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环境学院王书肖: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融合前沿

王书肖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王书肖: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融合前沿





王书肖老师

清华环境学院




大家好,我是环境学院王书肖,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这门课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着重于让同学们掌握大气污染物的产生、扩散、控制原理和技术工艺。它的特点是内容多、难度大、发展快、工程性强,为了更好地践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探索。


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课程“讲-练-做”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解决我国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问题展开。例如,2020年春季学期,课程引导同学们分析春节假期及疫情之下,为何还会发生重污染的问题,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任重道远。相比“授人以鱼”,我们更重视“授人以渔”。为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基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和研究型project。比如,在讲解除尘技术后,请同学们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扒皮当前社会上的各种“治霾神器”,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敢于批判的精神。


二是以科研促教学,基础和前沿相融合。依托于我们大气复合污染治理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科研力量,持续更新课程教材和改进授课内容,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OOC》和雨课堂,实现课前预习-课上深化-课后延伸,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融合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不断创新的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先进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在课程必选实验的基础上设置研究型创新实验,引导学生开展学科前沿专题研究。例如,学生已经开展了先进烟气脱硝催化剂的研发、大气颗粒物化学组份实时在线监测等研究,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强国的责任感。


通过以上方式,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与解决大气环境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献身环保事业的家国情怀和守护蓝天的使命感。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探索小班授课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