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怎么建?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8年以来,教育部发出大力建设新文科的倡议。新时代新使命下,《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之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浙大文科”特此分享文科管理工作者在9月25日长三角新文科协同创新论坛上的交流发言,供诸君思考。
01
探索新文科建设内涵与发展路径
段 勇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新文科教育改革实践,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是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使命。近年来,上海大学在人文社科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重大项目、科研获奖、高端论著、艺术创作以及智库平台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面向卓越全球城市建设,学校积极探索新文科建设内涵与发展路径,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上,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积极打造“城市社会治理”“考古与文保”“新海派文化”“艺术技术”和“数字经济与管理”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五大阵地”建设。上海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的同时,落实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打造区域社科协同建设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开放新高地和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提供有益的探索,为率先形成长三角社科协同发展新格局作出贡献。
黄海洋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在一市三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长三角区域从多个层面构建了教育协同机制,并且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高等学校面向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打造多类型教育协同联盟,形成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次论坛以“长三角新文科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讨”为主题,明确了“新文科、新发展、新评价”三个主题词,这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意义上的文科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间存在着矛盾问题,“新发展”意味着高校文科发展应更加重视新技术手段、采用新研究方法、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新评价”代表着一种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符合人文社科特点和规律、具有长效约束力及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亟待构建。
02
推进文理交叉融合下新文科发展
顾东辉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
大学文科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多重角色,就基本任务而言,“对上”是工作任务的落实载体、基层信息的反馈主体、优化建议的提出机构;“对下”是工作任务的推进部门,科研事务的助力组织和使能主体;“左右”是联动文科科研共进的兄弟单位;“本质”是“助人自助、促进美好”的服务性管理部门。就拓展任务而言,大学文科科研管理部门在大学维度方面,要厚实大学特性,助力“以本为本”,促进立德树人,促进本科生成长;在文科维度方面,要超越文科场域,促进问题导向的文社理工医的融汇,兼顾自我增能与助人自助;在科研维度方面,要形成溢出科研效应,反哺教学,服务社会;在管理维度方面,要延展管理效果,助力二级单位和文科教师开展理论原创、文化传承、社会服务、队伍培养、特色打造等工作,协助其他主体部门了解文科问题、优化文科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推进文科发展计划等;在部门维度方面,要从行政到管理、从职业到事业、从组织到团队、从行动到协同,全面提升部门效能。
周江洪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随着研究范式的转型和研究对象的扩张,文科数字化转型和四元空间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当代中国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自主建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文献、以数据库为代表的基建应逐步过渡到以文献、数据库、高校智库、文科实验室为代表的“文科新基建”,并且推动科研平台的时代过渡,革新文科体制机制,在学科建制的学科槽之间实现知识互鉴、方法迁移,进而产生新方向、创造新方法、构建新学派、培养新学者。要形成“古今会通、东西互动、中外相知、文理交融”的文科发展路径,贯通时间和空间的基本观察视角,以领域为切入点,以交叉为手段,构建领域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再生。
03
助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发展
朱军文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文科科研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的要求更为迫切,可以从五个方面优化评价方式:坚持分类评价,针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类型,不同教师岗位类别制定不同评价指标;健全综合评价,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思想政治、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进行全方位评价;探索多元评价,建立针对优秀网络文化成果、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及决策咨询报告的评价机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重点考核论文、著作、决策咨询报告等代表性成果的政治立场、理论创新、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完善同行评价,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坚持专家意见为主、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范体军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
面对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球新技术变革、新文科建设要求的挑战和机遇,要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强化思想价值引领,育新时代文科人才;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对接国家地区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聚焦特色研究领域;形成研究新增长点,打造华理文科品牌。在立德树人育人育才方面,要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加强前沿理论传播、增进社会现实理解、提升人文内涵修养,培养有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的人;在专业交叉融合探索方面,要新设交叉融合本科双学士学位,改造升级原文科专业,发展文科新兴专业;在科研发展方面,要强化基础和前沿理论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理论话语体系,提升学术及社会影响力;做实做强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全力承担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交叉团队,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形成重大成果。
浦徐进
江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在未来江南大学文科将依托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行业特色高校文科教师参与跨学科研究的机制创新与实践”,加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设,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发展。组建若干个跨学科科研团队,强化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协同,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开展跨学科研究能力培训,构建系列模块组成的文科新教师“学术启航”培训体系,完善入职教师培养,开展入职教坛,实施骨干教师研修,潜能教师提升等培训计划。构建跨学科研究激励机制,设立校内交叉科学基金课题,举办文科青年学术沙龙,加强教师间交流互动,发现潜在的学术生长点。
04
努力推动文理交叉创新平台建设
陈义平
安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
新文科建设的生命力对高校来说,就是要面向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为根本,构建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五位一体”的新文科建设的大格局,才能将新文科在高校深深扎根、在经济社会主战场深深扎根,进而枝繁叶茂,推动文科的大发展。科研管理视角的新文科建设,应该是树立大格局意识,要在大格局中谋划,并努力推动交叉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落实新文科理念。
肖 洪
中国知网产品副总监
中国知网所拥有的数据资源能够为学术评价提供有力的平台级支撑。在学术评价方面,科学认识每一个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并合理使用,中国知网以定量评价为主,收集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量化数据,同时挖掘定性数据的量化特征。在未来,中国知网将在学术评价的精准性、预测性、“破五唯”评价标准方面,继续夯实现有基础,开展更多研究推出更好的服务。
王 刚
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
上海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上海大学的愿景是建成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基于此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上海大学将以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优势学科发展、以交叉融合为手段推动学科特色发展、以重大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理工科领域着力开展“五朵金花”(微电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量子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在文科领域重点打造“五大阵地”(城市社会治理、考古与文保、新海派文化、艺术技术、数字经济与管理),强基础、创特色、建高峰,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服务能级。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图片:查建国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雪
往期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