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85毕业生:辞职去卖保险,我自愿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辰青年 Author Nurs


作者 | Nurs 责编丨塔希提 & 阿跃 
受访者& 图片丨小楼

来源 l 北辰青年(ID:beichenpai)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晚上好,欢迎回到北辰青年,我是Nurs。

最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楼,曾在大厂工作过,后来却转行卖保险,现在是一名保险经纪人。

此外,他也是个绝对意义上的“高材生”——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所以我很好奇,这么高的学历,又有互联网大厂经历,为什么会去卖保险?

他的这种选择,又是否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考、借鉴的价值?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主动离开大厂
我不后悔

你好呀,我是小楼。

我离开大厂已经两年多了,确实没后悔过。

我是在2020年6月拿到腾讯游戏的实习offer的,那段经历真的让我特别疲惫。

当时整个项目组300多人,就开发一款游戏。所以每个人分到的任务其实都是很细的,就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拧在一台庞大的机器上。

同事之间也没有太多交流,每个人都是坐在自己的工位前,对着电脑写策划案、做测试、写报告……这让我觉得非常没有自主权,没有发挥自己的地方。

然后呢,我也适应不了那里的工作节奏和氛围。比如说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9点多到公司,然后一直到晚上10点、11点才能下班。

有时候也不是活特别多,但那个氛围就是这样子的,大家都会在公司待到晚上10点、11点。我要是走太早了,好像也不合适。

更关键的是,一周还要上6天班。绝望,只有周日是能休息的。就这么一天的休息时间,那我周日起码得睡到中午12点吧?

所以一周算下来,我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时间,能去做点自己的事情。

(当时做的游戏产品)

另外,当时我做的是一个手机游戏,而手机游戏的商业模式就很简单粗暴——充钱。

它里面的每一个细节设计,本质上都是为了让你充钱。比如我设计的那些头像框、聊天气泡,它必须要足够好看、炫酷,好吸引大家掏钱去买。

这就让我感受不到什么价值感,甚至有一种负罪感。

因为我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好像不是一种正向价值,而是让大家沉迷、上瘾、花钱。

所以后来我也没有去要那个转正的机会,实习结束后就离开了,转投了教育行业。

相对来说,教育行业给我的价值感会强一点,然后我也比较喜欢这种和人有强链接的工作状态。

只是很不凑巧,没多久我就碰上了“双减”。也是受大环境影响吧,教育行业这两年真的挺难的。

今年国庆放假期间,我找了几位朋友吃火锅。

去年我们这一桌人都还在教育圈,而今年,大家都四散在各个行业了。

(今年国庆期间和朋友吃火锅)

我也是在“双减”后,开始思考新的职业方向。

用MBTI划分的话,我属于ENTP,就是绝对外向的那一种人。

只有与人接触,我才会觉得有活力。

再加上之前的经历嘛,我就很明确:我很难适应固定上下班的这种工作节奏和状态,也很希望能够与人有很强的链接。

然后就有一位朋友建议说去做保险,因为好像挺符合我对工作的期待。

所以我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调研,还出了份报告,然后发现“诶,好像确实不错”。

(报告截图)



02
从事保险行业一年后
我找到了理想状态

到现在,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待了一年。

我确信这份工作真的很适合我。

这份工作确实和人有很强的链接,就是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

比如有位客户,是来给自己的父母咨询保险。我就问他:“为什么会考虑为父母买保险呢?”

他回答说,自己是家里面唯一的孩子,所以肯定要去担负起父母未来身体发生变化,或者说生病时的照顾责任。

所以他想提前做好规划,提前做一些风险防范。

那其实你就能感觉到这个人和他的父母,是有一个比较强的链接在的;也能从他这个人,想到很多独生子女可能也都处于类似的状态,或者说也会有这样的考虑。

这就是这份工作能够满足我的一个乐趣——和其他人产生链接,并听到很多故事,而不是每天枯坐在电脑前。

(转行半年后,在公司表彰会上获奖,代表新人发言)

