对繁多复杂的知识脉络和理论概念,教师需要不断提炼授课内容,不断凝练重要框架与核心问题,不断思考不同理论之间的关联。教师归纳、提炼自身对知识体系的感悟对于课堂讲授非常重要。授课是在与同学们分享对所授内容的感受与体验,而这些感悟在现有的教科书或专业资料中还难以找到。这些带有学科系统性的经验感悟会使同学们对领域的核心问题更为敏感,会启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想象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人们认识世界,并与世界沟通交流。我在教授语言和文化的课堂上,注重将语言立体化,使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在场感。课堂上,教师需要突出重点,把握细节,展现语言所带来的文化想象,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认识文化的精髓。比如感受德语严谨的语法所体现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感受不同文化的特质与共性。透过语言深入思维,不断激发学生运用母语、英语、第二外语的多重视角进行思考。在清华大学,我坚持德语、英语双外语教学。虽然辛苦,但希望身体力行示范于同学们,使他们认识到掌握英语作为交流和学术的世界通用语言的必要性,以及第二外语对于开拓视野与思维的重要性。无论是讲解语言还是理论溯源,我都借助汉语、英语、德语所在文化的传统与共性进行多维视角的剖析,从而使同学们更能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共性。
2021年10月27日
其他

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丨经管学院郝洁:调动学习兴致,启发智慧沟通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郝洁:调动学习兴致,启发智慧沟通大家好,我是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师郝洁,我承担的是经管学院本科通识必修课“沟通基础”,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在清华大学八年的从教过程中,我已经迎来送往了2000多名优秀的学子。秉承清华大学的教学理念和经管学院的培养目标,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在这些璀璨、独特的生命中留下一些思想、植入一丝情怀,帮助塑造更加健康自信的人格。显性的专业知识往往在隐性的日常触动中燃化,从而得到丰盈完整地传递。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们可以通过先进多元的教学方式去讲授规范的理论和技巧,而真正唤醒学子们的内在动力去接受、沉淀并转化为生命力的往往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人文举措。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在2021年的课程教学中更加注重以下三点:(一)调动学习兴致。我常常会用同学们关心的时事和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展开理论学习和探讨;会在16周的学期里安排一次艺术博物馆访问,尝试与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来一次“沟通交流”;也会选择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带着向往自然的学生们走出教学楼开展户外学习。希望这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以求真。
2021年10月22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计算机系刘卫东:通过问题与兴趣驱动,分层次设计计算机系统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刘卫东:通过问题与兴趣驱动,分层次设计计算机系统大家好,我是计算机系的刘卫东,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内部运行机制,达到能设计简单计算机系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面对计算机系统这个庞然大物,尤其是软件硬件交织,内部信号交互关系复杂的情况,难免会有一些畏难情绪。加之近年来人工智能等热点兴起,部分同学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兴趣也随之减弱,更愿意钻研算法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知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是问题引导,兴趣驱动。我们从同学们熟悉的高级语言程序开始,提出“计算机程序是如何执行的?”来开始课程的学习。逐步将高级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计算机指令系统等知识点引入,再讲解单条指令功能的硬件实现,完整的机器语言程序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抽象、层次化、并行、冗余等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并和软件程序设计中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去理解和认识这些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通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我们也认识到作为必修课,一个年级数百位同学的学习诉求和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在课程考核中,给出了一条基准线:每位同学必须设计完成一台能运行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但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这个程序的难度和复杂度。这样,有利于一些同学在达到基准要求后,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分配给其他更适合他的发展目标的课程和活动;而对于那些对计算机系统感兴趣的同学,我们也提供更大的发挥他们才智,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是知行合一,价值引领。作为教师,我们更深深认识到,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单纯满足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中,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素养。比如,我们设定的实验挑战性比较高,希望同学们体会克服困难,成功完成实验后“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培养他们遇到挫折不放弃的坚毅;我们坚持分组完成实验,希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能收获友谊;我们要求小组交流和同学互评实验成绩,一方面培养大家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同学们学术评价能力的引导。专业课程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成为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
2021年10月14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化学系陈永湘: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学习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陈永湘: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学习大家好,我是化学系的陈永湘,我承担的是本科生“有机化学A2”理论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有机化学是物质科学领域中侧重于研究有机分子与分子聚集体的实验科学,教学内容体量庞大。学生的刻板印象是:知识点繁多重记忆、千头万绪难厘清,因而产生畏难情绪。秉持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2021年10月12日
其他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 | 医学院张萍:培养医学情怀 树立崇高理想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张萍:培养医学情怀
2021年10月7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艺术课中的立德树人 | 美院叶健:为有源头活水来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艺术课中的立德树人叶健: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家好,我是美术学院的叶健,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色彩2”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户外写生是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关键环节。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习观察瞬息万变的色彩、复杂的景物造型、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进而训练他们对景物和对象概括提炼的能力。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理念,真正与学生的创作建立起来关系。我的方法是:第一,师造化。营造融洽的氛围,保护并启发学生个性。同学们走进自然,自行选择创作对象。在星空下乡野中,太阳落山后的课程讲评,成为大家期盼的欢乐时光。把作业投放到屏幕上,由作者本人讲述,其他同学讨论,最后由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对重点问题研讨。第二,师古人。学生讲评课件的制作,是我着力下功夫的。把学生作业与相对应的中外名作进行比较研究,借鉴经典启发学生心灵。在学生与大师之间寻找诸多共性,对于学生研究创作直接而有效。从积累的数千张名作资料库中选出与每个学生作业最为接近的作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但教学效果极好,学生终生受益匪浅。第三,通修辞。绘画创作之外,通过书写的方式,与学生在学术与思想上沟通。以语言思维培养和挖掘他们的艺术思维,以艺术思维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的环节丝丝相扣,全方位的展现大家对当下艺术发展的观察与感受。最终让他们做到独立思考。成熟的作品,来源于成熟的个人。反思总结——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虽然可贵,如果教师不能以知识作为背景去引导创作,知识就没有生命力。教师的自信,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教师的自觉,在于接受知识后的运用。训练学生将艺术知识与审美素养用到写生与创作中,懂得色彩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体会色彩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形成其艺术风格,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10月5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人文学院赵金刚:涵养心性,心有家国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赵金刚:涵养心性,心有家国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的赵金刚,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宋明理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重要发展阶段,因其特点,也被称为“心性之学”,其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十分紧密。