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丨王仲:培养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思维和紧急医疗能力

王仲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3-01-0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医学课中的立德树人

王仲:教授医学技能,也教授同理心



大家好,我是清华长庚医院王仲,我承担的是研究生的“急诊医学”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临床研究生都是“专科化”的学生,他们既期待学到更多知识,也期望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博士研究生不必说,即使硕士研究生,刚刚从本科院校走出来,也会被冠以导师的专业(三级学科)。这样的培养思路,不仅很难培养出医学大家,甚至学生们毕业后连基本的临床急诊应对都成问题。因此,培养临床研究生的急诊医学思维和紧急医疗能力是临床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急诊医学”不仅仅是为急诊医学研究生,也是为全体研究生(包括非医疗专业研究生)设置的课程。本课程在设计上基于“把理论转变为技能”和“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临床指南为依托”思路,采用“横向学习”模式,培养研究生的整合式临床思维和临床降阶梯思维。针对研究生的专业不同,着重于思维能力培养,同时将病情判断作为重点讲授,使其更加贴近每个学生的临床工作。在技能培养方面则采取分层教学,使急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有所收获的同时,使非急诊医学研究生不觉得高深莫测。


病情判断和危重病人抢救是所有医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随着专科化、专家思维的进程,这些必要的能力在某些医生,包括研究生的心目中趋于淡化。作为清华大学的医学教育,在培养专项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同时,应当为培养医学大家做准备。这其中之一就是有更广阔的、有逻辑性的临床思维。同时,也需要被培训的所有研究生有发现病情变化、预测病情发展、逆转危险因素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保证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基本保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