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园集团·特展预告|超越BEYOND 2003-2023

MYM 上海明圆美术馆 2023-06-05




超     越

BEYOND

2003-2023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主办:明园集团、明圆美术馆
协办:明当代美术馆


策展人:了了


开幕时间:2023年5月5日下午3时
展览时间:2023年5月6日至6月11日

*地点:明当代美术馆
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参展艺术家


大象无形

余友涵、查国钧、梁铨、周长江、

陈文骥、陈墙、孟禄丁、冯良鸿、丁乙、

黄渊青、李磊、张恩利、曲丰国、

周力、丁设、廖渊  


物我之境

郑在东、周春芽、孙良、井士剑、

方力钧、曾梵志、刘炜、罗荃木、

毛焰、尹朝阳、赵洋、王亚彬、

李继开、屠宏涛、陈彧君、石至莹、

孙逊、彭斯、刘唯艰、李青、曾杨  


意向转换

尚扬、王劼音、许钦松、沈勤、

刘庆和、张浩、张培成、刘建华、

李津、张羽、白明、武艺、

邬一名、王绍强、邬建安  


言外之意

王冬龄、邱振中、申凡、何赛邦、刘彦湖、

王天德、管怀宾、潘微、薛松、范勃、

邱志杰、孙晓枫、黑余 、洪丹


|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2023年5月6日至6月11日,明园集团将与明圆美术馆共同推出《超越BEYOND 2003-2023》明园艺术20年特展,并此彰见明园集团入沪30周年隆景,展览邀请了新世纪20年以来,最优秀的艺术家群体,探讨、研究各个年龄阶段不同的艺术个案,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他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艺术感知,及艺术生态彼此互动转变,自是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文化现象与生命游感的双重交织,艺术家感知的时间区域与表达方式,那些连续变化着的思线幻化、汇集出个个时代的不同肖像,以及来自生命的、非物质领域的浮力与张力。



曾梵志《我们》
110×440cm 布面油画 2002
曾梵志在他的面具系列中深刻而简洁的捕捉住了都市化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交往和存在方式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他的面具系列中深刻而简洁地捕捉住了这一切。随着面具系列的深入,作品开始变得明亮,各种风景也开始出现在作品的背景中。在这些作品中幽默与焦虑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交织着,而这些正是都市化生活所赋予我们体验的两极。2001年以来,曾梵志的创作更加强调绘画的直接性,而他用来传递这种直接性的语言则是画面中的“未完成感。”艺术家通过画面的未完成感、冲突感来唤起观众的本能、直觉的甚至是生理上本能的“反应”。曾梵志凭借着他特殊的敏感创造出了一系列当代人的精神肖像。这些肖像是“我”也是“我们”。


丁乙《十示 2022-2》

240×240cm 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2022

在近十多年来,丁乙的创作采用了一种浩瀚而又宏大的“仰视”视角。在静止的二维平面之上,通过构图与色彩组合的调配变化,丁乙构建出一个令人目眩的纷繁宇宙。在《十示 2022-2》这件作品中,深邃的蓝色调背景唤起了一种浩瀚苍穹的视觉联想;在画面的中心,一个由荧光黄色符号单元组成的十字图案,仿佛一个充满能量、熠熠生辉的星系,将画面暗部所蕴藏的动态推向极致。当观者的视线被无数交织的线条、仿佛无穷尽的符号单元引向无尽遐想,绘画所建构的一个意识宇宙也在观看与体验中被激活。


张恩利 《卖糖葫芦的人》

210×350cm 布上油画  2022

张恩利的作品一直专注于描绘寻常事物以及日常生命活动的痕迹。他常将勾画出的无以名状的线条与抽象掩映的色块相互转化,使画面获得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他的绘画装置作品通过融合环境、历史与个体经验的体悟,创造性地将观者置于时间与空间叙事的双重虚空之中。张恩利通过描绘常在事物的不同角度,引发观者对“存在”这个命题的不断思考。



展览试图通过新世纪以来,明圆美术馆对学术研究和艺术展览的策划成果,从中提取各个脉络样式中独特的艺术个案,围绕“大象无形”、“物我之境”、“意向转换”、“言外之意”四类带有明显本土文化特征的美学层面,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关键节点的重要样本,他们都代表了现当代艺术发展中的主要轨迹,展示这一不断超越新我的历程。



周春芽《女人石》

200×250cm 布面油画 2018

“山石”系列作为周春芽的代表作之一,则直接凸显了其对于西方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融合与思考。在此系列作品中,他运用了古代文人画题材中的“山石”形象,奇异的造型加之以黄宾虹式的笔墨手法,将油画颜料调制为类似中国传统的矿物质颜料,从肌理、质感、色彩与构造上极尽创造力的想象,建构了一幅区别于传统平面化特质的作品,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是其创作新阶段的标志。



白明 《茧像》十册页

墨,综合材料 2016

茧像在古时便是生命的一个隐喻,化茧成蝶,那是东方人了悟形态、生命、转换、时空的启示之物,很浪漫很神奇,世界地图的样子也似茧像,在这样的外形下涂抹并留下有意无意的痕迹让人着迷。我创作了与茧像相关的一系列作品,《文化虫洞》《天虫》《茧像与山海经》等。画着画着,好像自己就真实地在里面,这种感觉神奇无比。