以往的宋明理学教学,往往侧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把哲学思想讲出来,而较少注重结合理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切身问题开展立德树人、家国意识培养。我在上课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问题与理学思想的呼应。如面对学生“卷”的焦虑问题,在课程设计上我把“青年王阳明”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进行讲授,透过王阳明的生命历程,特别是他在焦虑中的自我突破,讲明“立志”的意义,进而让学生反思自我处境与古人生命、学问的关系。此外,理学家特别重视家国情怀,在这点上,我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了一些人物和细节。如在理学的引入时特别注意范仲淹这个人物的意义,特别是范仲淹对宋代士风的砥砺以及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精神;在讲授朱熹时则重视他与辛弃疾、陆游的友谊,以及提出文天祥与朱熹之间的关联,文天祥的《正气歌》与朱熹思想一脉相承。当然,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资源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特别是如何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更是一个问题,在讲授相关问题时如何做到不刻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2021年10月4日
其他

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丨经管学院姜朋:开展课程思政,解决“思而不学”与“学而不思”问题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姜朋:开展课程思政,解决“思而不学”与“学而不思”问题大家好,我是经管学院的姜朋,我承担的是本科生“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学习者的参与和配合。这也是“外因靠内因起作用”的应有之意。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克服学生“思而不学”和“学而不思”的问题。杨绛先生曾告诫青年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这是“思而不学”的典型表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质料”以便作为学生思考的基础,是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所谓“适当”,一方面是说其内容要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另一方面也是指其数量、难度在学生承受范围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在遴选教材、阅读资料、讨论素材等方面下功夫,选择那些既契合课程教学目标,又贴近学生年龄、经验特点的材料。好的、能引发学习兴趣的质料,往往能起到“人叫人千声不语,物叫人无声自来”的作用。在这方面,校园的近期热点,同学身边发生的事件,学生普遍关注的文娱、影视作品等等,都可以成为备选的质料来源。用内容有趣的质料吸引学生,培养其阅读(进而也是学习探究的)兴趣,辅以课程平台的强制性要求,就可以有效缓解甚至解决“思而不学”的问题。“学而不思”问题,则可以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来加以化解。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度,设计师生、生生互动环节,以引发思维的碰撞,推动学生(不只是个体的,更是群体的)思考。此外,布置必要的书面作业,以及实践性作业,也有助于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里“酝酿”“发酵”,从而实现课程思政入脑入心的目标。
2021年9月29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化学系焦雷: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焦雷: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焦雷大家好,我是化学系的焦雷,我承担的是本科生“有机化学B”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讲授的课程与很多理科课程具有相同的特点:内容涵盖广,知识点多,技术性强,需要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将一个学科的基本概要呈现给同学们。刚开始承担教学任务时,我更多关注的是本学科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在课程内容的准备和设计上更多地将教学精力放在确保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讲清逻辑关系上,很少能够将课程内容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在这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如何能将“技术性”很强的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在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塑造其价值观,是我几年讲课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去年,我旁听了系资深教师所讲授的基础课,使我受益良多。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如何在看似枯燥的理科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元素。在对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不再采取直接引入的方式,而是首先厘清这一知识点在学科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进而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逐步接近主题。在备课中重视呈现人们对一个问题认知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谬误认识与后来的修正,并简要地穿插介绍能够体现其品格与科学精神的科学家故事。我希望,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发现过程中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以及从前辈科学家的经历中学习在面对利益冲突是如何进行抉择。这学期开始,我在授课中有意识地采用以上方式进行尝试。我发现,与之前相比,授课内容的吸引力更大,同学们上课的专注力有显著的提升,师生之间的眼神和语言交流也更充分。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体现了课程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
2021年9月23日
其他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丨王仲:培养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思维和紧急医疗能力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王仲:教授医学技能,也教授同理心大家好,我是清华长庚医院王仲,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急诊医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临床研究生都是“专科化”的学生,他们既期待学到更多知识,也期望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博士研究生不必说,即使硕士研究生,刚刚从本科院校走出来,也会被冠以导师的专业(三级学科)。这样的培养思路,不仅很难培养出医学大家,甚至学生们毕业后连基本的临床急诊应对都成问题。因此,培养临床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思维和紧急医疗能力是临床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急诊医学”不仅仅是为急诊医学研究生,也是为全体研究生(包括非医疗专业研究生)设置的课程。本课程在设计上基于“把理论转变为技能”和“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临床指南为依托”思路,采用“横向学习”模式,培养研究生的整合式临床思维和临床降阶梯思维。针对研究生的专业不同,着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同时将病情判断作为重点讲授,使其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的临床工作。在技能培养方面则采取分层教学,使急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有所收获的同时,使非急诊医学研究生不觉得高深莫测。病情判断和危重病人抢救是所有医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随着专科化、专家思维的进程,这些必要的能力在某些医生,包括研究生的心目中趋于淡化。作为清华大学的医学教育,在培养专项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应当为培养医学大家做准备。这其中之一就是有更广阔的、有逻辑性的临床思维。同时,也需要被培训的所有研究生有发现病情变化、预测病情发展、逆转危险因素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本保障。
2021年9月22日
其他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丨钱庆文:培育人文精神,做病人的关怀者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钱庆文:培育人文精神,做病人的关怀者大家好,我是医院管理研究院的钱庆文教授,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医院管理案例与决策”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2017年,我开始承担医院管理案例与决策课程。在教学上,我发现两个非常严重的困扰:一是没有可以使用的教材,这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必须使用外国教材,不合需要;二是可以找到的教材,多在教导学生如何计算利害得失,将医院管理的目标仅仅设定为追求利润,而缺乏医院管理所需要的人文思想。在此背景下,我决心完成自编教材的任务,大量缩减医院管理个案中的“功利”指向的部份,尽量增加社区关怀与爱人、敬人的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抒发己见时,或在分析医院管理案例时,我也会引导同学们做关怀病人的管理者,不做冷冰冰的利润计算者。在方法上,我选取医院常面临的管理问题,形成研讨案例。在分析案例时,采用“互动式教学”。这些研讨案例,均系授课教师根据过去在医院管理近30年的实务经验所编纂而成。在课堂互动中,不仅是师生互动,也强调学生主导式的课堂互动。学生在上课前和上课后,必须将所学习到的心得整理成固定格式的稿件,分享给其他课堂/非课堂的学员。藉由一次次的分析整理个案,将其放在网络上形成网络学习数据库(e-learning