同时呢,也很自由,不需要坐班,考勤在线上就可以完成。

我完全可以决定我自己想去哪里待着。

甚至如果说我这个月想稍微歇一歇,也完全可以,没有什么任务是一定要在这个月完成的。

我可以等到下个月精力恢复了,再接着去做原来的事等等,这都不会影响我的工作节奏。

比如今年7、8月份,我就在大理待了两个月,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一点不影响我的工作。

如果换做其他行业,恐怕很难实现。

(在大理遇到的一位画家画的,画里有我和我的女朋友。)

另外,这份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感,也还是蛮强的。

举个例子吧,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的爸爸生病了,然后他爸爸之前在支付宝买过一份保险。

所以他就问我,这份保险能不能去理赔他爸爸治病的十几万费用?

我帮他看了一下,确实是可以的。我就告诉他需要准备好什么资料、怎么申请理赔等等,如果理赔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也都可以随时来找我。

就是当朋友遇到这种状况,而我的专业知识正好能帮上忙,真的会很有价值感。

哪怕是陌生人,哪怕他最后可能不在我这买,但我能给他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配置一些适合他的方案,也都能让我觉得自己这份工作,它是有意义的,是能真正帮助到别人的。

所以就像我的微信签名里,写的那一句“英年入行,终身从之”

这份工作,确实很符合我理想中的工作状态。

(我的朋友圈首页)



03
我不想早早地
固定在一种生活里

当然了,没有什么工作是完美的。

成为保险经纪人后,我也会遇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客户。

比如总有一些人把我当成免费劳动力,来咨询保险、要方案,但最后也不买。

如果他只是想拿去对比一下,那其实也没什么。

但他很明显地只把我当成一个工具人,就是这次跟我要完方案后,下次有什么问题还是会来问我,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会有什么称呼、感谢之类的话。

就这份工作的性质而言,这种情况就是无可避免的。

另外,工作时间虽然自由,但也很碎片化。

客户是随时都有可能来咨询的,那我就得及时去回应,通常又是在晚上或者周末会更忙,因为那时候大家才会比较有空,才有时间来和我聊保险。

这其实也是一种平衡吧,主要还是看你怎么选,反正我是很不喜欢那种固定上下班的工作节奏和状态。

(在北京参加线下活动)

相对来说,这份工作还是会给我留下很多业余时间。

我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比如搞一些活动、参加一些聚会、设计一些游戏等等。

我是一个极度需要社交的人,为此还找了几个朋友合伙在北京租了一栋别墅。

然后就在别墅里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桌游、剧本杀、烧烤、节日聚会等等,也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更多新朋友。

包括之前去大理,我也一样在那边办了不少活动。这也是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便利。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也太折腾了”,但我就是喜欢这种折腾。

我一直都不是那种很“安分”的人,不想早早地固定在某一种生活状态里。

比如考公这事吧,我爸也建议过,但我很明确:我不适合体制内。

还有不可避免的催婚,我也坚持:我会按自己的人生节奏来,催我也没有用。

(和朋友在别墅里办活动)

这大概也和我从小的成长环境有关吧。

我是浙江义乌人,父母以前是做生意的,所以我从小就会和人有很多的接触。

比如在人来人往的店铺里面写作业,偶尔也帮父母收收钱什么的。

同时,我也会跟着父母做生意的地方四处换城市上学,光小学就换了三个学校。

记得有一次,是在上一个学校读到周三,然后周四就转到了另一个学校。

所以我也适应了这种变化,在来北京之前,广州、深圳、上海,我也都待过。

换一个环境、换一批新认识的人,对我来说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

包括我本科时候休学,出国留学后又换学校、换专业……种种决定,很大程度上都是性格使然。

我真的很抗拒那种“重复感”,也接受不了自己做的事情,得不到正向的反馈。

(今年9月,带养的边牧参加狗狗竞赛)



04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才不会陷入内卷

关注北辰青年比较久的朋友,可能对我还有点印象。

我曾经在这里待了4年(本科期间),也是 yes go 这个项目最初的发起人之一。

也是为了能够专注去做 yes go ,所以我在读完大三后,向学校申请了休学一年。

但本科毕业后,yes go 也步入了正轨,我又选择了离开。

因为当时我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yes go 也连续做了4期,而我自己的成长却好像停滞了。

