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了!各区高质量发展“点睛”看(一)

北京统计 2023-01-14

卷首语


近年来,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服务型、消费型特征凸显,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4成,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居各省区市之首,同时结合各区功能定位,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日,《北京区域统计年鉴2022》正式出版发行,在市“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区域发展,紧扣区域定位与特色,用数据和实例展示各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变化和主要亮点。


今天我们要带大家走进这些区
一起来看看吧


东城区


文化产业创新融合激发新动能。深耕细作文化特色优势产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2021年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382.1亿元,居各区第3位,占全市的7.6% 。
老城保护复兴展现古都新风韵。东城区是北京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集中彰显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城市特色。近年来,东城区扛起老城保护复兴历史使命,在全市率先出台历史文化街区管控导则,有序实施中轴线申遗保护项目,前门三里河和玉河故道重现“水穿街巷、绿树成荫”历史景观,创新“共生院”模式让老胡同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常住人口密度持续稳步降低。深入落实“双控四降”发展要求,持续开展“疏整促”专项行动,统筹实施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常住人口规模自2015年起逐年减少,2021年末为70.8万人,比2014年末减少20.4万人,人口密度为16914人/平方公里,减少4873人/平方公里。

西城区


金融业迈入发展新阶段。依托首都金融资源独特优势,突出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北京证券交易所落地金融街,金融街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202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872.5亿元,占全区GDP的一半以上,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近4成。成功举办首届“全球金融科技峰会”,加速推进国家级“金科新区”建设,“动批”腾笼换鸟转型为“金科新区”核心区,新型金融科技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街区保护更新开创新路径。注重背街小巷环境整治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分区分类制定设计方案,构建环境整洁、井然有序、古都风韵、特色鲜明的城市新风貌。杨梅竹斜街、鼓楼西大街、平安大街、西安门大街焕然一新,西海南沿等8条胡同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以月坛街道真武庙五里 3 号楼为试点,全市首创“租赁置换”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模式,成为借助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
居民收入保持全市领先。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949元,稳居各区首位。

朝阳区


文旅消费加快转型升级。“立足朝阳优势,突出朝阳特色”,将“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打造成特色滨水文化旅游项目,激发消费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项目汇集近400家品牌,夜间营业面积12.1万平方米,成为北京夜间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美食餐饮热门场所。在“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项目带动下,2021年,燕莎商圈实现零售额35.2亿元,较上年增长17.4%,高于全市52个重点商圈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实施朝阳区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力发展数字新基建,充分激发数字新动能,深入挖掘数字新价值,不断推动数字新治理,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21年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2610.4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1/3。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国际化资源优势,依托北京商务中心区、中关村示范区朝阳园、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功能特点和产业优势,吸引国际级企业落户。区域集中了全市70%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65%的外资金融机构。202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7.8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为33.1%。


海淀区


创新动能加速壮大。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中关村科学城,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级,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揭牌,国际氢能中心投入运行。区域优势行业研发创新活跃,2021年,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高达512.9亿元,占全市该行业R&D经费的比重超8成。持续优化技术交易市场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920.8亿元,占全市的41.7%。
创新成果持续迸发。瞄准前沿技术和底层技术,支持国盾量子、智芯微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在操作系统、尖端芯片、量子计算、基础元器件等底层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全球最大智能模型“悟道2.0”、全球首款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等重大成果相继发布。2021年专利授权量突破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万件,占全市的51.1%。
数字经济优势凸显。大力实施中关村科学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区域内有字节跳动、小米等6家千亿级数字经济龙头企业,180家数字经济领域上市企业,4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企业,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重超6成,占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近4成。


丰台区

丽泽金融商务区助力金融业发展。丽泽金融商务区实现从基本建设到“三环里新城看丽泽”的华丽转变,成为全市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主阵地和丰台区金融业的重要承载地。区域内集聚金融和科技领军企业,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发展示范作用,2021年规模以上金融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均占全区金融业的6成以上。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带动下,丰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提高到14.6%,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
中关村丰台园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医药健康四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2+4”高精尖产业体系。2021年,“2+4”产业集群涉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约1/4,实现总收入突破4700亿元,占园区企业总收入的比重超6成。
大红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截至2021年底,大红门地区45家市场全面闭市,有23年历史的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退出历史舞台,城市空间进一步扩展,发展承载力有效提升。北京欣雅汇国际服装市场转型成为体验式综合购物中心合生广场,北京大红门福成商贸市场转型为丰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区级图书馆,打造集党群服务、政务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公共服务、综合宣传于一体的综合城市空间。


石景山区

经济发展内需动力持续增强。全面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带动下,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增速居中心城区首位。出台实施石景山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方案,完成古城南路步行街、金鼎时代广场等商圈载体改造升级,积极打造首店首发新高地。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速居中心城区第2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4790元,增长11.7%。
冬奥景观工程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对绿色发展的牵引作用,深入开展“擦亮城市西大门,文明祥和迎冬奥”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断拓展城市绿化空间。高水平建设冬奥景观,冬奥公园、冬奥景观大道精彩呈现。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3.8%,居中心城区首位。
缤纷冰雪活动助燃民众热情。成功创建全国首个“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区,举办首届中国冰雪运动发展高峰论坛,国际雪联中国办事处顺利落户。发布社区特色标识和主题曲,打造冬奥家庭运动会等“一街一品”社区冰雪品牌,将冬奥冰雪元素融入社区百姓生活,连续八年举办石景山冰雪季系列活动。


你所在的区都有哪些积极变化和亮点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内容来源:监测评价处
责编:何婧
审核:岳鑫


给首都高质量发展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