2021年9月16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法学院任重:探索“法条+案例+理论”教学新模式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任重:探索“法条+案例+理论”教学新模式任重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我是法学院的任重,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直接回应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诉权保障的高度重视,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然而,“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是民事诉讼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民事诉讼不仅以庭审为中心,而且紧扣实体法。为了使学生更有获得感和满足感,我践行科研反哺教学,提出三项举措,即以线上/融合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创新、以案例分析六步法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创新和以民事诉讼第二课堂为核心的教学场景创新。以下是我关于线上教学的同行锦囊。经过线上教学的试验,我提出“随时都是office
2021年9月14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美院蒋红斌:结合设计一线,激发学习兴趣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蒋红斌:结合设计一线,激发学习兴趣蒋红斌大家好,我是美术学院的蒋红斌,我担任的课程是开设在车辆与运载学院的“透视与结构素描”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透视与结构素描”课程一般开设在艺术设计院校,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一的时候用大约4个星期的时间,训练学生们用素描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呈现于纸上。它是融理性思考和感性判断于一体的课程。这个课程转移到理工科院系开设之后,教学内容需要有变化。所以,在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上,我花了很大心思去做调整。《透视与结构素描》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设计创新的热爱,把握设计创新的设计方法。理工科的同学往往会因为素描而联想到美术,联想到艺术,但又没有经过长期的美术训练,从而觉得这个课程非常难。对此,我在课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他们知道设计的绘画素描与纯粹美术的绘画素描要实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导入了一个新的理念,用设计的工作方法作为牵引,带他们去参观设计的一线,让资深的设计师给他们演示他们在工作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草图。这便是透视与结构素描的实际应用。这样的导入往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有限的课时里面,我把优质的一些设计师和设计方法呈现于他们的眼前,让学生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画这个到底和美术呈现一个事物完整面貌的素描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一两个星期当中,学生们知道了整个学习的目标和未来做设计创新、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方法。此外,这门课在结构上也做了改变。我告诉理工科的同学,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你当画家,而是让你通过这门课程要具有创造性的能力,能够用基础的绘画手段,把自己的想法记录起来。因此,我们让同学在桌面上用A3或者A4的纸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而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现代设计师在实际工作当中的一种工作方式。这样就把实际的工作要求、绘图的主要目的与未来的设计的创新能力以及绘画的手段结合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边让同学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且调动了他们对素描的信心。有了信心,他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边去热爱这门课程,热心于接受和学习课程讲授的范例。其次,我把课程讲授的内容整合在整个基础课程系列中,和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我了解到,在学生大一上的课程中,我的课程与他们的工程课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工业工程制造,或者有一些机械制图,甚至做模型的课程,都在相隔不远的课程体系里面。我这个课程是4个星期,那前面的4周呢?后边的4周呢?他们有可能都在上制图课,上计算机建模课,我就把这个课程的原理与其他课程整合在一起,主动与各个专业的老师联合起来。有的时候不同课程布置的是同样的一个作业,他上午可能是做完机械制图的作业,下午在上绘画素描的课。在未来的探索当中,我隐约觉得甚至可以把课程与工程模型、电脑制作整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车辆学院徐梁飞:勤学多练掌握编程方法 玩转建模感受科研乐趣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徐梁飞:勤学多练掌握编程方法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电子系吴及:懒惰模型、贪心算法与人生选择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吴及:懒惰模型、贪心算法与人生选择大家好,我是电子工程系的吴及,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数据与算法”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数据与算法”课程讲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思想是电子信息知识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从课程中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领悟到帮助他们成长的人生智慧。优先级队列是这门课程中介绍的一种数据结构,当我们要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元素时,需要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选取。有两种典型的实现方法,一是始终保持数据元素有序;二是平时数据元素并不按顺序排列,等到需要取数的时候再去寻找其中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在课程中我们把前者称之为勤劳模型,意思在平时就做好所有的准备;后者我们称之为懒惰模型,是指平时什么也不做直到非做不可。这两个模型也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不同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就很勤奋,而有些学生却直到考前才临阵磨枪。通过将这两个模型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建立联系,拉近了课程内容和同学们日常生活的距离,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课堂知识,也能启发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贪心算法是一种常见的算法思想,简单来说就是看一步走一步,只顾眼前不想长远。贪心算法的特点是容易实现,但无法保证得到最优解。清华的学生都很优秀,在选择中处于优势地位,好学校好工作信手拈来,然而未必每个人都做出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这也体现了一系列局部最优的累加并不必然得到全局最优。清华学子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对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肩负着责任,上大舞台做大事业是国家民族对清华学子的期望和要求。贪心作为一种算法设计思想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清华学子的人生选择应该以更长远的视角加以思考和审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相互交融方能润物无声。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电子系黄翊东:激发学习动力 注重知识体系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黄翊东:激发学习动力
2021年8月16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土木系班慧勇:用好工程“反问题”,强基探微责任记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班慧勇:用好工程“反问题”,强基探微责任记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系的班慧勇,我承担的是本科生“钢结构(1)(英)”和“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英)”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两门课程分别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土木大类交叉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基础力学类先导课程紧密相关,同时又有课程自身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而言,最大的认知台阶在于,以往是根据条件得到结果,现在需要根据结果反推结构参数的取值或变化。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一台阶?有必要充分利用工程“反问题”。钢结构工程事故分析,就是一种典型的、震撼的工程“反问题”。我会努力多引用实际事故案例并将其融入知识的传授过程。比如,通过重现我们参与的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分析工作,可以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工程问题中剥离出关键的力学对象:一根焊接加固的受压钢柱。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力学对象,扩展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受力变化并找到事故原因。通过工程事故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事故原因在于受压和受热耦合,材料强度退化、无法继续承载。当然,工程“反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止于寻找“显式”原因,更要关注“隐式”根源。焊接加固的高温就是“显式”原因,但为什么材料的强度会在高温下发生退化?对此,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我带领学生从材料微观层面找答案。