余友涵 《紫圆-念1985-05》 

406×406cm 布面丙烯 2019

余友涵是九十年代前卫艺术运动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融合了中国的视觉符号和西方艺术的表达方式。其作品曾经对当时的文化情形带来了较大冲击,并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年轻艺术家。在构建这个视觉世界前,他实践着一种不拘小节和唯物的抽象概念。他的作品拆解并重建了这个善变环境的曲折历史。如同图像所呈现的,他使用一种混合和超越了看似对抗的视觉传统的美学方法论。以他著名的肖像系列,余友涵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其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凸显无疑,观察本体话语国际化趋向,探讨艺术领域乃至现当代艺术研究所提供的超越艺术内、外设定的理论可能。




邱志杰 《为什么表演》

247×126cm×3 纸上水墨  2016

此画为明当代美术馆2016年举办开馆展《为什么表演?》所写的特殊的前言。表演曾经是神性的。我们祭祀、驱魔、治疗,我们装神弄鬼。苦行成为表演,技进乎道的炫技劳动也可以成为表演,甚至神也参与表演。曾经,神不时地显灵。表演是神圣的时刻。表演者和观看者曾经互相信任和承诺。表演参与构造了社会,于是社会行动成为社会表演。我们仿造戏剧来对话和交往,是围观者创造了表演,围观者的目光指向哪里,哪里的舞台就拔地而起。我们需要奇迹和高潮,才能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并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邱振中《被删去的《金瓶梅》·1号》

96.7×90.2cm×4 书法 2019

书法作品中的文词是个重要的元素,但长久以来人们已经忘记了这一点。邱振中决心在创作中重新确立文词的作用和位置。他在所有汉语材料中寻找可以创作书法作品的语言材料,在《日记》《待考文字》等作品之后,继续朝深处开拓。《被删除的<金瓶梅>》是他在2019年创作的系列作品。它利用洁本《金瓶梅》中被删除的文字作为题材。“不可读”(不希望被观众阅读)的设定带来技术和构成上的特殊处理,结构和笔画的重叠、省略带来作品构成原理的变化,“文字—眼—手—书写—字迹”的循环被延续又同时被破坏。作品保留了传统书写的特征,又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被删除的<金瓶梅>》为当代书法创作开辟了宽广的境域。



中国现当代艺术也从快速市场发展进入到方法论参与梳理。十年后,伴随着浦江两岸大型场馆项目的建设,进一步对中国现当代艺术整体性重构、革新,呈现出本体话语国际化的倾向。由于对艺术进行内、外区分的观念逐渐被质疑,艺术本体不再被视为一种与西方世界无关的自律性存在,这种探索无疑跟世界现当代艺术全球化倾向同构,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也提供了自身独特的经验。



刘炜《风景》

150×150cm 布面油画 2002

刘炜将创作中心转移到风景画上,那些抽象的形象完全是情感的释放,是内心之景的呈现,创作于2002年的《风景》是刘炜风景系列的早期作品。不同于《风景》系列中标志性的郁郁葱葱、恣意生长的绿,本作更似金秋垂暮的旷野,画布上斑驳着道道点点,整个画面色调昏暗不堪,像是刚被沙尘暴雨蹂躏过,一地狼藉,油彩沿着画布向下流淌,似乎又有一股泥土气息迎面袭来,从现实生活中攫取的真实风景,经刘炜化神奇为腐朽的“烂乎乎”的艺术处理,成为一件兼具精神力度与现实情感的载体,呈现出艺术家内心最真实的感悟,也是其对当代的真实写照。



周力《桃花源—引音》

200×2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8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而所有这些桃花源本就有着相通和相同之处。万物都是由天地之“仁”而生的,“仁”是爱的根基,而万物都是天地大爱的碎片,所以万物之间都是可以沟通的,相互联系的。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一切“桃花源”的源起;而“桃花源”最简单来说,就是这个世界独有的生机,活力,阳光和雨露……人类的一切相互理解,以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相互理解,都是以“桃花源”为基础的。



屠宏涛《烟雨千家》

180×280cm 布面油画、油画棒 2022-2023

将自然视作历史和现实瞬间碰撞的诗意,也是视作结构和破坏重组的来源,正如屠宏涛自己所说:我对绘画的尝试都是想为自己带来历史和当下的解放。其语言特征一方面是来自对身体反应的表达,艺术家认为今天,科技占领了主流解释权,观念性表达的信服力不足,如果把艺术作为观念探索的工具,远不如把科技作为探索工具。另外,艺术家对文字和汉字的研究,利用汉字音韵以及声形产生的连续性,跳跃感,发展出线性结构的半抽象半具象绘画。艺术家成长在传统与现代信息科技反复横跳的时代,破碎的价值观之后,期待着比特世界的到来,一种新的秩序的到来。也如凯文凯利所说:世间万物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秩序来维持自身,无一例外。



在本次展览中,明当代美术馆“花园工厂”空间成为一个具备开放性和宽容度的容器,探讨各种媒介与各种信念的开放可能性,艺术作品在其间同奏合鸣,重建近20年中国现当艺术发展的辉煌与活力。同时,也是记载了明园艺术20年发展的卓越历程——超越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洪流无声互相追随,辗转汇聚终流大海,引领一段不期而至的远程。本次展览由明园集团、明圆美术馆共同主办,明当代美术馆协办。









观展须知

*展览地点:明当代美术馆
上海市静安区永和东路436号
观展请提前预约,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避免人员聚集。
时间:每周二-周日10:00-18:00
(17:30最后入场,周一闭馆)

票价:60元(开幕日免费)

残障人士、现役军人、1.2米以下儿童及
70周岁以上凭有效证件免票,学生凭学生证可购半价票



更多内容 就在下期
Please follow for more information

学术合作 | 请留言我们
Academic collaboration please leave us a messag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