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 机械系田凌:基础与前沿有机融合,开展研究型教学

田凌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基础课中的立德树人

田凌:基础与前沿有机融合,开展研究型教学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

田凌老师


大家好,我是机械工程系的田凌,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机械设计基础(1)”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机械设计基础(1)”是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工程相关学科与技术的入门课。该课程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容多,难度大,学时紧。如何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践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是一个很有挑战度的问题。

我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第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持续改进授课内容,我建立了基础性与前沿性有机融合的新课程体系。尽管学时非常紧张,但是,新体系坚持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大课程的含金量,提高课程的挑战度,为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打下宽厚的基础;同时,将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与制图传统内容深度融合,使工科传统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与现代产品设计理念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式的教学体系,在显著提高效率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课程从讲授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从单纯“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通过设置挑战性的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从被动的听课人变为主动的探究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生产实践和科研成果中提炼适合基础课教学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动力。同时,结合课程内容特点,介绍我国机械工业发展中的案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敬业奉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在基础课这个平台上,不应仅仅满足于完成知识的传授,应该并且完全可以在能力、价值观方面给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更多的帮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