焊接加固导致了事故发生,但为什么别的工程焊接加固就没问题呢?对此,通过呈现这座大楼“带病加固”的事实,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工程师应该具有的责任担当。用好工程“反问题”的关键,在于强调基础、探求本质、体现担当。这不仅能为知识传授提供一种生动的平台,更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车辆学院李升波:问题导向,激发兴趣,互助学习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李升波:问题导向,激发兴趣,互助学习大家好,我是车辆与运载学院的李升波,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智能化汽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这是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通识课程,原属于新生研讨课,目的是让同学们掌握智能汽车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发展趋势及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学科交叉性强,知识面比较广,涉及的技术体系复杂。若是将知识点全面铺开,有限课时之内,难以被大一新生理解和掌握;若是追求知识点浅显易懂,则容易浮于表面,导致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为此,我的方案是将课堂拆解为两个部分:一半知识教授,一半师生研讨,前者让学生们建立基本概念和问题意识,后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激励,主动学习。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知识讲授部分从问题出发,进行启发式教学,建立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兴趣。前半课程是知识讲授,尽量避免知识点的密集灌输,而是关注知识背后的基本问题、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问题引导讲解,让学生们先开动脑筋思考,再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知识。如讲到智能汽车的决策控制时,先让同学们思考:人类开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大脑具有的驾驶功能是什么?然后从认知、理解、判断到操控等维度剖析人类的驾驶行为,讲解对应的智能汽车技术方案,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师生研讨部分采用学生分组的互助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后半课程采用师生研讨方式,让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们自行分组,选择团队感兴趣的前沿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头脑风暴、互动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模式,进行主动学习。例如:2019年某一组同学选题“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有无极限?”,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从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出发,思考图灵测试面临的不足,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这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对探索性研究和创新性思考产生了兴趣。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挺有意思”、“乐于学习”、“值得花一些时间”,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主动学习智能汽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批判思维、答辩展示方面的基本能力。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车辆学院郝瀚:点滴滋润汽车强国梦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郝瀚:点滴滋润汽车强国梦“车用能源概论”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导论课。作为一门导论课,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车用能源基本知识的讲授,引发同学对车用能源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持续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时事性,因而具备将立德树人融入课程讲授的天然条件。以下是我在课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加强产业前沿热点介绍,以我国在车用能源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激发同学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比如在“电能与电动汽车”一讲中,围绕电动汽车销量这一产业热点,将中国是全球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已经占据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领导地位等内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讲授中,让同学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坚实步伐。二、深入解读政策,引导同学思考车用能源发展背后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课程强化政策解读,专门设立“车用能源政策”一讲,系统介绍车用能源政策历史沿革、国内外政策对比,政策效果等。如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技术路线、战略目标、示范、补贴、双积分等政策的介绍,引导同学们认识到中国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在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三、创设决策者情境,鼓励同学主动思考中国车用能源强国战略。课程每学期安排三次专门的研讨课,研讨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将同学置于车用能源战略决策者的位置,就热点车用能源问题展开战略分析和研讨,进一步增强同学的代入感和使命感。通过以上三点做法,努力引导和启发同学们的汽车强国梦和能源强国梦。
2021年6月22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水利系徐文杰:巧用重大工程案例,培育学生使命意识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徐文杰:巧用重大工程案例,培育学生使命意识大家好,我是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徐文杰,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工程地质”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价值塑造”在我校“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中处于首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价值塑造”,是我这几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一带一路、西南水电开发、川藏铁路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举世瞩目。在课程中,我会以重大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例,实现“理论-实践”的融合,讲授如何利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向同学们介绍科技和工程工作者在解决科技攻关问题时的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外,我也会通过一些典型的重大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掠夺式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破坏等案例,让同学们认识到目前还有诸多工程地质难题尚未解决,在利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自然环境,只有“人-地协调”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发展理念。同学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建立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过去的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美国的软件及科技封锁、自然灾害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一位同学。在暑期地质教学实习中,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学习困难,我们创新性地探索了地质“云实习”,并全部使用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充分体现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要追求自主创新、勇于挑战,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耐得住寂寞,做创新研究!
2021年6月15日
其他

实验课中的立德树人 | 材料学院李亮亮:真相就在实验探索中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设计课中的立德树人李亮亮:真相就在实验探索中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李亮亮老师大家好,我是材料学院的李亮亮,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是一门能够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探索材料真实组织形貌的实验课。材料四要素即“成分、工艺、组织、性能”。成分和工艺决定了组织,而组织影响了性能,因此正确认识和理解组织对分析材料性能至关重要。在理论课中,同学们仅能在图片上观摩常见的金相组织,对其印象不深,难以掌握金相组织特征。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同学们亲自动手,通过制样、观察、改进等一系列过程获得材料的真实组织。实验过程中既要辨明真实金相组织,又要提高制样技能消除划痕、污渍等各种假相。只有掌握扎实的制样技能,才能获得真实组织,继而观察组织形貌,分析组织和性能的关系。通过细致严谨的动手实验,同学们牢牢掌握了真实组织的典型特征。交流讨论、对比分享也是在动手实验中探索真相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同学们相互分享制样技巧,交流讨论金相组织照片,从而深入了解组织真实形貌和特征。在课外,采取课赛合一方式,每年举办校级金相实验技能大赛,这为喜爱金相技能、热衷材料探索的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实践平台。目前大赛已经举办六届,受益学生涉及清华十余个院系。真相就在实验探索中,真相就在手下!
