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土木系班慧勇:用好工程“反问题”,强基探微责任记

班慧勇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工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班慧勇:用好工程“反问题”,强基探微责任记



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系的班慧勇,我承担的是本科生“钢结构(1)(英)”和“钢结构原理与设计(英)”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两门课程分别是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土木大类交叉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与基础力学类先导课程紧密相关,同时又有课程自身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而言,最大的认知台阶在于,以往是根据条件得到结果,现在需要根据结果反推结构参数的取值或变化。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一台阶?有必要充分利用工程“反问题”。


钢结构工程事故分析,就是一种典型的、震撼的工程“反问题”。我会努力多引用实际事故案例并将其融入知识的传授过程。比如,通过重现我们参与的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分析工作,可以引导学生从复杂的工程问题中剥离出关键的力学对象:一根焊接加固的受压钢柱。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力学对象,扩展力学基础知识,分析受力变化并找到事故原因。通过工程事故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逐渐理解事故原因在于受压和受热耦合,材料强度退化、无法继续承载。


当然,工程“反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止于寻找“显式”原因,更要关注“隐式”根源。焊接加固的高温就是“显式”原因,但为什么材料的强度会在高温下发生退化?对此,通过学科交叉的方法,我带领学生从材料微观层面找答案。焊接加固导致了事故发生,但为什么别的工程焊接加固就没问题呢?对此,通过呈现这座大楼“带病加固”的事实,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工程师应该具有的责任担当。


用好工程“反问题”的关键,在于强调基础、探求本质、体现担当。这不仅能为知识传授提供一种生动的平台,更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