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跃迁”——浙大多位教授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

浙大文科 浙大文科 2022-06-10

11月18日至19日,(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州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袁家军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实现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跃迁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从服务大局向融入大局跃迁、从城乡协调向城乡融合跃迁、从局部场景向整体环境跃迁等五个“跃迁”。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院叶建亮副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陈丽君教授应邀先后做客浙江卫视《今日评说》栏目,解读“跃迁”相关内容。


01

20201201期:从抢占市场到创造市场跃迁

魏 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Q

有人说把市场比作蛋糕,我们不在现有市场抢占份额,而是去另做一个蛋糕。这句话放在现在的浙江,您怎么看?

魏江:浙江是全国甚至全球都有影响力的外向型市场经济,很多轻工产品和消费品已经占了全球70%-90%的市场份额。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和老百姓对高质量、高品质需求的提升,浙江传统的以中低价值和中低品牌为代表的商品,存在着增长空间的局限高品质需求的不足这对矛盾。如何去解决这样的矛盾,这次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重新审视浙江的对外市场、国际市场和外向型经济

Q

浙江面临着另做一个蛋糕的挑战,所以提出了率先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您觉得在浙江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这蛋糕长什么样,或者说有几块蛋糕我们可以去参考呢?

魏江:其实市场的概念只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我们叫需求。所谓创造市场,就是如何去创造新的需求。第一种是空白需求,即浙江现在还没去做过的需求,比如科技型的需求,技术的满足程度以及高品质的产品需求。第二类是我们过去做了但没有做得更好的品牌需求,这个需求过去是线下在做,现在我们到线上去做。还有一类是老百姓在发展阶段对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所涌现出的一种全新的需求,譬如文化需求,譬如我们未来发展的高端的养老需求,譬如我们现在期待的电动车,新的出行需求,这需求是依靠科技创新来创造的。

Q

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2.0版本。在数字经济领域“十四五”期间,您觉得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市场出现呢?

魏江:第一类是数字会越来越走向生产环节,这里面最重大的需求突破点,我相信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所引发的工业互联网和数字互联网的发展。我们一定可以相信今天的汽车跟数字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数字汽车就是我们的手机,它会打造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所涌现的不是几千亿而可能是几万亿的量。第二类是在符合数字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需求的空间里面有极大的发展前途。温州的服装、鞋帽、纽扣、领带等是非常好的产业,它永远没有夕阳。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后,我们在人工智能、创意设计、品牌开发、款式开发等方面借助数字的力量,把传统产业打造成高端品牌。这个需求非常巨大,我相信是以万亿为单位的发展。第三类是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新创造的虚拟空间、虚拟网络、虚拟消费,这类需求它会嵌入到年轻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


Q

我们讲创造市场,关键在于“创”,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您觉得这块蛋糕究竟该怎么做?

魏江:浙江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强调要补科技创新的短板,企业要尽早地把自己从创新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创新的主体。第二个创新,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制造、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的规则没有很好的契合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如何真正进入国际市场,而且能够实现全世界双循环的互通,要解决好我们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


Q

浙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您觉得这些中小企业该怎么去对接咱们刚刚提到的这些“创造市场”呢?

魏江:对中小企业来说,也得看清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过去中小企业自己下单,自己去海外谈判,然后低成本,靠这种满足国外低端需求的需要来实现。但现在变了,中小企业应该要高品质,把市场做大。小企业没有关系,它一样可以创新。小企业可以在平台经济、互联经济和生态经济里大有作为。

Q

像我们这样的专业市场,类似义乌小商品城这样的经营户,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十四五”规划建议当中有没有方向,您能解答一下吗?

魏江:浙江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里写进了“高质量建设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这个“都”过去是线下以量大面广为特色,未来它必须要借助两种资源,一个是数字资源,一个是制度资源,要把义乌的线上市场做成国内一流。另一方面,义乌一定要尽快地以制度的逻辑融入全球,比如说义乌可以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或者嵌入RCEP体系,跳出传统的义乌,发展新的义乌。这样才能让义乌的小企业、小经营主找到在未来发展的新机会。


02

20201207期:从服务大局到融入大局跃迁

叶建亮: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Q

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从城乡协调向城乡融合跃迁。请问“从协调到融合”反应在城乡关系上的话,跃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叶建亮:城乡协调,它着力解决的是速度结构的问题,比方城乡的空间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城市化的速度等等。城乡融合,着力点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它实际上既是城乡协调发展阶段的一个自然的延续,也是城乡协调的一个递进和升级

Q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从城乡协调向城乡融合跃迁,您觉得这个是基于什么样的发展背景做出的安排?

叶建亮:我觉得这有两个很重要的背景。一方面,浙江省的城乡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际上城乡协调发展是“八八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江连续19年城乡收入比位居全国省区最低,连续7年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另一方面,中央在“十四五”的规划建议里面,尤其提出要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对于浙江省来讲,需要率先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做出表率,为全国的发展探路。我想这也是重要窗口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Q

向城乡融合跃迁,您觉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在这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叶建亮:我觉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当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两条腿,如果没有基础设施做支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实无从谈起;没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乡村是留不住人的。我们在“十三五”的基本服务等化体系的规划里提出了八大领域和114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成效非常显著。就像我们刚才看到的片子里面,村容村貌实际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广大农村居民安居乐业,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互融的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Q

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怎么“融”,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一“跃迁”?