2021年6月11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物理系魏斌:高效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复现理论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魏斌:高效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复现理论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家好,我是物理系的魏斌,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基础物理学”和“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这两门课是物理类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目的在于深入讨论基本物理原理,掌握对物理概念、物理图像的阐释与理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联系,我们将课堂演示实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学校物理演示实验室准备了数百个不同的课堂演示实验,我们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将演示实验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第一、利用演示实验引入新的物理问题。课程在讲述新的物理知识前,我们会介绍相关的物理研究发展过程,描述这一领域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此时展示一组与这个知识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能让同学们对新的物理问题建立起直观印象。之后,教师再解释对这些实验现象的抽象化分析过程,给出物理模型的定义,让同学在掌握物理模型的同时,能够理解模型在哪些方面对实际现象进行了简化。今后在实际应用时,同学会自然地意识到模型应用的限制条件。第二、利用演示实验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在讲述一些重要的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时,会依托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计算,进而讨论改变实验装置结构或参数后可以获得的结论。如果同学只看装置结构图,只听课,有可能会偏重于记公式和记结论,忽视了物理分析的过程。我们在课堂上用实验装置的实物做一次演示实验,调整实验装置复现理论分析中涉及到的各个变化条件,让同学观察和对比不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实时对照。这样,就能有效帮助同学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第三、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同学发扬创新精神。物理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实验,揭示或检验了重要的物理规律,例如迈克尔孙—莫雷实验揭示了光速不变现象。讲课中不仅要分析这些重要的实验过程,讨论实验结果,更有意义的是结合实验装置,提出问题引导同学进行思考:当时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假设同学处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怎样设计独特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依托重要的实验装置或是装置照片进行课堂讲解分析,引导同学进行不受限的讨论和分析,能够帮助同学锻炼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发扬物理学习和知识运用中的创新精神。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微纳电子系吴华强:以“三位一体”理念指导教学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吴华强:以“三位一体”理念指导教学大家好,我是微纳电子系的吴华强,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半导体物理”等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对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拓展,价值塑造是关键,三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共同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目标是培养既具备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浓厚家国情怀、优秀人文素养、全面均衡能力的又红又专的清华人。知识传授方面,我会思考怎么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便是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也希望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在上课时我会为每一位学生都制作桌签,让学生产生新颖感,让老师更加方便提问。试想一下,一节课里有20多次的提问,同学们还会走神吗?能力培养方面,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一方面,我会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三极管、二极管、电容、电阻、电感及MEMS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法学院龙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龙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龙俊老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大家好,我是法学院的龙俊,我承担的是本科生《亲属与继承法》以及研究生《物权法专题研究》等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法学中的民法学主要讨论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不涉及当下的政治内容。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民法学课程,是教师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我时常思考其与民法学的连接点。在全程参与民法典立法后,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尝试并将这些新思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以及“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近年讲授有关金融担保的法律问题时,我都会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将相关内容与法律课程紧密结合,分析民法典为何要做相关的担保改革。再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随后,我紧跟政策导向,将三权分置的相关理论充实到课程中。在每次物权法的课上,我都会讲授中央关于三权分置的精神以及目前理论界对于三权分置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与学生热烈探讨三权分置的法律构造方案。这样,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物权法的相关知识,也让大家深刻了解到了最新的政策。从结果来看,这些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1年5月28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自动化系赵千川:注重课堂反馈,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赵千川:注重课堂反馈,探讨知识形成过程大家好!我是自动化系的赵千川,我承担的是本科生“自动控制理论”课,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首先是发挥组织优势,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虚心向同事学习,营造健康的教学生态,共同进步。这门课的核心概念是“反馈”。反馈机制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是保证生命系统和工程系统在不确定环境下维持正常功能的普适性原理。为服务好全校不同专业背景同学,也为有效开展小班教学,在系领导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控制课组,多位老师共同备课,观摩老教师课程录像、学习他们的教案,研讨教学法,多位老师共同出镜录制MOOC在线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在线课程的资源,不仅帮助边远地区的校外同学享受到清华的优质教学资源,也为校内课堂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特别是疫情期间方便同学预习复习,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其次是以学生视角剖析知识点,带领他们认识知识背后的创新思维过程。讲好这门课一个主要的困难在于,如何把系统严谨的数学描述与利用反馈原理简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对于缺乏工程思维和实践经验的大三学生来说,最不适应的就是如何把握设计中的自由度。我的做法是为学生梳理出基础理论和工程设计两条主线,明确两条主线之间知识的交织点,给学生讲清楚哪些地方是理想化的,是理论,不能含糊,哪些地方是工程近似,是可以变通的,带有经验性的。这样做的效果是帮助同学逐渐形成了工程思维与设计思维,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021年5月27日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软件学院贺飞:架起程序语言和形式逻辑之间的桥梁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贺飞:架起程序语言和形式逻辑之间的桥梁大家好,我是软件学院的贺飞,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软件分析与验证”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一方面,同学们在学完数理逻辑等基础课程之后常常不知道其具体的用途。另一方面,同学们学了很多编程语言,却不一定知道这些程序语言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我开设这门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起程序和逻辑之间的深刻联系,加深对程序的深层次理解。为此,我精心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式逻辑。同学们在“离散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基本的一阶逻辑系统。对于刻画程序语义,一阶逻辑的表达能力已经足够,但是其可计算性不强。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程序特点对一阶逻辑进行合理的限制,得到可判定的、带背景理论的一阶逻辑。第二部分内容是判定过程,主要讨论可判定逻辑系统的判定算法,即逻辑系统的计算问题。第三部分内容是程序语言,着重介绍如何基于形式逻辑来理解程序的行为和语义。通过上述三部分内容,我们将逻辑、计算和程序贯连了起来。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程序语言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利用形式逻辑等数学工具对程序进行抽象和推理,进而将具备编写更有效、更安全、更可靠软件代码的能力。
