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曹将 Author 曹将
点击上方👆生涯研习社关注,回复【1】获取免费职业测评!
晚上好,我是生涯研习社的编辑风雪,带你一起观察职场生活。
在一家公司呆久了,每天都在做重复性工作,接触不到新的业务,都在混日子,感觉没有目标好迷茫啊。
新的一年,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小目标。
文|曹将来源|曹将
张先生的故事
我是四年前认识张先生的。
他当时刚入职一家金融公司,机缘巧合下,我知道他在上海有一套房,算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更重要的是,他才 25 岁。
所以,我很好奇他工作的动力。
他的答案是:
不是为了收入,而是为了积累人脉。以后要创业,对自己来说,人脉是这家公司最大的资源。
于是,当其他人觉得出差拜访客户很累很苦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报名。别人是怎么轻松怎么来,他是怎么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怎么来。
前几天刷到他的朋友圈更新,他已经创业半年了。
两种人生模式
之所以会回想起张先生的故事,是因为最近学习了廖舒祺老师的职业规划课。
在课里,她总结了两种人生模式。
第一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打怪升级历程:
· 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基层员工。
· 工作三年:成为主管。
· 工作六年:成为业务负责人。
· 工作十多年:成为公司高层。
第二种是基于人生目标的职业模式:
· 刚毕业时,因为需要有金钱保障,所以:找一份工作,维持温饱。
· 收入稳定后,因为需要为将来积累资源,所以:主动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积累经历和人脉。
· 在收入大幅增长后,因为需要成就自己,所以:去充分使用之前积累的资源,成就自己的事业。
两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种按部就班,按照公司已有的路径成长;第二种是主动承担,按自己的人生目标去成长。
比如你想要工资翻一倍。
· 如果是第一种模式,那就是努力做到领导满意,然后争取升职加薪。
· 如果是第二种模式,那就是去看市面上这个薪资的对应岗位的需求,然后积累相应的能力和经历。
很明显,张先生选择的是第二种模式。他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创业」,于是找一份能支持他目标的工作,做好积累。
对他来说,工作是为了支持人生任务的完成。
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种模式看起来确实很好,也很有必要。
在当前的职场生态下,能晋升的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在既有的道路上,只可能成为螺丝钉。
要是能一直做螺丝钉,那也不会太差。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加速,被科技取代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即使不会被科技取代,但也有可能被新人替代,毕竟新人比你更能加班、更有想法,工作也不具备差异性,那也只能等待被优化。
但是,第二种模式要想得到落地,必须有一个前提:
我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去执行领导布置的工作容易,但是去找到自己的目标太难。
我们习惯了每天加班,习惯了被领导指责,习惯了每天抱怨、想要躺平,会去吃瓜,会关注他人的起伏,但回归自身,却发现只剩迷茫。
这时候该怎么办?
一个不是绝对正确的答案
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案,很土,叫做「岗位需求分析法」,这对应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去逛求职网站,看看「下一个岗位」的职责要求。
比如你现在的工作是运营,那么可以看看类似公司的运营主管的职责要求。
第二步:写一份简历,评估自己当前的能力经验到底如何。
其实这也是复盘的过程。看看自己这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只有清楚了自己在哪里,才能更好地找到下一个目标。
第三步:设计今年的学习计划。
做了前面两步的工作,你就会发现自己与更高职位的差距。接下来,就需要重点去弥补这些差距:
1.可以是补充相关的经历。比如更高职位要求有独立运营某个项目的经历,那么自己就主动申请去做。
2.可以是补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比如更高职位要求「对年轻圈层与流行文化趋势有深入研究和独特理解」,那么就去看研报、看论文,补充自己的知识。
于是,成长就有了方向感。
最后的话
记得中学时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从小立志成为科学家,于是坚持不懈,最终达成目标。
恩,很激励人心。
但是工作以后,我发现,真的很难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习惯了被安排,可以无休止地加班,但是没有时间思考自己,也没有能力思考自己。
我们羡慕那些辞职去旅行的博主,羡慕那些创业绘画、摄影的达人,但是,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不知道。
所以,我实在说不出「坚持你的内心」这种话,因为我也做不到。
但至少,我们可以找到最近的一个目标,从能力和经历提升的角度,去补充自己的硬技能。
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抓住一点自己的方向。
推荐阅读
如果你想收到更多职场干货👇记得关注我们哦
点个“在看”,让更多人跟你一样优秀 👇👇👇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帮你解答职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