叶建亮:我觉得尤其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特别是像5G和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一些新技术。尤其要加强数字农村和数字农业的发展,很多乡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比如德清县的全域数字治理、慈溪实施的“一张网”、“一张图”等项目,我觉得很好地起到了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

Q

其实城市和乡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不同而造成地域区分。请问从您的角度来看,怎么才算城乡产业融合?

叶建亮:我们说如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城乡融合的两条腿,那么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城乡融合的主干。只有产业融合了,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才能支撑起整个乡村的繁荣,才能实现城乡差别的消除。城乡融合,我们并不是要把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使得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大力加强城市服务业对农村支撑的这种渠道的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产业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就像刚才短片里面看到的义乌,它的农村通过电商来激活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Q

要实现城乡产业融合,目前来看,我们还有哪些短板是需要去补上的?

叶建亮:一方面,要在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上发力。比方户籍制度,着眼于消除城乡人口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要进一步发力,着力去推动形成城乡一体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我觉得要在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上进一步发力。我们必须要通过高能级的中心城市的带动来进一步巩固我们以城带乡的城乡共同发展的格局。


03

20201208期:从局部场景到整体环境跃迁

陈丽君: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

Q

浙江省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率先从局部场景向整体环境跃迁,这个跃迁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它?

陈丽君:浙江是地方政府创新非常活跃的省份,各地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争先创优,在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治理效能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形成了很多具有示范作用的创新试点。通常我们把这些成功试点称之为盆景。如何让这些卓有成效的改革试点,不仅仅是在一个领域、一个地域惠及我们的民众;如何让盆景成为风景,做到连点成线、串珠成链,这是我们“十四五”时期需要着力抓治的比如说生态环境的建设,现在我们要求做成整个省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使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从局部场景向整体环境跃迁的第二层含义是“十四五”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整体性政府,如何全面系统地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比如,我们以前强调城乡统筹发展,现在应该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再比如,以前我们强调提高一个窗口的办事效率,现在我们要转向提高围绕老百姓“一件小事”有关的所有部门的整体效率转变,使政府的服务方式从“碎片化”转变为“一体化”,群众、企业办事从“找多个部门”转变为“找整体政府”

Q

实现“局部场景”到“整体环境”跃迁,我们目前来看具备哪些先发优势?

陈丽君:首先,我们有积极有为的政府一批担当作为的干部,有为催生了作为和有效。其次,我们拥有大量卓有成效的改革试点,《领跑者》《竞跑者》期刊上刊登了近年来各地大量的创新实践,成果非常喜人。第三,我们省在数字技术上拥有先发优势,数字技术赋能整体性政府有良好的基础。比如杭州的城市大脑,包含了警务、交通、文旅和健康等11个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整体智治上已经做出了很好的实践和样板。

Q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特别提到要形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高校协同治理格局,这对我们的治理提出的是什么样的新要求呢?

陈丽君:说到“条抓块统”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属地管理”、“条线管理”,我们肯定不陌生。比如说,我们在乡道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从条线管理上来说,这是属于交警管理的;但是属地管理来说,问责的责任恐怕要落到乡镇头上。这个其实不一定是完全合理的,所以基层治理中,我们建立“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怎么来实现呢?首先,我们需要有效厘清县级部门和乡镇之间的权责,明晰哪些权责是属地的,哪些权责是属于部门的,这样才不会一股脑儿把所有的社会治理责任全部扔给属地,做到专业的事有专业部门来负责。那么第二个,要让部门力量能够下沉下去,只有部门力量下沉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县乡一体”。第三个,需要打破行政边界,有效整合部门力量资源做到协同治理。最后一个,还需要我们改变原有职能定位的工作方式,转向以”事“为中心的工作方式。比如说,衢江区梳理了非法采砂制砂的整治、矿产管理问题整治等一件事,实现牵头部门带着配合部门按照流程进行高效治理。

Q

刚才我们是从省域治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实整体环境的跃迁还包括了更加深层次的意义,是吗?

陈丽君:是的,从更深层次意义看,整体环境跃迁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构建省域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政治生态更加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 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围绕浙江省提出的”四高地两区一家园“这个总体目标,我们整体环境的打造需要更加彰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清廉之美。

Q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目标,浙江怎么更好实现向”整体环境“跃迁,您有什么建议呢?

陈丽君:浙江省要实现“整体环境”跃迁,还是离不开我们建立一个强政府、强市场和强社会的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政府需要有为的全面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整体智治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比如说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那这样做了之后我们就能够实现市场有效,也就是说用政府有为助力市场的有效,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打通支持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有利,深化“互联网+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最后实现让群众受益,加快中心城市国际化,发展国际化的社区、学校,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等等。


来源:浙江卫视《今日评说》

摄影:严根洪

编辑:寿容儿、花生

审核:王雪

—推荐阅读 —
1. 又一自建数据库开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建设”结项评审会举行
2. 再获佳绩!浙大54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3. 在浙之滨 | 近期新闻资讯[Vol.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