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堂班中的立德树人 | 刘栋:同读一本书,师生共成长

刘栋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学堂班中的立德树人

刘栋:同读一本书,师生共成长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

刘栋老师



大家好!我是生命学院的刘栋,现在担任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简称学堂班)的项目主任。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在我平时和同学们的接触中,我注意到同学们相互之间在诸如功课学习,实验室科研,还有社工,社团活动等方面的交流比较多,而在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则相对较少。


为此,在学堂班的各项活动中,我们专门设置了一个环节,要求每一位同学阅读《陈寅恪与傅斯年》这本传记,然后一起在班上的读书报告会上进行讨论。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由于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两位学术大师的故事,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在国家和个人命运遭受剧变之际,依然顽强地追求学术和人生理想的一首心灵史诗。另外,这本书中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清华这个园子里,甚至就在同学们每周六活动的清华学堂内,所以读起来会特别有感触。


在每次的读书报告会上,同学们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为人为师之道,他们身上所呈现的风骨,操守,担当和使命感。在读书会上,大家也会热烈地讨论什么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还记得去年举行读书会的那个晚上,窗外是阵阵雨声,坐在学堂内的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电影《无问西东》中那个静坐听雨的场景。我把这个读书会,当做是同学们之间思想分享的一个平台。希望通过为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save environment”,让大家可以自由地讨论任何“unsafe questions”。


关于这本书的读书报告会,我们每年会举行两次,至今在学堂班已经持续了十年。有的同学告诉我,因为这个读书会,使得他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我自己在每次读书会上也总有收获,在和同学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我也获得了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