所以我决定出国留学,希望在专业能力上、视野上、各方面的思维认知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没想到的是,这个计划差点就夭折在第一步——我差不多用了一年时间,考了整整10次托福。

因为我本身英语不是特别好,但又必须要考,目标是 100 分。

然后第一次考试,就考了65。

(当时和朋友的聊天截图)

当时倒也还能接受,毕竟我本身底子就不好。所以就一次次接着去考,前几次提分还是挺多的。

但越到后面就越难,就像爬山一样,越到后面越累。

最绝望的一次,是考了99分,就差1分。当时我都怀疑是不是老天在捉弄我?甚至都想过放弃算了。

但休息了一段时间,我还是接着去考了。因为我已经付出过那么的时间和精力了,半途而废也不甘心。

还有就是我都跟别人说过要出国了,要是因为考试没过出不了,太丢人了。

反正整整考了10次,我终于是过了。现在回想起那段时间,都觉得很痛苦。

直到现在,我也没听说过有谁比我考的次数还多。

不过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能够坚持下来,也挺牛逼的。至少我坚持下来了,攻克了难关,也成功去到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但出国没多久,我就遇到了新问题。

(2020年回国前拍的哥大图书馆)

我原本是在华盛顿大学读教育心理学,但没多久就后悔了。

因为那个课程太理论了,学的也是美国特有的一些教育问题和现状,和国内环境非常不一样;而我又没想过留美,那这门课上学的东西,我以后可能根本用不上,就很不值。

所以,在那读了一学期后,我就重新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游戏设计专业。这是个实操性很强的专业,学的东西也和我在北辰青年做的事情有点相关,更适合我。

但我只在哥大读了三个月——疫情爆发了,我只能回国上网课。

所以后来我才会去腾讯实习,才会来到北京,才会进入现在这个行业。

你看,在我过去的种种决定里,既有主动的选择,也有被动的影响。大环境难以改变,我只能尽量去做自己更喜欢、也更擅长的事。

最起码,当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我是真的会有一种“享受”的感觉的。

有时候当然还是会累,但充实的感觉也很强烈,因为这是我主动的选择。

至少我还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不至于陷入被动的内卷之中。

(今年夏天在大理期间,到雨崩徒步)


最后。

采访临近尾声时,小楼说自己好像得了「大理旅居综合症」:“在大理待过几个月之后,再回到北京,会特别失落、特别怀念。就感觉那好像不是另外一个城市,而是另外一个世界。”

因为大理真的太适合生活了,你每时每刻望出去,都能看见山、看见云、看见洱海……你就算啥也不做,只是待在那里,都会觉得心情舒畅。

而在北京,他参加过一个疗愈活动,过程确实很治愈。但当他回到街道上,又瞬间从原来一个平静的状态,被动地回到了一个很忙碌、很焦虑的状态之中。

“刚刚治愈的那些效果瞬间都消失了,都白治了。”

(参加疗愈活动后发的朋友圈)

所以他也想去大理租一个院子,过上双城生活,累了就去那里待上一段时间。

但他暂时也没打算在那定居,还是想留在北京:“虽然那里很适合生活,但日常的话,还是大城市会好一点。”

我想,城市里的每一个人,大概也都会有类似感受吧。

哪怕不是大理,也总会有一个地方让你向往,因为那里有你想要的生活。

但更多时候,我们还是会选择城市,因为这座城市很大,大到能够装下我们的所有想象。

说到底,所有选择和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离理想的生活,再近一点。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看到生涯研习社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


 生涯视角:
在不确定的大环境里,我们能做的是了解环境、认识自己、选择自己的路、提供稀缺价值,在变动中找到合适的方向。问题是:你了解自己吗?哪条路更适合你?你的优势技能又是什么?

这份价值199元《职业兴趣探索测评》,或许能让你更了解自己。想成为生涯咨询师的同学,也可找班主任私聊。

 前2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推荐:
重夺金腰带的张伟丽,和她认输的567天
我为什么决定和上海分手:网红多、房租贵、过够了
40岁后,我决定和家人一起换种活法

我们准备出一本书,期待书中有你的故事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