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下多了,智商会下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间三角 Author 西坡
文|西坡
这两天又想起来,我大学时候差点去读了国际关系。当时要从化学院转专业,第一个目标就是国际关系。但是旁听了一些课之后,觉得这玩意有点玄乎,最后还是去读了历史。
现在回想,这应该是我青春期中二病治愈的一个标志。发病最厉害的时候是高中,我清楚得记得我画过一张图,从中国地图上往北、往西、往南伸出几个箭头,这是我的“中华大军征服全球”图。
当时我连我们县都没离开过,跟女生说话都怯,就已经对统一地球胸有成竹了。现在想起来都有点羞耻,但我记得当时毫不尴尬,也不孤独。我的男同学们基本都是国际问题专家,政治、经济、军事无所不通,经常讨论得不亦乐乎。
现在每次看到微博、知乎、今日头条的网友们高谈阔论,对全球局势了如指掌,对无人机、导弹、航母如数家珍,人人还标配一副骂死王朗的口才,我都会想起我那张“中华大军征服全球”图。
后来我还是读了不少国际关系方面的正经书,我自认为,我的知识结构比市面上绝大多数国际领域的博主更健全,但我几乎不写国际话题。其实即使写了,也没人看。
网友谈论的国际关系,学者研究的国际关系,实际进行的国际关系,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三个东西。第三个是真大象,但普通人摸不到,只能通过第二个去间接认识。
但是学者研究的国际关系,绝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那种。首先有滞后性,对一段国际关系的靠谱研究,往往在几十年后才出来。立马就要爽的网友哪里等得了?乔治·凯南的“长电报”是个例外,但当时的普通人也接触不到。
其次,学术著作往往往语言晦涩,充斥着各种理论、各种术语,各种性冷淡的限定词。比如我随手翻开书架上的这本《权力优势: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与冷战》,这是一本冷战史的名著,豆瓣评分9.4,但只有102个人打分。
这本《权力优势》洋洋洒洒900页,但只从1945年写到1953年1月,注释和参考文献就有200多页。其实这本书对于理解当下的国际秩序依然是很有用的。我抄一下引言里的两段话:
“‘美国和苏联正在进行着一场争夺优势权力的斗争……不追求优势权力就等于选择失败。因此,优势权力必须是美国政策的目标。’
“优势并不意味着主宰一切。但它意味着可以创造一个对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热情友好的世界环境……意味着可以建立这样一种权力结构和军事态势,如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就可以战胜对手。如果对手觉察到了灾难降临前的预兆,它们就会顺从美国的愿望。”
如果你真的对国际关系感兴趣,你应该去读几本这样的书,把认知框架搭建起来。但事实上,网络上的国际关系爱好者,从来不屑于读枯燥的学术著作,他们脑子里没有认知框架,只有一厢情愿的大局观,然后就是一箩筐又一箩筐的野史、俏皮话、段子。
网络上流行的国际关系,基本上是鸡汤与春药的混合物,哪个阵营都一样,无外乎比例不同。
今天国际上发生一件事,第二天甚至当天就有人写出又爽又长的深度分析文章,这样的文章不说百分百,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全部都是垃圾。你把那些文章掐头去尾,放在任何一件事上都可以成立。
研究表明,长期在网络上研究国际关系问题的人,智商会下降。
这是我胡扯,但是如果真有人做研究的话,大概率能够证实我的胡扯。
因为这些人享受的是一种“有格局,没智力”的用脑方式。每天都在谈论宏大的事务,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格局全部打开,但是这种格局建立在幻想的基础上。所有的事实都不可靠,所有的推理都不连贯。
真正的大人物也不是这样处理国际关系的。你可以去读丘吉尔的两次大战回忆录,会发现一天一天地其实很琐屑,大部分日子都是苦闷、忍耐与等待。大部分的慷慨激昂、高屋建瓴,都是事后增补的。
丘吉尔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几个顶尖级别的战略家之一了,他又很能写文章。但是深谙国际事务的中国网友,估计一大半认为丘吉尔是个垃圾,给卢克文、占豪提鞋都不配。
我的目标读者,不是这样的一群人。
我认为,我们要想避免智力退化,要想保持人类的正常情感,就不能成天在智力下水道里打滚。智力下水道的典型特征是,永远能够轻易地自圆其说。既然怎么说都能圆上,思考能力就多余了,人就会慢慢退化成靠嗅觉生存的动物。
智力下水道还有一个通行的名字,叫大棋局。
继续阅读
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