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典,国宝重光。赓续文脉,再铸辉煌。
6月1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习近平总书记走近书柜,仔细观摩,一套《宋画全集》吸引了他的目光。“这是我在浙江工作时候,浙江大学张曦负责的项目。先是编纂《宋画全集》,后来又扩展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不仅在浙江当地,还和海内外广泛合作。”总书记回忆道。正是在习近平同志亲力推动、全程支持下,历时近二十年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顺利出版,将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汇聚一堂,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元明清风采。
2021年5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充分展示了“大系”的中国特色、中国韵味、中国气派,全面展现了历代绘画精品的博大精深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广阔前景,一批又一批观众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两年多时间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从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样书库房出发,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走进全国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基层文化馆……还开启“环游世界”模式,已走进海外7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个个脚步,正是中华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的鲜活印记。
置身“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所营造的恢宏瑰丽的世界,我们回望这场历时18年的文化长跑,能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规模系统整理、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感悟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热爱和珍惜,这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深厚的文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程支持、念兹在兹,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攻坚期,都亲自引领、亲力推动。大笔点染,蔚然成势,写下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2005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关于汇编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等建议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这一构想很好,值得为此努力。2005年7月28日、29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习近平同志亲自担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的直接关心下,项目最终确定为《宋画全集》,并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部结项之际足足有四层楼高的皇皇巨制,由此发端。时移世易,很多古画已到暮年,因此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的这项抢救性保护工程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同志的关心和支持坚定了项目组成员的信心。2010年9月,在《宋画全集》将告完成、项目组谋划下一步设想之时,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获悉《宋画全集》出版任务进展顺利,感到很高兴。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那个关键时刻接到的这个重要批示,又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项目组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是大家攻坚克难的不竭源泉与动力。”2015年5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浙江考察调研。虽只在杭州停留一晚,但他还是抽出时间接见了项目负责人张曦。“26日晚,总书记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我,仔细翻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样书,详细听取了有关工作的汇报。第二天下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他再次肯定了这个项目的意义。”张曦回忆说。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关于推进“大系”工作的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建立了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大系”项目正式拓展延伸,项目组第三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图像资源。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作出重要批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殷殷嘱托,激励人心。浙江大学项目组秉承时代赋予的全新使命和担当,和海内外同道携手深入扎实开展对“大系”的进一步阐释、利用、研究等工作,加快把“大系”项目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巡展之旅,就是在这样的新起点上,一路高歌,熠熠发光,让中华瑰宝在新时代更好地“活起来”“用起来”。穿越千年的翰墨丹青先是由“画”入“书”,又由“书”到“展”,艺术的瑰宝就这样穿越历史烟云、突破时空界限,在新时代的传承转化中,经历着多次飞跃。
“国宝汇聚的大展,让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优秀,以及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自信。”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巡展总策展人王小松说。
2021年5月,“大系”成果展巡展工作启动。项目组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样书库房改造成实验场地,在这里完成了一个略显简陋的展览。数码打样稿画作初次尝试装裱,没有专门调试的灯光,场地空间也不大……尽管有种种限制,但这次展览却理清了成果展的中心思想和脉络,奠定了整体风格。
2021年9月,“大系”成果展走向省外,来到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这次展览不仅尽数呈现了“大系”的各种成果,还通过3D打印技术还原了大足石刻经典石窟造像,用沉浸式互动影像声音装置实现传统绘画的活化与审美再现。
每一次展览都是在积聚经验。继川美之后,“大系”团队于2021年11月在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策划推出规模更加完整的成果展。满满当当4个展厅的陈列,向观众讲述的是“盛世修典”这一伟业本身的故事。
