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美院蒋红斌:结合设计一线,激发学习兴趣

蒋红斌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3-01-0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蒋红斌:结合设计一线,激发学习兴趣

蒋红斌


大家好,我是美术学院的蒋红斌,我担任的课程是开设在车辆与运载学院的“透视与结构素描”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透视与结构素描”课程一般开设在艺术设计院校,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大一的时候用大约4个星期的时间,训练学生们用素描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呈现于纸上。它是融理性思考和感性判断于一体的课程。这个课程转移到理工科院系开设之后,教学内容需要有变化。所以,在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上,我花了很大心思去做调整


《透视与结构素描》致力于激发学生对设计创新的热爱,把握设计创新的设计方法。理工科的同学往往会因为素描而联想到美术,联想到艺术,但又没有经过长期的美术训练,从而觉得这个课程非常难。对此,我在课程中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他们知道设计的绘画素描与纯粹美术的绘画素描要实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导入了一个新的理念,用设计的工作方法作为牵引,带他们去参观设计的一线,让资深的设计师给他们演示他们在工作过程当中所使用的草图。这便是透视与结构素描的实际应用。这样的导入往往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有限的课时里面,我把优质的一些设计师和设计方法呈现于他们的眼前,让学生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画这个到底和美术呈现一个事物完整面貌的素描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教学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一两个星期当中,学生们知道了整个学习的目标和未来做设计创新、提升自己创新能力的方法。此外,这门课在结构上也做了改变。我告诉理工科的同学,我们的目标不是让你当画家,而是让你通过这门课程要具有创造性的能力,能够用基础的绘画手段,把自己的想法记录起来。因此,我们让同学在桌面上用A3或者A4的纸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而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现代设计师在实际工作当中的一种工作方式。这样就把实际的工作要求、绘图的主要目的与未来的设计的创新能力以及绘画的手段结合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边让同学们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且调动了他们对素描的信心。有了信心,他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边去热爱这门课程,热心于接受和学习课程讲授的范例。


其次,我把课程讲授的内容整合在整个基础课程系列中,和其他课程结合起来。我了解到,在学生大一上的课程中,我的课程与他们的工程课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比如说工业工程制造,或者有一些机械制图,甚至做模型的课程,都在相隔不远的课程体系里面。我这个课程是4个星期,那前面的4周呢?后边的4周呢?他们有可能都在上制图课,上计算机建模课,我就把这个课程的原理与其他课程整合在一起,主动与各个专业的老师联合起来。有的时候不同课程布置的是同样的一个作业,他上午可能是做完机械制图的作业,下午在上绘画素描的课。在未来的探索当中,我隐约觉得甚至可以把课程与工程模型、电脑制作整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