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联人民最喜欢去哪里放松身体?

斯文的樊学长 地球知识局 2020-11-17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10-苏联疗养院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联在成立初期就试图用种种方式提升工人的地位与生活水平。单位每年年假会安排工人去统一的地点度假,放松心情,养得白白胖胖后回来继续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朴素想法在苏联成立之初已经开始成型。


现在看来是很朴素的度假

当时看来还有种高级生活的感觉

(图片来自:https://zen.yandex.com)


在之后苏联风格各异的领导人轮番之争过程中,疗养院的建设逐渐成了重点,最终疗养院体系日趋成型,覆盖了越来越多的苏联人,并成为苏联老年人生活中为数不多的点缀。


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苏联

这一切都仿佛一场梦

(图片:Sweetland Studio / Shutterstock)

 

与“苏气”浓厚的“七姊妹”、“赫鲁晓夫的火柴盒”不同,苏联疗养院建筑设计的自由度较高,一些疗养院也保留了苏联初期审美的先锋特征,成为那个突兀、巨大、雄壮政权的见证与缩影。


这其实很苏联

(图片:Alla Greeg / Shutterstock)


 


领袖的意志


对海滩与温泉的热爱可能是全世界最普世的价值。


然而对于东欧人民来说,要找到温暖的海滨浴场可不是什么容易事,甚而在漫长的寒冬里,烧热水洗澡都很困难。但随着俄罗斯帝国南扩,黑海北岸也纳入帝国版图,去当地度假休闲很快蔚然成风。再加上当时的医学理论认为水疗可以治病,俄国人变得越发狂热,建疗养院的种子也是在那个时候埋下的。


暖水,对俄国是刚需,对俄国人也是刚需

黑海沿岸的索契,远处就是雄伟的高加索山

(图片:Irina Palei / Shutterstock)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权逐渐稳定了国内局势,疗养院制度开始被作为一种对士兵、工农的福利政策快速上马。这背后,当然也有着苏俄领导人们在政权稳定后普遍不再年轻,身体欠安,需要修养的因素。


苏联第一个农民疗养院就在

最后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夏宫里

农民还会要求厨师提供“国王吃的食物”

看沙皇曾经看的风景,真是有够讽刺的

(图片:https://fb.ru/post/history/2019/7/8/117036)


于是,度假性质的疗养院开始在克里米亚、高加索地区(特别是阿布哈兹)出现。这些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而且拥有俄罗斯人心心念念的海滩,去那里带薪休假显然是当时苏俄对同志们的犒赏。


不过,由于初期疗养院数量较少,实际分配中以军人疗养院居多,来宾自然也以需要疗养的老同志为主。


20世纪50年代的基辅军事疗养院

(图片:IgorGolovniov / Shutterstock)


黑海沿岸的索契属于苏联少见的地中海气候,尤其受到高层喜爱。斯大林、米高扬、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政要都在此分配到别墅,常来常往。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索契也因此逐渐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疗养胜地,有实力的机关单位开始建本单位疗养院甚至是秘密疗养院。


苏联时期的索契疗养院

(图片来自@Wikipedia)


大林同志曾经也在这里面朝黑海,玩转全球

(大林同志在索契的度假别墅)

(图片:Rolf G Wackenberg/ Shutterstock)


赫鲁晓夫改革时,为了打击腐败与特权,当然也出于对斯大林时期政策的逆反心理,当局关停了部分本没有资格修建的单位疗养院,面向普通劳动者的疗养院则逐渐增加,疗养成为奖励先进工作者的重要手段。


这一改革,多少人享受不到舒服水疗了

(图片来自:ALOBAN75.LIVEJOURNAL.COM)


但这种打击并没有彻底消灭以索契为首的黑海沿岸疗养风,甚至连赫鲁晓夫本人也深受其害。1964年秋,赫鲁晓夫前往黑海沿岸的阿布哈兹、皮聪达等地疗养,并在那里接待了日本、西德等地的外宾。10月中旬,远在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等人成功串联,并开会成功夺权,及至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已经无力回天。


就算不去度假,也还是会被夺权

毕竟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上位计划


勃列日涅夫时代,疗养体系逐渐成熟,苏联出台了《国家疗养区法》,其中强调了疗养事业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喊口号的传统,得到落实,且疗养院的选址也变得越来越多元,中亚、大城市周边甚至西伯利亚都兴办起了疗养院,整个系统正日趋完备。


人民疗养院为人民...

