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诈这么多年,电信网络诈骗为何难以根治?

云山Dr 全民防骗局 2023-05-23

 戳蓝字“人间法则”关注我哦!

最近,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交通部先后发声,严肃整顿疫情防控中的“层层加码”行为。

这主要还是因为各地为了防控疫情,而采取了诸多超过必要的加码行为。

前不久,我生活的小城也经历了一波小小的疫情,查出了几个阳性病例。

我也深刻体会了一回疫情防控的力度。

封城、封镇、封村、封小区、停课停学、静默管理、每日核酸检测……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一日两次、三次核酸检测的乱象。

防疫的力度令人惊叹,也让我们这帮搞反诈的羡慕不已。

私下里也想,如果照防疫的方式搞反诈,连续搞三年,诈骗分子早给饿死了!



01


最近,不论是文末留言,还是粉丝群里讨论时,很多人都说领导对反诈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疫情防控,重视程度确实差远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防疫工作都是“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谁见过日夜不分地开会研究部署反诈工作?

防疫工作是所有党员、干部一起上,还有大量的志愿者,谁见过所有党政机关都停下手头的工作来反诈?

反诈联席会议成立了,各部门聚到一起开会也有几十个,干活时,还是你公安一家的事。

因为防疫不力的领导撤换了不知多少个,谁见过有人因为反诈不力被撤职?

为了防疫可以不厌其烦地做核酸,反诈宣传搞了几次?每个人都宣传到了吗?

只因为居家隔离期间下了楼,学校就开除两名学生的学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小题大作,新冠来了会病死人的,电诈不就是损失点钱嘛,钱没了再赚就是了。

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典型。

电诈不害死人吗?徐玉玉、蔡淑妍不是人吗?

2016年1月,河南一男子做生意的1万元被骗后,在银行门口上吊身亡;

2021年3月,江苏宿迁24岁的女孩“冬雨”,正筹集资金准备创业,被网贷诈骗20万元,投河自杀;

2021年4月,沧州一女子被骗30万后喝农药自杀……

这些只是报道了的,没报道的无法统计。

“冬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说,“我本来打算好好生活的”,但是电信诈骗打破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要盛放的时候啊,就此凋零!

因电诈而自杀的远不止这么些人,像我的小城知道的就有一个,不过是没有公开和报道罢了。

一个城市可能没有因为得新冠而死的人,却可能有因为电信网络诈骗而死的人。

这个数字无法统计,被骗的人和家属都不会声张,但是,电信网络诈骗真的有可能比新冠害死的人还多。

得新冠死亡的,大多是自身就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而电诈害死的,都是年轻人和中年人。

除此之外,又有多少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想死又不能死,留在世上每日煎熬的!

得了新冠,大多十来天就治好了,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

被诈骗的人,大多得了一生的病,陷入不断的悔恨和自责中,不再相信任何人。

被骗得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的大有人在,一家人都因此“吃药”,一生的轨迹因此改变,生活和子女的教育都受到影响……

这危害程度,比之新冠疫情,并无不及吧!不值得重视吗?



02


从2016年成立反诈部际联席会议开始,轰轰烈烈反了几年诈,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地纷纷成立反诈中心,组建了专门的反诈队伍,“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用户近亿人。

但是,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依然居高不下。

今年9月27日,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电信网络诈骗实现立案数连续15个月同比下降,电诈犯罪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没有通报下降的比例,用的是“上升势头得到遏制”的描述,说明下降的比例不会很大,可能接近于持平。