2021年5月26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金融学院田轩:构建直觉体系,感受金融之美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田轩:构建直觉体系,感受金融之美田轩老师五道口金融学院大家好,我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田轩,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公司金融》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作为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的核心基础课,我所讲授的《公司金融》课程以揭示金融问题背后的逻辑、强调理论背后的经济学直觉为教学理念,通过“一条主线、七大模块”(以提升企业价值为主线,分为证券估值、资本预算、融资模式、资本结构、股息政策、并购重组、学术前沿七大课程模块)的课程内容,系统阐述公司金融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经济学是金融学的基础,经济学问题是金融学研究的起点,而经济学直觉是提出金融学问题的一种能力。在中国和美国的教学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中美学生在经济学直觉上的差异。对经济学直觉培养的不足,也是国内教育的短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对同学们经济学直觉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对解题能力的训练。比如在课堂讨论时,我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想法,并用提问的形式去启发进一步思考,引导大家往正确的方向寻找答案。可以说,《公司金融》的授课,更像是一个经济学思维的推进过程。我会尽力让同学们作为知识的共同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果说学科知识这样的硬实力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软实力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因此,我将对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包括团队合作(Teamwork)、沟通(Communication)、灵活性(Flexibility)等。比如在课堂案例展示环节,我会要求同学们结合职业需求,着正装模拟投行IPO路演,回答投资者专业提问;课程作业也会让同学们按分组形式完成,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当然,老师的作用绝非仅仅是教书,更多的还在于育人。所谓导学,不仅要导学术、导思想,更要导人生、导生活。我将继续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定期安排与同学们的午餐会,增加与同学们的会面时间。在课余时间里,我也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参与同学们的登山、晨跑、运动竞技等集体活动。
2021年5月24日
其他

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丨金融学院鞠建东:为了中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鞠建东:为了中国与世界秩序的未来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鞠建东,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中美贸易争端和全球化重构”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2018年3月23日,中美贸易争端爆发。2019年春季,清华率先面向本科生开设“中美贸易争端和全球化重构”通识课程。中美贸易争端对全球贸易、经济、金融、技术、制度、文化、政治与治理体系的巨大影响,使得“国际(中美)贸易争端”作为一门学科正在诞生。这门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争端”学科的开创课程,运用经济学的理性分析方法,以国家的利益冲突为出发点,以长期增长为中心,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与均衡为思路,系统分析国际贸易与金融争端,以及世界秩序的演变。通过十二讲的内容将中美贸易争端和世界秩序演变最前沿的学术、政策研究带进课堂,使同学们在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下,学习、理解、研究中美贸易争端和世界秩序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在教学方法上,为充分提升同学们课上参与度与课后讨论积极性,先以完善的课程内容和分析框架为基石,再通过系统的课上讲授与课下讨论形式,将200余名同学分成6人小组,编入4个小班,由4个助教分别管理。每逢双周周末,各小班都会组织课后展示。与此同时,在小班展示中建立完善的打分评价体系,并在大课上向全体同学分享表现良好的小组成果。因此建立了全新的大课小班联通的课程体系,促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而非单向接受信息。中美贸易争端与全球化的重构,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是一个发生在当下,持续数十年的大事变,其发展的态势将影响、决定中国、美国与世界的未来。中美竞争,取决于我们的认识水平,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取决于我们的人才储备。今天的学生,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中美竞争的主力军,世界的未来寄希望于我们今天的在校生。
2021年5月19日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金融学院张晓燕:从现实出发,思考问题背后的体系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张晓燕:从现实出发,思考问题背后的体系张晓燕老师五道口金融学院大家好,我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张晓燕,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在教授金融衍生工具这门课过程中,很多同学关心的只是定价,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大概念。这种情况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很多时候大家总关心如何去做,而忽视了去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只会直接套用公式,不从整个问题的高度上来考虑,这样就容易被问题牵着走,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对实际的了解,没有创新,这就不能满足我们清华培养领军和创新类人才的要求。所以,我的方法是把学生带入现实中,启发他们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定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先了解其他人是怎么做的,思考我们能做什么,再考虑问题背后的根源是什么,解决问题要观察哪些层次,这样才能真正清楚下一步该如何做。我非常鼓励同学们多问“为什么”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后,与全班同学分享。我也会举出成功和失败的现实案例给同学们做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会产生很多想法。因此,每次讨论都会是不同见解和方法的碰撞和交流,能收到很多有价值的反馈,常常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总结起来,我的课程的教学特点在于紧密结合实践,从现实出发,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根源和体系,多问为什么,多反馈,多讨论。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5月14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环境学院陆韻:利用研究型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难题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陆韻:利用研究型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难题大家好,我是环境学院的陆韻,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这门课程讲授环境工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和特征,以及它们在工程运行中的作用和机理。以前课程内容以知识传授为主,挑战度低,很多同学对“背背背”的生物学课提不起兴趣。我在课程中增加了研究型的习题,所用题材选自SCI文献或者本学院真实的科研课题。通过习题,让学生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研究中看到的现象,预测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设,最后设计实验来证明假设。这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挑战度,让学生们意识到虽然知识一听就懂,但是要应用却不易下手。每次上课一开始,我会讲解上次课留下的习题。我会先给出学生典型的错误答案,与他们充分讨论,然后再引导出理想答案。清华学生不怕难,怕的是学不到新知识。因此,每一次的习题讲解,都是学生们听讲最认真的部分,讨论的参与度也最高。清华理工科学生通常数理能力比较强。数理学科的思维特点重在演绎,通过少数几个定理定律就能演绎完成多个结论,因此学生们最拿手的就是举一反三。而生物学科的思维特点重在归纳,其知识体系庞大,往往需要众多知识点的融合才能解决一个小问题,不同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组合又不同,更类似于文科的思维。目前,大部分理工学科的研究其实都呈现出类似趋势,对归纳型思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归纳型思维训练是理工课课堂的重要任务。
2021年5月13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工物系黄善仿:学习核电技术,增强制度自信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黄善仿:学习核电技术,增强制度自信大家好,我是工程物理系的黄善仿,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大批同学无法返校。对此,我们从无到有建成了国际一流的核工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运用3D建模、虚拟现实等多种先进技术,融合了最主流的商业堆型与最领先的核电技术,可仿真压水堆、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先进反应堆的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况。许多工物系定向生未来将进入核工业界深造和工作,而核反应堆难以接近,看不见,摸不着,传统教学手段效果有限。2020年秋季学期,在核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有200多人次完成了“核电厂系统与设备”课程的配套实验。同学们线上线下相互协作,既加深了对核工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习热情。同学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最新的核电技术,大大提振了从业信心,增强了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核电是继高铁之后又一张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的并网发电,是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战略的推广堆型,有望在国际上,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枝散叶。清华大学“核工程与管理国际核电班(TUNEM)”旨在培养全球化、高层次的国际核电人才。目前,分布在7个国家的27名留学生远程完成了虚拟仿真实验,真正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区、不同人种,相距万里,同做一个实验”的目标。核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各层次核专业学生的培养,为核电走出国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21年5月12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微纳电子系李翔宇:提高自身修养,融合专业教学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李翔宇:提高自身修养,融合专业教学李翔宇老师大家好,我是微纳电子系的李翔宇,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理工科专业课怎么开展“思政”?在我看来,不能脱离专业和教学内容搞“思想教育”,那样不仅破坏课程本身内容的教学,还往往无法被学生接受。我的做法是从四个途径入手:一、课程讲授要有思想性,要引导学生做哲学层面上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科学的阐释引导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工程方法的学与用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二、把专业教育和时事结合,抓住契机开展教育,比如,在“中兴事件”和“华为芯片封锁事件”前后,我在课程讨论区转载了魏少军教授在中央电视台做的科普讲座,帮助学生从专业视角形成正确的认识,科学看待我国微电子领域的进步和差距,既不妄自菲薄,也要正视差距、脚踏实地、立志报国。