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夕没有单身狗,只有独立日战士!

古典古少侠 生涯研习社 2022-11-26

下班一个人挤出地铁,穿过长长的地铁,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商铺,携手亲密的人群,都与你无关。默默点了个某团的外卖,希望回家能赶上门口一顿温热的饭。

——就是这样一群人,今天要自嘲为“单身狗”

今天,我要为单身狗说句话。



01
你是空巢青年吗?
 
你不是单身狗,科学的说,你是一位“空巢青年”。 

一查还真有空巢青年的定义——一个话题,能从大众话题,走向专业定义,只能说范围很广了,影响很深。 

空巢青年(empty-nest youths / live-alone youths),指的是远离家庭生活并独自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他们通常在20至3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较为体面的工作(Anlong, 2017)。

但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缺乏感情寄托,其生活处境和心理感受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相似。 

空巢青年的孤独感,是显而易见的:下班一个人挤出地铁,穿过长长的地铁,街道上熙熙攘攘的商铺,携手亲密的人群,都与你无关。默默点了个某团的外卖,希望回家能赶上门口一顿温热的饭。

推开自己的小房间,灯坏了,没人修;摊在床上,什么都不想想了。 

最难过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在床上发烧到39度5,不敢上医院,心里又各种乱想,给领导发了个短信请假,来不及看是否同意,昏昏沉沉的睡去又醒来。 

看着自己挂在衣架上的职业装,问自己,这一切都值得吗?别说为什么我会描述这么细,因为我经历过太久了。

但最绝的描述,是一个女生说的, "我们家的马桶盖,已经有两年没有掀起来过了” 好孤独的马桶盖啊。围绕这种孤独,不仅仅产生系列研究,还诞生出整整一个经济链条:单身公寓,二次元、宅文化、宠物经济、孤独社交、约炮软件、密室逃脱和剧本杀…… 



02 
不是空巢青年,而是空巢阶段
 
社会学家会提问说:为什么空巢青年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改成我姥姥的问题就是“孩砸,你为什么不能像我们当年一样,就踏踏实实结婚,生个娃过日子?”

看完这篇文章,你会说 “姥姥,我这么作是有科学依据嗒!”

原因有2个:

第一是现代社会复杂度提高了,人们以个体的形式生活,这需要更长的技能储备和探索期。

过去子承父业,单位管一切。成年人在择业,选择城市,发展自我,甚至择偶方面的空间都不是太大。

而今天的一个年轻人,要在学校完成技能学习;要探索职业,一直到找到适合的工作方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从而选择城市;要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的互动方式,找到心仪的另一半。

甚至还要考虑健康,应对高压力生活,要保险,应对可能的病痛和未知的养老(对了我养老保险还在吗?)…… 

这些事,我姥姥那一代,不会经历也不太重要。但作为现代社会,个体是基本的生活单位,这件事变得非常重要。

就好像你天天上班,突然要你自己创业,你也需要很长时间梳理,才能具体干点儿业务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平均寿命延长了。 

孔子说三十而立的时候,平均年龄才39岁,士大夫也就49岁左右,很多人活不到知天命就挂了。但今天平均寿命80岁,未来还会更长。

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更晚时间确定的组建家庭,是件很自然的事。

北上广深的平均结婚年龄是30-32岁,中国普遍的结婚年龄是25岁。

所以,空巢青年与其说是一个身份,不如说是一个阶段——空巢阶段。 

你当然可以说叫单身狗阶段,但他应该配得上一个更好的名称, 我称之为“独立日”阶段。 



03 
独立日阶段 

在欧洲贵族的传统里,一个孩子到了成年,会有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陪着他,离开家庭,开始在欧洲各国的游学。

这个孩子必须要在旅途中,经历旅行的艰辛,生活的毒打,在某个不知名的小旅馆重病,被某个不识他们家威权的小人玩弄,一直到,老师认为他成为了一个成年人。

这个阶段,叫做“壮游”Great Tour。 这个壮游,其实就是刻意的空巢,是成长的必要阶段。

所以换个视角,不去盯着:空巢(要建立家庭而不得), 而是关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一个任务——独立。 

如何独立呢?至少要完成下面5个关键任务: 

1. 和家人心理断奶。我建议无论如何,让自己搬出去住一段儿,哪怕和家里在一个城市。我大学选专业和我爸冲突很厉害,但对于城市都是一致的——“不要在深圳,越远越好”   只有真正的物理断开、经济断开、人才会真正的长大。   

2. 理解自己的职业喜好,并储备技能。要真实的理解,自己到底能干什么、爱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这些生涯的文章讲够多了,可以看之前的。 ( 古典2022年中大课:普通人的超级个体之路(演讲全文))   

3. 建立独立生活能力。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底线是不得病、不抑郁。高线是健健康康、快快乐乐、丽丽整整的。   

4. 理解自己的亲密关系。除了荷尔蒙大胸长腿帅气,总得有点其他的标准吧,又不是去夜店。  

5. 建立基本的财务能力。能赚够自己生存的钱,甚至还能想明白保障的钱,对投资有点概念就好,这个阶段没啥资好投。   

这些任务,可能包括:
离开家庭: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职业发展:职业定位、发展、技能学习 持续社交:主动参与社交,甚至发起社交活动 身心锻炼:找到自己喜欢运动方式,静心方式 开始理财:理解财务、开始记账、算账、储蓄、保险等 



04 
独立日的通关,是做自己 

当这些任务逐渐在完成,技能被点亮,你也就逐渐开始“做自己”。

什么叫做自己呢?

自由:你不再被别人、潮流的进度而打乱,有了自己的方向、动力和节奏

掌控:你遇到挫折和问题,不再归因他人,而是能自己做出积极的行动改变 

迭代:开放的反思,你不再从权威、教材或规定里学习,而是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改进方向 

恭喜你!你就接近了独立日的终点,也做好了。

做自己——在自己的体验和独立思考之上,重新建立自己生活的基础。

狗不狗的,对你完全免疫了。

各位单身狗们, 好好享受自己的独立日阶段吧,独立日战士。

毕竟,如果错过 下个机会,是你儿女都长大,退休之后啦。                            

为单身狗操碎了心的古少侠,凌晨泣血书。

独立日的5个关键任务,你完成了几个?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生涯推荐:
如文中所言,想要早日实现独立,要学会理解自己的职业喜好,并储备技能。探索自己到底能干什么、爱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怎样开启自我探索呢?

如果你还没走出探索的第一步,这份原价199元的专业版测评,或许能让你更快了解自己,帮你找到热点的领域和适合的职业,快来试试吧。

 前1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文章:
深度好文 | 从字节跳动离职:我的心路历程和应对方法
“大龄”裸辞的“孤勇者”们
香帅2022最新演讲:正视伤痕,倔强成长
职场变形计 | 双减一周年,教培人都去哪了?

超深度 | 古典2022年中大课:普通人的超级个体之路(演讲全文)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