(图片来自:https://zen.yandex.com)

 



苏联疗养院的特点


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苏联疗养院系统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比如苏俄早期的疗养院颇有沙俄遗风,甚至直接继承自沙俄,多位于气候温和的黑海沿岸,或充满异域风情的高加索山。它们以温泉,矿泉为中心,风格建筑多为俄罗斯古典主义,深受苏联精英阶层的喜爱。


格鲁吉亚的茨卡尔图博国防部养老院

据说此处的温泉水可治疗大量疾病

高层在这里还有私人浴室

(图片:Goran Bogicevic/ Shutterstock)


随着疗养院的推广,属于不同单位,处在权力金字塔不同等级的疗养院被大批建立起来,建设水平层次自然也不一而足。高级的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极光疗养院建于1979年,350名工作人员服务200名来宾,是著名的精英疗养院。普通的则无论从外观、到内置陈设再到服务的单位都要逊色一些,显得比较平庸,但是数量众多,是工农兵的佳选。


看似只是个板儿楼

却有种工业疗养的奇怪感觉.....

(图片:Vladimir Mulder/ Shutterstock)


由于不是正规的政府机构,疗养院可以不拘泥于主流美学观念,是一个自由度很高的建筑领域。拘束人性的大林式建筑风格在疗养院系统中很少能看到,最顶级的疗养院甚至隔空继承了苏俄最早期其他艺术形式的先锋审美,在保留苏味雄壮感和机械感的同时,更多的是难以被概括的“未来感”和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


这或许才是苏联本身的真正神韵。


没有一个真正的工业化社会做基础

不会迸发出这样的灵感

(图片:InnaFelker/ Shutterstock)


(图片:Alexandr Soloviev/ Shutterstock)


随着疗养文化的普及,后来中亚也发挥自己的矿泉、石油甚至核工业优势,发展出各具特色的疗养院。其中的一些疗养项目如原油浴、氡水洗屁屁、光疗、盐矿井跳操、电疗治鼻窦炎等等,实在谈不上多有唯物主义精神,倒是颇有信之则灵的玄妙感。这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批判性继承弘扬。


但来疗养一趟,该体验的总归要体验一下

(图片:https://fb.ru/post/history/2019/7/8/117036)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中国气功也曾远征克里米亚雅尔塔太阳疗养院。当地去东方取经,吸收中国疗养院的经验用气功来治疗肺结核,助力中苏人民友谊更上一层楼,不知苏联老干部是否觉得胸口更舒畅了。


逐步下沉的疗养院要服务于更多人,就要考虑苏联假期的特点。苏联不同职业的休息时间不尽相同,理想状态下一年中有接近130天休息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年一次的强制休假期,去掉假期内的节假日最短十五天,加上周六日与法定节日,时间不算短,科学、文化、教育、重工业从业者假期相对更长。


建设祖国还是要劳逸结合

虽然住的有点儿密

不过算上周边,确实有放飞自我的感觉

(图片:Anastasia Myasnikova / Shutterstock)


糖厂、烟厂、毛纺厂这类单位可以大批工人同时放假,而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持正常运行,员工只能轮休。工人们虽然无法享受暑假,却可以通过与上司、工会协商的方式自由选择假期时间,灵活性比较高。不论能不能夏日休假,利用这段时间疗养都是热门选择(也没有多少别的选项)。


同时放假又会造成疗养院人满为患

这海滩不太能承受共产主义的热情啊

 



人民日益增长的旅行需要与供给的矛盾


到八十年代中期,苏联共有1.4万个疗养院,每年接待来宾5500万人次(苏联全国人口近2.7亿人)。疗养院真正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苏联人民分享了国家进步的成果,体现了一把优越性。


还要早起才能在海滩上抢到一个容身之地

(图片来自:https://fullpicture.ru/)


然而即使如此,所有人都心心念念的地区,如黑海沿岸和温泉城市,并不是想去就能去成,这需要本单位工会组织成员一起(或部分成员一起)去,或者去旅游局申请为其24天的许可证。


铁轨铺到疗养院门口,便利性大大增加

(图片来自:https://ucrazy.ru/)


