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计算机系刘卫东:通过问题与兴趣驱动,分层次设计计算机系统

刘卫东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3-01-0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刘卫东:通过问题与兴趣驱动,

分层次设计计算机系统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系的刘卫东,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内部运行机制,达到能设计简单计算机系统的水平。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面对计算机系统这个庞然大物,尤其是软件硬件交织,内部信号交互关系复杂的情况,难免会有一些畏难情绪。加之近年来人工智能等热点兴起,部分同学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兴趣也随之减弱,更愿意钻研算法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知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首先是问题引导,兴趣驱动。我们从同学们熟悉的高级语言程序开始,提出“计算机程序是如何执行的?”来开始课程的学习。逐步将高级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计算机指令系统等知识点引入,再讲解单条指令功能的硬件实现,完整的机器语言程序的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让同学们体会抽象、层次化、并行、冗余等在计算机系统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并和软件程序设计中这些方法的应用进行比较,引导他们去理解和认识这些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通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因材施教,分类分层。我们也认识到作为必修课,一个年级数百位同学的学习诉求和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在课程考核中,给出了一条基准线:每位同学必须设计完成一台能运行程序的计算机系统,但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这个程序的难度和复杂度。这样,有利于一些同学在达到基准要求后,把更多的学习时间分配给其他更适合他的发展目标的课程和活动;而对于那些对计算机系统感兴趣的同学,我们也提供更大的发挥他们才智,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是知行合一,价值引领。作为教师,我们更深深认识到,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也不能单纯满足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环节中,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个人素养。比如,我们设定的实验挑战性比较高,希望同学们体会克服困难,成功完成实验后“一览众山小”的快意,培养他们遇到挫折不放弃的坚毅;我们坚持分组完成实验,希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在收获学习成果的同时,也能收获友谊;我们要求小组交流和同学互评实验成绩,一方面培养大家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同学们学术评价能力的引导。专业课程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应该成为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