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 法学院任重:探索“法条+案例+理论”教学新模式

任重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3-01-0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文科课中的立德树人

任重:探索“法条+案例+理论”教学新模式





任重老师

清华大学法学院




我是法学院的任重,我承担的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直接回应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诉权保障的高度重视,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然而,“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是民事诉讼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民事诉讼不仅以庭审为中心,而且紧扣实体法。为了使学生更有获得感和满足感,我践行科研反哺教学,提出三项举措,即以线上/融合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创新、以案例分析六步法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创新和以民事诉讼第二课堂为核心的教学场景创新。以下是我关于线上教学的同行锦囊。


经过线上教学的试验,我提出“随时都是office hour”,创建微信交流群,根据周次和内容给学生写信,并制作10万字课程问答实录集,在此基础上为每位同学提供详尽的个性化发展建议。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重点法条+经典案例+基础理论”三位一体民事诉讼教学创新模式,融贯民事诉讼案例分析六步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增加与选课同学的互动交流,同时进一步服务校内外民事诉讼学习者,我根据学习进度推送学习微博66篇,阅读量80余万人次;开设民事诉讼微信学习公众号“众说民诉”,记录民事诉讼教学心得和学习建议,并邀请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线下主讲“作者说”、“译者说”、“青年说”和“大家谈”四个板块,阅读量3.2万人次,2000余人持续关注,其中大多数是法官、检察官和兄弟高校师生。利用新媒体,民事诉讼课程在服务清华学生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宣传法治中国的瞩目成就,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上述教学内容和模式创新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积极反馈和认可,并作为唯一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未央计划的研究生法学课,向非选课同学开放克隆班,总选课人数近400人;“重点法条+经典案例+基础理论”三位一体教学新模式入选清华大学在线教学创新案例。而在以“融合式教学让知识开放共享”的民事诉讼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专题采访和新闻报道中特别引用了如下这段话:“学生们最大的收获是坚定了对司法公正的信仰,不仅如此,他们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理论与实践实现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