三、以身作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严格要求自己,秉持职业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做好教学工作,通过潜移默化的个人影响感召学生、培养学术志趣。四、关心爱护学生,有时,学生因为学业、科研、就业等方面的困扰和我谈心,这也是一种开展“思政”教育的契机,除了给出建议,我也会分享自己的认识、观点,给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观念。总之,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做好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既注重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也注重在关键时候抓住契机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艺术课中的立德树人丨艺教中心邢高熙:美、愉悦与品位,活出自己,全面发展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邢高熙:美、愉悦与品位,活出自己,全面发展大家好,我是艺术教育中心的邢高熙,我承担的是全校学生的舞蹈鉴赏与实践选修课,担任艺术团舞蹈队的艺术指导。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美是艺术必不可少的属性。没有什么东西像它那样,刺激精神,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美是对生命的解读,是灵魂的觉醒。对美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综合类大学的艺术教育,是在通识课程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此,既要考虑到受众的审美,同时还要考虑到当今时代的思潮。舞蹈艺术是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整仪容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进而,可以培养高尚的人格,获得有品位的愉悦。
2021年5月10日
其他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 写作中心窦吉芳:从身边话题出发,启发学生多视角思考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窦吉芳:从身边话题出发,启发学生多视角思考清华大学写作中心窦吉芳老师大家好,我是写作与沟通中心的窦吉芳,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的课程主题之一是“社交网络”,这是一个和同学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课堂上,我们会聊到社交平台,会聊到社交技术,会聊到社交网络中的热点问题,也会聊到社交网络背后的关系等。如何让同学们在获取知识、拓宽思维的同时,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是我设计课程时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一段时间,学生普遍反应同学中的内卷问题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堂上我们选择通过多角色带入的方式,从多元视角分析问题背后的逻辑,并寻求改善方案。我们讨论了“内卷”的含义,分析了内卷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尝试从学生、辅导员、教师以及政策制定者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应对内卷的措施。通过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内卷的理解,同时还意识到,换一个视角看待问题就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堂中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分享等环节,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交互,也有助于教师有效把握学生对课堂知识以及关键问题的理解程度。从学生身边关心的话题出发进行内容设计,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发散以后再进行有效地归纳与总结,能够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有效思考。
其他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 写作中心贺曦鸣:“消费”为镜,思政随行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贺曦鸣:“消费”为镜,思政随行清华大学写作中心贺曦鸣老师大家好,我是写作中心的贺曦鸣,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主题是“消费”。“写作与沟通”课是全体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在通识写作的教育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开设这个主题的出发点。对于初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来说,与消费有关的话题和困惑无处不在。我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消费”及其有关的现象通常都是受到猛烈批判的对象。他们对于“超前消费”、“购买奢侈品”等个人消费行为十分警惕,经常主动剖析自己和身边亲友“不理性消费”的各种表现。在他们的眼中,“消费主义”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都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许多同学甚至迫不及待地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彻底杜绝因不理性消费而酿成的“悲剧”。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个体层面,尚且没有认识到消费对于宏观经济乃至社会文化的重要意义。为了引导学生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消费,我非常注重启发式的教学,经常就学生关注的问题和与消费有关的热点话题组织讨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格局、认识到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和生产的积极意义。我还尝试了诸如辩论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朋辈学习的过程中审视自己的推理过程、锻炼批判性思维、实现价值塑造。
2021年4月30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环境学院蒋建国:以点带面,学研结合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蒋建国:以点带面,学研结合蒋建国老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家好,我是环境学院的蒋建国,承担本科生专业课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教学工作,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所教授的这门课程致力于给学生传授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处置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这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领域工程应用的重要基石,其知识覆盖面广,部分内容较难理解。为了使同学们更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我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第一,以点带面,结合国家政策与工程技术发展,不断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来临的背景下,我结合时政热点,将垃圾分类的最新政策引入课堂,以知识“点”带动知识“面”,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分类垃圾的资源化技术及其对传统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的影响等,培养同学们成为固体废物管理和资源利用的专业践行者。在讲授“固体废物焚烧技术”时,我通过动画演示结合工程案例分析,生动展示焚烧工艺的全过程,让繁杂的内容和枯燥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同学们不但对此印象深刻,还充分感受到专业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紧密结合。第二,学研结合,跟踪最新科研动向优化实验方案,助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除了课堂讲授,实验技能培养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我会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优化实验方案。例如,有机废物的好氧发酵实验设计,就源于国家重大专项的科研成果。在小组实验中,一方面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物料破碎、混合、装料等环节,在规模和时间上模拟真实废物的发酵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数据共享,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既感受到了实验成功的成就感,又初步体验到科研过程的曲折与不易,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在这门课程上的创新与尝试,我希望自己不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的塑造者,不断增强学生作为“环境人”为祖国的绿水青山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21年4月29日
其他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 写作中心王沛楠:在思考与写作中理解复杂性,提升批判性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王沛楠:在思考与写作中理解复杂性,提升批判性清华大学写作中心王沛楠老师大家好,我是写作中心的王沛楠,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我开设的写作课主题是“信息社会中的隐私”,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社会中存在的数字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并完成相关议题的写作。在写作中,学生会尝试提出“应当加强立法”、“必须制裁侵犯隐私的行为”和“加大对数字平台的监督”等比较空泛而缺乏实际意义的结论。如何在提升学生数字伦理的同时培养有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社会情境下的数字治理与隐私保护,是我设计课程内容的出发点。因此,我借鉴了经济学中的“三元悖论”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隐私保护中存在的“不可能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端点代表着三种无法同时实现的目标或价值,通过绘制这一三角形引导学生理解企业、政府和用户等不同主体在信息社会中可能存在着利益冲突,进而帮助学生意识到在有限社会资源的约束下,隐私保护的期待可能会同产业发展动力、企业盈利动机和政府监管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相互掣肘。绘制“不可能三角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有效的公共政策应当充分考虑现实的约束条件和多元利益的博弈。同时,我也希望学生借此了解,说明一个问题无法在现有社会条件下被解决同样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写作课同时也是思维课。通过这一环节,我期待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性、提升批判性,并将这种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写作与学习生活之中。