但是,如果挤干水分,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起诉非法买卖电话卡和银行卡、帮助提款转账等犯罪12.9万人,是2020年的9.5倍。
2022年上半年,也起诉了6.4万人。这些,还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的数据,如果没有疫情,这个数据无疑会更大。
帮信罪成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犯罪,一方面是因为断卡行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侦查的无力,无奈,对电信网络诈骗打不深打不透打不到,只能打击到反侦查能力较弱的两卡及取款人员,幕后金主很少能打到,最终逍遥法外。
而在另一个维度,反诈宣传防范也越来越乏力了。
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家反诈中心成立以后,对反诈工作进行了考核,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考核各地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情况。
各地又逐级进行了分解考核,一直考核到镇村一级,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纳入考核范围,一旦发案就会影响单位的绩效和奖金。
考核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各单位开展反诈宣传,努力使大家了解电信网络诈骗,从而不上当受骗。
考核是最有效的指挥棒,制造的压力也是非常明显的,各地、各单位都开展了一波声势浩大的反诈宣传,印象中,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反诈宣传开展得如火如荼。
但是进入2022年,反诈宣传似乎有了哑火的迹象,转发和阅读反诈内容的人越来越少,很多都变成了反诈人的自娱自乐。
上有考核,下有对策。面对考核,一些人想出了更“精准”的压降发案的办法——一个是不报案,一个是不受案不立案。
单位领导直接下死命令,为了单位的绩效,被骗了也不准报案。
面对群众报案,一些派出所会想尽办法让受害者撤销报案,大力宣传报案钱也追不回来,没什么含义。
如果这样不起作用,那就施加恐吓手段,如果报案,会通报到当事人的单位,并在所在的小区或者村(社区)作为典型案例宣传。
这招挺狠的,祭出这招后,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不报案了。
电信网络诈骗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利用了假的博彩平台进行诈骗的。遇到这种受害者来报案的,就说你这是赌博,如果报案,自己也要被处理。受害人被吓得也不敢报案了。
为什么刷单诈骗开发出了虚假博彩平台“买大小”的玩法,而且现在几乎所有的刷单诈骗都利用这种“博彩”的形式,就是看准了这个漏洞。照这种趋势下去,利用虚假博彩实施诈骗的方式还会越来越多。
还有更直接的,就是把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为经济案件,什么非法集资、传销之类的,直接改变案件的性质,就统计不到了。
这些手段,比之大范围的反诈宣传,真正实现了“精准”压降发案,只要做好受害人的工作,轻轻松松就减少几起发案,何必一家一户、口干舌燥地去跟人宣讲呢!
这就是反诈工作中的“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久而久之,谁还累死累活去搞反诈宣传呢!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大家都有着蜜汁自信,坚信自己不贪不傻不会被骗,对被骗的人嗤之以鼻,好像在看一个傻子一样。
为什么对电信网络诈骗重视程度不如新冠疫情,根源就在这里。因为人民群众自己不重视,关注的,只是被骗过的那一小撮人而已。
中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人民群众都重视的东西,各级政府才会重视,就像新冠疫情,大家都觉得自己可能会被传染,都害怕被传染。相反,大家都觉得电信网络诈骗骗不到自己。
有一个粉丝说,他经常在朋友圈和亲友群中发反诈宣传的内容,结果他的亲戚朋友都排斥他,直接跟他说要他不要发了,看他的眼神也觉得他被骗过一样似的。
有个亲戚也跟我说过,要我不要发这些反诈的内容,多是负面新闻,不讨喜……
这就是反诈宣传面临的囧境。


03


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正式生效。业界和受害者们都很期待生效后的变化。

特别是受害者们,都希望反诈法生效后,法院会支持他们起诉卡主,要求卡主赔偿他们的损失。但是,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他们找不到卡主的身份信息,这是法院起诉必须的。

无论是不是起诉卡主,这几年卡主也抓了几十万人了,反诈民辅警们没日没夜、累死累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却仍然居高不下,我们更应该反思反诈的方向性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刘品新指出,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症结归根到底在于侦查的问题。若一天建不成效率高超、破案一流的侦查体制,一切的刑事司法改革都是表面而无功的。


卡主要抓,但是抓卡主显然解决不了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中国14亿人口,最不缺的,就是为了活着,或者贪图小利而出售自己的人。

卡主就像离离原上草,真的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有把草根和草籽都除掉,才有可能把这些野草除尽。

更何况,电诈集团的变异程度之快,超乎我们想象,卡买不到了之后,他们早就已经变更思路,开始诱骗法律意识淡薄的学生们,以做任务的方式帮他们“洗钱”了,根本不需要把银行卡拿到手了。

虽然打击幕后金主和技术人员非常艰难,但是,只有打击到幕后金主和技术人员,才能从根源上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毕竟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还是不知道如何操作的,不知道用户信息从哪里购买,不知道诈骗APP怎么制作和维护,不知道怎么通过黑帽SEO提高诈骗网站的排名……

这些都是诈骗集团的“商业机密”,掌握在那一小撮人手里,这些人,才是我们要全力打击的重点人群。

而这些人,当然也是反侦查能力最强的一拨人,需要集中最强的技术侦查力量,借助网络公司的技术力量,才能把他们彻底挖出来斩草除根。

反诈宣传,应该与教育结合起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部分,毕竟,被骗最多的就是年轻人,而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逐年进入社会,变成一茬又一茬新鲜的韭菜。

我们不能让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像上文的“冬雨”一样,刚准备建功立业,就倒在电信网络诈骗的屠刀下。
疫情是一块遮羞布,我们可以对受害者说因为疫情抓不到,疫情之后呢?
全文完。如果您觉得有道理,请您点亮“在看”和“点赞”,并把此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谢谢您的支持!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体即可阅读)

关于反诈工作的几个问题及思考
东南亚打工骗局,水牢、棍棒、狗链、竹签沉浸式体验
关于电信诈骗的十个常见问题:为什么追查电信网络诈骗那么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