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法学院龙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
编
者
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龙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
龙俊老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
大家好,我是法学院的龙俊,我承担的是本科生《亲属与继承法》以及研究生《物权法专题研究》等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法学中的民法学主要讨论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不涉及当下的政治内容。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民法学课程,是教师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后,我时常思考其与民法学的连接点。在全程参与民法典立法后,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尝试并将这些新思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化金融改革”以及“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近年讲授有关金融担保的法律问题时,我都会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将相关内容与法律课程紧密结合,分析民法典为何要做相关的担保改革。再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随后,我紧跟政策导向,将三权分置的相关理论充实到课程中。在每次物权法的课上,我都会讲授中央关于三权分置的精神以及目前理论界对于三权分置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与学生热烈探讨三权分置的法律构造方案。这样,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物权法的相关知识,也让大家深刻了解到了最新的政策。
从结果来看,这些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