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肇庆第一所公立学校竟然和包公有关,或许是你的母校……

2017-07-04 肇庆发布 肇庆发布


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包公,

他与肇庆的渊源十分深远。

包公造福了肇庆,肇庆成就了包公。


包公历来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法治、清官的象征,

然而,如果有人说,

包公是肇庆市公立学校的创始人

你会觉得惊奇吗?

但这却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


据《肇庆市志》介绍,中国历代清官典范包拯(999—1062年)于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1040年一1042年)任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知州三年。他在端州不仅为官清廉公正,而且还创交通,打水井,储粮备荒,兴文办学,治理水患,为民除害,深得百姓爱戴。


星岩书院的由来

29岁考取进士的包拯,走上仕途后,深知为官须勤政外,还必须兴文办学。包拯到端州之前,端州的办学都只是私塾或家教。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初到端州,一边公正严明执法治理州县,一边深入民间作全面的调查研究,他发现端州连书院、学宫、文庙都没有一个。由于缺乏教化,唐、宋以来,土民与瑶民间的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包拯对此痛心疾首,决心一方面狠抓法治,一方面狠抓教育,以法治州,以教安邦。他并题写了一首诗《书端州郡斋壁》表达自己要做国家栋梁和治国安邦的志向。


▲《书端州郡斋壁》


包拯经过了十几天的巡行察看,并同当地有关人士商议,最后选定了端州城北宝月台,要在那里创办第一所书院,拟名“星岩书院”


书院由包拯亲自筹办亲自奠基,造成当时一时轰动,几千群众自发地提着铲子、锄头、挑着砖头、石子,前来参加书院的奠基仪式。星岩书院的兴建,是肇庆历史上的第一所公立学校,端州的教育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对促进肇庆的文化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星岩书院由包公创办后,历经千年沧桑,曾几更校名,校址也曾几度迁徙,但始终是端州一所著名的办学机构,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人才,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


星岩书院这个名字,或许你们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其实它便是现在的肇庆市第一中学(旧校区)的前身。


关于星岩书院的历史变迁


●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肇庆知府张一栋于其旧址建观音殿、太和阁。

● 清嘉庆十年(1805),巡抚窦国华开辟五峰园,用于祭祀包拯。

● 咸丰四年(1854),宝月台寺僧侣参加天地会起义。次年知府郭汝诚改寺为龙图书院,用于祭祀包拯。正厅塑包拯像,两旁为学舍。但因经费不敷,仅实行1年即停止。

● 同治元年(1862),肇罗道蔡燮书题额“星岩书院”。

● 光绪十八年(1892),知府张曾敭重修书院,增造斋舍、讲堂,购置书籍,选正、附课生住院,肄习经史词章,自任主讲督课。

● 光绪二十九年,星岩书院的经费、书籍归并端溪书院,改为肇庆府中学堂。星岩书院旧址后设师范传习所。

● 光绪三十四年又改为高要县立中学。

● 民国十七年,该校改为完全中学。

● 1950年,改称为高要县第一中学。

● 1953年,该校由宝月台迁址,称肇庆市第一中学。

星岩书院经过随后历朝历代的多次修缮和修复,多次改名后又复称星岩书院。


重建的星岩书院如今位于高要学宫(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又称文庙)作为本地的民间文化教育服务平台,遵行古训,把书院办成讲习国学的课堂,研讨学术的园地,收藏出版的馆舍,雅聚交流的场所,使之成为肇庆好学求进者的精神家园。 



同时,肇庆市第一中学正准备在学校大门内兴建一座包公塑像,以纪念学校创始人包拯。而该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要为包公所创办的肇庆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学校增光添彩,谱写新的更绚丽的篇章。 


往期文章推荐

☞  这种人的手上功夫很了得!出门的“脸面”全靠他们了!

☞  高要&四会!肇庆南大门与东大门加速开启振兴之路?!两地宣传大片话你知!

肇庆发布编辑部

资料来源 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作者 黄思源  唐希明

实习编辑 翟舒婷

校对 刘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