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 | 艺教中心肖薇:戏剧创作的主题来自于自我资源的整合

肖薇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2022-07-15


编者按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并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然而,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实现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

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位一体”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成果。为此,清华大学教务处特别推出“同行锦囊”3分钟音频课,陆续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力求“劳模可复制”,引领“同向”与“同行”。




通识课中的立德树人

肖薇:戏剧创作的主题来自于自我资源的整合

肖薇老师

清华大学艺教中心


大家好,我是艺术教育中心的肖薇,我承担的是本科生的“戏剧编导创作-基础理论与实践”的通识类艺术课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锦囊:


当我在课程中讲到创作主题时,很多同学会对如何寻找主题,到底写什么样的故事才切合主题产生困惑。关于主题,同学们或者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想说的很多。


这时候,我会先用提问的方式激活同学们的感受,请大家填写一些句子。句子的开头往往是:“我的家庭”、“大多数人”、“我的梦想”、“在晚上”等等,这些是基于人生境遇的体验、感知与觉察。在这之后,我会再问到一些拓展性问题,诸如:“如何看待暴力”,“艺术的价值”,“公平的代价”。这类问题能够将同学们的视野带入到更广阔的世界,并结合阅读与学习、研讨与思考,提升我们的多维度认知。最后,我还会请大家以小组形式在组内、组间相互提问,以补充那些大家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不断提问,可以筛检出每位同学想要创作与表达的内在倾向。


主题,其实是一个为各种艺术形式所共有的概念,各种想法都可能成为作品的主题。真正有力量的主题往往是从创作者的体验中产生。主题是生活暗示给个体的一种体悟与思想,同时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从而形成创作的内驱力。主题往往是深刻思想的体现,由哲学观、道德观、价值观、美学观以及个人品格和修养所决定。在我看来,艺术课程中的思政力量,就是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自发性探索,发掘个体的自我资源并加以整合,以艺术想象与付诸实际的创作进行表达。在此过程中,我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力进行持续开发,从而培养他们全面的人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