原则上,这种许可证优先发给病患和先进工人,办理费用在1980年时是36卢布,数额不大不小,而且工会报销八九成。然而拿到许可证也未必能分到好住处,最优质的地点往往属于高级疗养院,大众化疗养院的好住处也会分配给更有门路的人,疗养院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最初是提供休养和康复治疗的

却渐渐成了休闲度假的去处

(图片来自:https://bestlj.ru/)


而且时代在进步,人民对于旅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疗养院渐渐有些过时了。


先锋性质极强的建筑之内,依旧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条条框框。因为按照工作分配地点,疗养院里很容易见到同事,这实在太让人疲倦了。更何况,饮食和项目是固定的,早期甚至连时间管理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度个假都像是工具人。


和同一群人吃着分配好的一样的餐食

(图片来自:https://fb.ru/)


同时早起集体做操,计划型休假

(图片来自:https://fb.ru/)


随着苏联社会风气的逐渐解冻,疗养院渐渐做出了放宽行为限制、时间变得自由的改革,疗养院中开始出现“搭讪文化”,成为一些人粉红色的回忆。剧作家阿尔布卓夫晚年名作《老式喜剧》,讲述的就是一场在疗养院里发生的动人黄昏恋。剧中的男女主角因为都已丧偶,得以修成正果,更多的禁忌之恋都只能终结于假日结束的那一刻。


短暂的度假之情

(图片来自:https://fullpicture.ru/)


疗养院的小幅度改革自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旅行需求,自费旅行逐渐兴起,苏联人自带帐篷野营或者用投亲靠友、租借当地居民住房的方式游览其他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乡间小院“达恰”的普及,有的人会选择带家人去乡下度假,回归土地陪伴家人。


就算带着帐篷休假也是整齐划一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索契依旧是苏联高层的最爱。


1991年8月19日,戈尔巴乔夫正在福罗斯度假,莫斯科的政敌们掀起了政变,计划将他从执政中心挤走。好在戈尔巴乔夫及时返回莫斯科,政变失败,并成功在4个月后亲自宣布苏联解体。


八人帮的政变进行的如火如荼

戈尔巴乔夫还在黎明别墅中一无所知

苏联倒是没几天黎明了

(图片来自:Wikipedia)


与如今的度假村、酒店、水疗店不同,疗养院不依靠盈利,而是依靠财政生存。苏联解体后,数量庞大的疗养院资金困难,转型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服务业的兴衰与宏观环境高度相关,所以转型后的疗养院还将继续映照国家与所属地区的命运。


位于茨卡尔图博的第比利斯疗养院

从1993年开始就被用来安置一些阿布哈兹的难民

(www.liveinternet.ru/community/lj_ru_abandoned/post460893778/


现在,苏联时代的热门景区阿布哈兹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理论属于格鲁吉亚,俄罗斯则认可其独立,所以这里的疗养院多半转型未成、毁于战乱,如今已是残垣断壁;索契则依旧是如今俄罗斯高层的避暑山庄与冬宫,还吸引了不少财经寡头入驻;而中亚和乌克兰的部分疗养院成功转型,成为当地民众的水疗中心和外国游客探寻苏联硬核水疗的猎奇景点,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后期建设的一些有特色的还可以留下来当度假酒店

不过这取决于当局脱苏联化的程度

(图片来自:Я. Халип )


然而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对于这些疗养院来说,能存活下来就是胜利。


疗养院的时代终究还是要落幕,但俄罗斯人却未必有多伤感。俄联邦时代比起苏联时代,最大的不同是出国旅游变得更容易,也能为所有人所负担。于是在疗养院谢幕之后,今天的俄罗斯人开始学着宿敌德国人奔向了物美价廉的东南亚海滩。


第三罗马的冬季首都早已不是莫斯科,而是芽庄与胡志明市了。




参考文献:

https://www.suspiciousminds.com/portfolio/in-exile/

方锐炘 俄罗斯疗养胜地——索契

王曼云 苏联人怎样休息和度假

章鲁生 苏俄高层疗养胜地

李向欣 中苏友好小插曲——气功疗法在苏联克里木疗养地

https://www.creativeboom.com/inspiration/a-glimpse-inside-abandoned-luxury-spa-resorts-built-under-the-soviet-union/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Melysna / 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