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生涯研习社关注,回复【1】获取免费职业测评!
晚上好,我是生涯研习社的编辑风雪欢迎来到我们的新栏目《人生不设限》我们会分享一些职业发展领域的专家以及新精英生涯优秀学员的文章每周二或周三与友友们见面
有天舒祺老师收到一个学员在分答上提问:
“老师,如何找准一生想要从事的事业(领域)?”
结果这条回答成为我所有回答里偷听数最高的一条,看来很多小伙伴都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新年伊始,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上去“又大又虚”的话题吧。很多小伙伴知道我是一名职业咨询师,但咨询中有这样两类学员我特别不愿意或者其实也真的帮不上什么:“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引自百度百科这类学员的特点往往不行动,因为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因为没有行动,就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循环往复……下面是我跟这类学员的典型对话:对方:老师,你说的很好,但是我还是迈不出第一步怎么办?我:等死模式和穿越模式你必须要选一个,你会怎么选?对方:我想不费力地穿越……我:你需要的不是咨询师,而是一个干爹(其实找干爹更费力……)
通常在找准终身事业这件事上人们经常会陷入的两个误区,但其实:
因为这恰好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话题,下面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个真正可以
以“自我的成功”来定义标准的时代
如今,行业和组织所能提供的标准道路越来越少,职业成功的形态越来越不可预测,连吴伯凡都在他的文章里说“不标准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竞争力”,在这样一个变快飞快、趋势不可预测的时代,我们寻找一生要从事的事业靠谱吗?我的观点是:越是没有标准答案,越需要我们自己来负责自己的职业。如果未来的发展真的像这些趋势学家判断的:任何标准化的、能用逻辑、流程、工具来复制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50%的专业人士都将失业。那些懒于探索自己是谁、最擅长做什么的人将会是最先被时代淘汰的人。而那些不断探索、践行梦想、寻找生命意义的人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和张扬,因为艺术性、随机性、个人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更需要我们带着打开可能性的目标去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去践行自己的信念,去活出生命的意义。
“职业”这个词有很多种用法,也有很多种含义,导致了我们对这个词有很多模糊的理解甚至常常有误解,后续我会分篇写出职场人关于职场的种种误解,今天先说一个概念:“内在职业”和“外在职业”。这个概念是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在《职业锚》一书中提出的,在他来看,我们的职业分为外在职业和内在职业两种:外在职业是那些行业或组织所要求或期望的职业人在其中发展的实际步骤。比如:医生必须完成医学院、实习、住院医师实现期、医师资格考试等才正式上岗,组织中的层级和级别设定大多也是按照这个逻辑得来。我们大多数人在进入职业世界时的抱负、期望、畏惧和幻想大都基于外在职业的标准,今天去分答小讲、知乎LIVE看看,最火的话题都是:“从毕业到年薪百万只用了5年”、“年薪百万咨询顾问的路线图”等等。但另一方面,我们在职场中对自己的探索和相关信息却很少,尤其是关于能力与才干的探索,对自我的探索与内在职业相关。内在职业是指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及在工作生活中的角色的理解,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培养。培养自我意识会起到为职业选择定位的作用,就像船锚让船固定一样,所以叫“职业锚”。自我概念的培养很难在他人或外界的标准的影响下迅速形成,它需要我们在长年累月的实践和学习中逐步确立和形成。怎么做到呢?我们可以下面几个方面来审视自己的每次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当:- 能力:通过这次经历,我是否觉察到了自己的强项和弱点?
- 价值观:选择这份工作,我最看重的是什么?这个行业或组织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跟我的价值观是否匹配?
如果我们能在每段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不断自问和反思,我们就会越来越清楚自己擅长和不擅长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什么,从而不断形成新的职业目标,确立清晰的自我概念。第一,它能让我们对当下的工作更满意更投入(清晰的自我认知让自己更容易接受当下的状态,因为这是思考和谨慎选择后的结果)第二,按照自己“能做”、“想做”和“该做”的标准去选择的工作才真正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天职。这种状态不是单纯的高收入或者出人头地那么简单(或许结果会体现为成功和出人头地),你会体会到一种契合感:一种建立在自己标准之上的契合感。到那时,即使世俗普遍标准与你的标准不一样,你也会觉得无所谓。反之,从未发展过自我意识,只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标准绑架自己的是职场悲剧的开始。
转变行为,培养自己达成目标的能力
任何一本关于人生奋斗和自我成长的书无一不强调行动和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做事的常识》的作者小仓广甚至花了5年的时间来检讨和修正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最后达到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的成果。我自己快速成长的这两年也让我体会目标和行动的重要性。初入职场的那几年我也将自己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用于学习、成长,但比起付出行动和输出,我更享受理念和思考带给我的快乐。于是我满足于不停穿梭于各个课堂,读大量的书、看很多视频,但很少输出和真正学以致用。事实上,快速提高能力的真正途径是:提供服务,创造产品。很多人可能会说,我自己还不怎么样,怎么提供服务?其实提供服务没有那么复杂,很多时候你只需要把自己从一个纯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比如,看书是消费者,写篇读书笔记放在简书/公众号里就变成了生产者;看电影是消费者行为,写篇影评放在豆瓣就是生产者行为;创造产品也没有那么复杂,把你独特的工作经验和行业研究加以总结变成方法论教给别人就可以是最初级的产品/服务,然后慢慢找到发布的平台和变现的渠道,就是从能力到价值的转变过程我们想要的机会、机遇都会在这些尝试、执行和探索中慢慢得来,所以学习除了看到、听到、更重要的是做到才能有真正的改变。第一,开始内在职业的探索,清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动机和价值观。第二,转变行为,找到真正快速提高能力的途径,将自己技能、价值和人际网络有效的组织起来,用强力输出促使成长。如果真的开始实施以上两点,你会发现这件事最终的突破点还在职业所需的能力修炼上,其实对于职业生涯的思考过程,就是对发展所需能力进行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作者:舒祺,热衷并努力践行的“职业成长教练”,采访码字/终身学习/生涯规划师/课程设计
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收到更多职场干货
👇记得关注我们哦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跟你一样优秀 👇👇👇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帮你解答职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