成长,随处可见。“大系”团队成员王惠泽参与了川美和浙大艺博馆展览的备展任务,亲眼见证了巡展初期微信导览程序从无到有。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内,很多图像是经“大系”采集、出版及本次展览,方才第一次高清地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2022年春天,位于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馆迎来了“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大厅内,3000多条数十米长的细线,在空中搭成一条五彩“通道”。这一设计名为“千年回响”,此中有真意,表明展览以传世艺术珍品的汇聚重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心灵相连。
很快,“大系”又在嘉兴举办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展览。“大系”入编的大量珍贵画作,皆经由中国书画史上明代著名私人鉴藏家项元汴收藏于嘉兴天籁阁。落成一年的嘉兴美术馆新馆与天籁阁旧藏,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重逢。明末战火中散落的珍贵画作,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回归400多年前的故土。
万千感慨,万千欣慰。嘉兴特展,也成为国家博物馆展览的“打样”。“从展墙颜色,到墙面文字的字体字号,小到展签的排版,都经过好几轮的设计与实验论证。”执行策展人黄雪说,就连小小的展签都打样、实验了不下十次。经过3个月夜以继日的策展布展后,“大系”巡回展走向高潮。规模空前、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国博展,在2022年国庆前夕与观众见面。千年丹青,就此在国家博物馆以数字化的方式最集中呈献。余韵绕梁回响。眼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又开启了“环游世界”模式。2022年3月,“大系”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后,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合作交流处立刻联系浙江大学,将“大系”中的宋画调色打样稿向海外展出。当时尚处于疫情期间,国内的工作人员无法出境,只能深夜远程“遥控”现场,为此浙江大学还专门“出借”了一名工作人员协助布展。昂贵的画作运费、难觅的海外仓储地……这些,都没有阻挡“大系”走向世界。2022年11月,中英正式建交50周年之际,“大系”宋画英国特展在伦敦亚洲之家迎来了第一批异乡客人。100余件宋画高清打样稿集中亮相,《松荫鸣禽图》《文姬归汉图》等名画带来了宋代的美学观念和视觉冲击。一些国外观众甚至提出要收藏这些画作或购买“大系”书籍。
此后,上百幅经典宋画高清打样稿档案,包罗山水、花鸟、人物,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的高峰,来到布鲁塞尔、巴塞罗那、日内瓦、柏林、新加坡等地,诉说着独特的宋画魅力。接下来,“大系”宋画特展预计今年8月在丹麦展出,继续其海外之旅。
在“大系”巡展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从来没有”:“国博从来没有办过一场没有真迹的展”“从来没有一个展能让观众密集领略近两千件古代绘画的神韵”……
一场场凝聚千年丹青的大展,走进观众的心中,不仅成为学术研究的“必选文本”,更铸起坚固的文化自信。
“大系”国博展在疫情防控“限流”情况下,仍经历了多个参观高峰,且展期一再延长。目前参展人数已超183万人次,近一个月来日均1.8万余人。在展览的石窟寺龛像长廊,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同处一室,杭州飞来峰的布袋弥勒近在咫尺……观众禁不住发出“哇哦”的惊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说:“近20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采用先进的技术抢救和保护地面以上文化遗存的代表性成果,在这条长廊得到集中展现。”
“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成为杭城的一场文化盛事,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之倾倒,浙江美术馆的预约平台常常提前数天就满额。许多观众在留言板和社交媒体平台写下真切的观展体验:“从未想到有一天,这么多历代经典名画图像能同时出现在眼前。似乎整个中国美术史浓缩成了一本可看的书,等着观者仔细翻阅。”“和原作几乎一样!画家用笔的起、行、收、提、按都非常清楚。学习了!”“建议在美术院校长期设专馆展出”……除了供艺术史研究,“大系”作为集大成的中国古代图像文献,为各个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全新的学术材料,并有望催生新的学术范式。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何欢欢教授表示,“大系”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脉络,“大系”中收录的近5000幅画作与佛教相关,为该领域打开了崭新的研究视野。观众对“大系”更真切的反映,也能从展览上与他们接触最密切的人那儿感受到——作为国博展浙江讲解员的代表,嘉兴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周琳为观众提供“大系”成果展的讲解服务。周琳回忆:“参观者来自各个年龄层,其中有许多专业人士,和他们的交流让我非常感动。”周琳说,一对爱好书法和水墨画的夫妻,细细询问使用矿石颜料的《千里江山图》与欧洲油画的区别;在“中西汇通”部分,一名学习素描的姑娘在讨论郎世宁绘画中的文化融合现象;一名来自云南却身着浙江非遗服装的观众提出,若把宋徽宗《瑞鹤图》中的色彩用在民族服装上会有怎样的效果;在聆听王冕的《墨梅图》讲解时,一名小观众当场将画中的题诗流利地背诵出来……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大系”在海外的展览,表明艺术境界高妙的宋画,同样能够跨越地域,引发人们关于美的共鸣。
2022年12月,“大系”之宋画欧盟特展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政界、商界、艺术界的多位重要嘉宾慕名而来。欧盟亚洲中心主席皮特·斯蒂尔表示,展出的画作突出了宋代的艺术成就,散发着宁静自然的和谐气息。在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愈渐凸显的时代,与亚洲的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2023年,“大系”宋画特展在海外引发更为广泛的关注。宋画特展作为中国西班牙文化和旅游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得到巴塞罗那副市长莱娅·博内特等当地嘉宾点赞。特展受邀参加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联合国日内瓦办公室总干事塔季扬娜·瓦罗瓦娅认为,这次宋画展是对中国幽雅极致的艺术以及人文精神的非凡体验之旅……每一场展览都有大量当地名流到现场参观。“我们希望通过‘大系’在海外的展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也是一种拉高和深化对外传播内容的新探索。”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编纂典籍,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国宝重光,却是唯有新时代才能完成的壮举。民族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内容来源:转载自“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原文载于《浙江日报》2023年6月6日01版(记者 | 李娇俨 曾福泉)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江汉 鞠焕宗 | 刘涵 卢绍庆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