2021年4月28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环境学院王书肖: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融合前沿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王书肖: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融合前沿王书肖老师清华环境学院大家好,我是环境学院王书肖,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这门课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着重于让同学们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扩散、控制原理和技术工艺。它的特点是内容多、难度大、发展快、工程性强,为了更好地践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探索。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课程“讲-练-做”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解决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问题展开。例如,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引导同学们分析春节假期及疫情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重污染的问题,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相比“授人以鱼”,我们更重视“授人以渔”。为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基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和研究型project。比如,在讲解除尘技术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扒皮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治霾神器”,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敢于批判的精神。二是以科研促教学,基础和前沿相融合。依托于我们大气复合污染治理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科研力量,持续更新课程教材和改进授课内容,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OOC》和雨课堂,实现课前预习-课上深化-课后延伸,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融合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不断创新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先进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在课程必选实验的基础上设置研究型创新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前沿专题研究。例如,学生已经开展了先进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发、大气颗粒物化学组份实时在线监测等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强国的责任感。通过以上方式,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与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献身环保事业的家国情怀和守护蓝天的使命感。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探索小班授课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2021年4月27日
其他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 人文学院袁艾:多维视角讨论孝的美德与义务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袁艾:多维视角讨论孝的美德与义务袁艾老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的袁艾,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写作与沟通课程之“孝的美德与义务”,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自古以来,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年子女尽孝,一方面要在法律责任上履行赡养侍奉父母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在道德层面表现出孝顺、敬爱以及劝谏父母的美德。然而,随着家庭构成模式的改变及观念的演进,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传统的孝道都面临着来自理论和实践的挑战。本课程旨在从社会学、心理学、传统文化观、传统伦理观等不同面向,对孝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深入传统文化脉络,我们一起反思孝的概念在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中的变迁。伦理层面,我们追问,基于什么理由,我们可以把孝当成一种美德和义务,他们在当今中西社会文化中是否依旧具有理论正当性。社会制度层面,我们思考孝道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构成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性。心理角度,我们关注孝道对亲子关系的利弊作用。当我们将“孝”纳入现代社会文化中来考量,我们便可以深入理想与现实之间,通过对理论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照,呈现孝道在理论与实践中的距离,以及理想与现实共存的必要性。
2021年4月26日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环境学院张潇源:用心备好每一堂课,培育环境学子的认同与担当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张潇源:用心备好每一堂课,培育环境学子的认同与担当张潇源老师清华环境学院大家好,我是环境学院的张潇源,我主要承担本科生“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和“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英语强化课堂)”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首先,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在2020年春季“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授课过程中,以新冠疫情防控水工艺设备与控制为切入点,作为绪论课的开篇,并将消毒设备授课内容调整到第三堂课,从新冠病毒介水传播的阻控问题出发,讲授消毒设备在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抗疫责任感。水是生命之源,环境是生存之本,将“实学担当,达善环境”的理念融入每一堂课,引导清华环境学子的专业认同,增强专业领悟力与使命感。其次,用心备好课,教好课,也是课程思政。“水工艺设备、仪表与控制”课程2020年春季转为在线教学,为此,课程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模式,精心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在线互动环节,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采用大量的动图、视频来直观展示仪表、设备,提升了学生线上课程的学习体验。2020年秋季学期,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讲授“世界环境与文化体验”课程,运用4台笔记本、3个摄像头、1个拾音器,努力使线上的同学有真切的课堂体验,参与小组讨论。每次上课前15分钟调试好所有设备,每一堂课课前试讲两次,课后复盘总结提高,课程3次问卷调研,倾听学生反馈,持续改进。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用心了解学生特点,关注学生课程学习体验与收获。“春风化雨,课比天大,薪火相传,初心不忘”,作为清华教师,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2021年4月25日
其他

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 | 写作中心贾雯旭:“新瓶”“旧酒”之中的变与不变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写作课中的立德树人贾雯旭:“新瓶”“旧酒”之中的变与不变贾雯旭老师清华大学写作中心大家好,我是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的贾雯旭,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写作与沟通”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过去两三年,“00后”已经完全占据了我们的课堂。这些十八九岁的孩子们,有着比80、90在同年龄段更为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面向他们的思政工作,更应当“新瓶装旧酒”。“新”的是知识,是主题。我的课程主题是“传染病”。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这一主题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第一堂课上,大家便主动提出了很多其感兴趣的关键词,如病毒、口罩、隔离、疫苗等,无不来源于这场疫情对他们的冲击与思考。我能感受到,这是“顺从”他们“心意”的新知识。“旧”的是道理,是价值观念,更是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授课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大家围绕人与自然如何实现和谐共存、不同主体在疫情中的角色等展开研究和探讨。这些平时可能会比较枯燥的议题,在疫情背景下更加立体与生动。“新瓶装旧酒”,关键的是方法,要避免说教式讲授,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实现自我的推翻与重建。有同学选择从“隔离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角度开展写作,我能感受到他的立场,但是我选择支持其开展研究,并建议研究的答案是开放的,而非有预设的。写作过程中,他告诉我写出来的好像和自己最初想的有点不同,我仍然当一个倾听者,并逐步引导他辩证的看待问题,分析隔离与人身自由之间是否矛盾。终稿时,他的题目变成了“隔离是‘特权’还是限制人权?”,体现出了对这个问题的全面思考。“新瓶装旧酒”是利用新鲜的知识去思考背后的价值,顺应同学们的“心意”,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老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的推翻与重建,在不断变化的认知中辩证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2021年4月23日
其他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 | 杨燕绥:从三大就医风险切入,从三角价值链走出

编者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杨燕绥:从三大就医风险切入,从三角价值链走出杨燕绥老师大家好,我是医院管理研究院的杨燕绥,我承担的是“医疗保险”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这是一门涉及经济、政策、法律、管理和医药的综合知识课程,共8次授课,课程设计非常重要,特别是第一堂课,好比高楼的地基,需要由浅入深。从三大就医风险(距离、安全、支付)切入,容易引导学生走进课程。再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归纳问题、发现规律。例如,先引导具有经济学基础的同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三者离散。再用公共选择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找到三者的均衡点,即基本医护可及性、安全性、控成本三角价值链,由此看待医护资源配置、医保支付指挥棒的重要性,引导同学们理解医改和医保的内涵。此时,同学们往往会很兴奋,惊叹道一节课能有如此收获!有学生说,从经济学、政策学到医疗医保管理,一堂课像玩了过山车,却没感到疑难与生疏!从三角价值链看全科、专科与专家服务的分工与协作,会发现以基层为主的正三角形医护体系几乎是一种必然选择。大型医院门口车水马龙的状况,是个不得不为之的悲剧!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医保的价值取向和支付方式,思考如何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分析典型国家成败的案例、回顾中国医改医保的发展历程。期末时,课程引导全体同学带着话题分组进入班级论坛讨论。这时候,他们基础扎实,灵感频现,个个都像我的老师。
202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