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就是太听话了,才不断走上人生的窄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LinkedIn Author 格雷


作者 l LinkedIn

来源 l  LinkedIn(ID:LinkedIn-China)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前阵子刷到一条新闻,90后清华女博士龙明珠,博士毕业虽然拿到了各种大厂研究所Offer,但最后还是选择成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


网上热议,有的人说现在连中学老师也这么卷了吗?有人认为一个国家供养的博士去做中学老师实在大材小用,也有人支持她的自主选择。


要我说,我非常支持龙博士的选择,就业取向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甚至在不同年龄段,就业观一直在变化。


老一辈人曾经追求铁饭碗金饭碗,我们这一代曾经追求光鲜五百强大厂光环,而新一代人也有他们自己的追求。



80后追求稳定

95后追求更多元


我最近看到了一份职场报告——《MBTI职场性格类型大数据报告》


报告中提到了不同年龄段职场人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从80后到95后,短短十来年,择业标准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报告中有一段讲到:


“80后追求稳定,重视职业能力的提升;而95后,则更加注重自我的展现,有想法,有主见,更加重视自身职业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匹配程度。


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和工作,比如微商,网络写手,主播,游戏测评等多元化的工作内容。



已经摆脱了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理念,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自洽的职场状态,不再以物质和金钱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评判标准,而更加重视自我实现。”


作为一名80后,我觉得对80后群像的分析有一定道理,尤其是“追求稳定”四个字,比较精准地描述了生活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一大部分80后的生存哲学。


作为一名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我确实十分重视自己的财务稳定,因为各方面生活都需要依靠我的收入来有序运转,所以在职业方面我整体偏稳健。


报告中提到的重视职业能力提升也确实如此,我始终觉得一个人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职业能力被我视为吃饭的金刚钻,打磨自己所在职业的职业能力在我眼里是必须要持续精进的事情。


但以我的观察,有不少80后恐怕误读了“追求稳定”“重视职业能力”这两个择业观念。


先说追求稳定。放在人生的维度来看,追求稳定本身没错,但如果放在职业角度来看待,职业的稳定根本就是追求不来的。


很多80后喜欢进大企业并认为这就是稳定的象征,但大企业的稳定往往是温水煮青蛙。


很多在大企业上班的80后,把公司光鲜的办公室,每年微小但依然有点儿的工资涨幅,逢年过节那点可有可无的福利和不断缩水的公司年会和年度出游都看成是稳定的一种象征,可一旦某天突然被通知走人时才幡然醒悟原来公司不是家。



这不,今天我就又听闻了两个做的很不错的企业中层在老板换人的当天就被干掉的例子…


再说重视职业能力。持续提高职业能力是每个经理人的职业素养的体现。然而,很多在大企业混地过久的职场人,会慢慢忘记到底什么才是职业能力。


以我的观察,不客气地说,很多在外资职场混超过10年以上的职场人,职业能力应该只剩下了如何更体面地开会和收发邮件。



金字塔式的传统管理结构让很多中下层根本不需要动脑子只需要执行,一切动手工作都外包给了第三方Agency,再加上每年公司安排的那些两三天,有些甚至半天的所谓“软实力培训”,彻底能把一个也许本来十年前雄心壮志的职场人混成老油条。



太听话了

以至于不断走上的人生窄路


我到今天都时常会重温罗伯特·清琦(《穷爸爸富爸爸》系列作者)的一些观点,其中一个很核心的观点是:


“我们今天很多人接受的教育都是如何找到好的工作,如何成为一名好职员。学校在教会你做员工的思维,但从来不教你金钱观念。”


缺乏金钱观念就会让很多职人误以为上班赚到薪水是一项可以永恒的稳定事业,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我们薪水的提高,每个职场人都会像是在刀尖上行走一般。


稍有不慎,那份看似稳定的差事就会被更年轻的人替代,或者被企业所谓优化项目给优化掉。



我们太听话了,以至于不断走上的人生窄路(单一收入来源,职位越高工作机会越少,不喜欢也不敢辞职的现实等种种引发的持续焦虑和痛苦)正是我们不断信仰的那些所谓“正道”


而95后就没这么多纠结烦扰,他们很年轻,他们的个人自我意识比我们更强,他们没有那么多人生包袱,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如果不热爱的工作可以不用去做了。


我想起俞敏洪之前做过的一个关于树和草的比喻:


“树和草一开始长得都差不多,甚至草长得更快些,但最终,草还是草,一垛垛长不高,而树则有可能突破云层持续成长。”


做草还是做树是观念层面的艰难抉择。


很多大厂人就像草,一垛垛的职场经历,到头来除了挣到工资,啥也没给自己挣下。而做自己的参天大树,短期看难度极高,而且十分缓慢,但长期更能把控自己的成长。



更高阶的游戏意味着要有更高的

个人约束力和心智稳定性


现在很多Z世代都会选择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意味着选择完全自由,你非常清楚你所做的所有事情可能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成功后巨大的成就感和失败后巨大的失落感都会非常直接地给到你反馈。


你可以改变任何事情,你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给编辑交稿,你可以自己决定投放平台的作品调性内容,你甚至可以随时切换职业轨道,随时决定自己的上班和休假时间。



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妙?


但就像一个更高阶的游戏一样,不在企业上班的选择也同样意味着你要有更高的个人约束力和心智稳定性。


我听说过一个女孩的故事,本来在大厂上班的她决定去做小红书自媒体,做的很不错,一年的时间已经有了几十万的粉丝,可她最近却渴望回到大厂上班。


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让她经常为了流量数据而焦虑不已;自媒体变成了唯一收入也让她越来越拼了命地追热点;缺乏社交环境每天在家里拍视频剪片子更让她患上了抑郁症。


做企业螺丝钉有万般不好,但它唯二的最大好处是:


一.  有一定的容错率:


不像自由职业不做工就一分钱没得拿,做大企业螺丝钉短期的成绩表现和收入没有那么强的相关性。


偶尔带薪摸鱼懈怠混日子,你还能拿到该有的薪水,毕竟这艘大船也不是你在掌舵,有你没你也没那么大的关系。


二.强制性社交:


自由职业混着混着就不爱出门了,而大厂上班你就得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和同事互动,人类是社交动物,定期正常的茶水间嚼舌头有助于心智健康发展。


说来说去,自由职业的自由和大厂上班的稳定就像个围城,两边都有点觊觎彼此,两边也都各有优劣。


其实说回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择业选择,我想大部分人对于一份好工作的标准大致类似。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能做一份收入能过上体面生活,自己喜欢擅长且能持续成长的工作,最好工作单位各方面环境都能让人愉悦,老板不要有那么多的套路和心机。


如果一个80后既不想放弃稳定体面的工作,也不想就这样被温水煮青蛙最后成为35岁就下岗的油腻中年人,那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路径是做一个斜杠青年。


我这里的斜杠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文艺小爱好,而是能真正用几年时间培养出一个在未来可以足够支撑你的不上班生活开支的斜杠事业。



我认识白天外企市场部高管晚上写科幻小说的作家,我也认识平日鸡血创业周末当B站科普Up主的,我还认识一年四季全亚洲飞来飞去在飞机上写公号文章下了飞机在酒店里做直播讲管理的(就是在下)。


成为一名有主业的斜杠青年的好处是:


主业的短期稳定收入让副业得以没那么功利地慢慢生根发芽长成大树;


每天从事副业的兴奋,幸福和安全感又能让主业干的更加优秀;


未来有一天,甚至你的副业产生的洞见,知识,人脉有可能还能帮助你地主业做的更好。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是选择在大企业中通过自己的力量成为一名企业中高层,还是自主创业成为一名相对自由收入弹性很高的创业者;


还是像我这样的斜杠青年,还是龙博士那样追求自己心中的教师理想,我们都走在自己的人生志业之路上。


观念一直在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对自我自洽的持续探索。


愿你在你热爱的路上一切顺利!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应该由自己做主的?欢迎在留言区聊聊。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LinkedIn,微信ID:LinkedIn-China,领英是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在中国,领英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机会与价值的职业平台。


 生涯推荐:

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从上学到择业,都是父母一手操办,一路都被“赶鸭子上架”。你是别人眼中好孩子、好学生、好员工,但就是没有自己。你想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吗?

如果你还没想明白,这份原价199元的专业版测评,或许可以为你重新梳理一下职业规划,帮你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喜欢的事情,快来试试吧。

 前3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阅读: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古典:什么是 30 岁后的少年感?
古典:1268次咨询后,说说「生涯规划」如何帮一个人变得更好?
毕业5年,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那么大?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