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 欧洲的分与合
听书
大家好,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的分与合》。这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了欧洲历史上的大小事件。书中的众多事件像画卷一样展开。作者不仅从文化、政治和宗教等角度剖析了欧洲的独特性,还解读出了历史背后的推动力量。总之,这本《欧洲的分与合》对于了解欧洲历史,理解历史背后的逻辑是很有帮助的。
今天,我将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
近两年来,欧洲可谓是状况不断。英国的脱欧,法国选举的右翼浪潮,涌向欧洲的移民潮和难民潮,等等,使人觉得欧洲一体化遇到了重大阻碍,前景变得很不明朗。那么究竟该怎样去解读当前的形势呢?欧洲的未来又将走向何处呢?“欲知所兴,须见当废;能明已去,可识将来”。在历史中隐藏着现状和未来的答案。
《欧洲的分与合》正是这样一本专门研究欧洲大历史的书,本书作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华榕和徐天新。这本书也是北大历史系欧洲史方向学者们的集体成果,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欧洲史,没有分别去论述各个国家的历史,而是把欧洲当做一个整体,去探讨欧洲从古代到当代各个时期的变迁。
书中既讲了欧洲共性的生成,也讲了单个国家的个性所带来的矛盾,然后你会看到欧洲人是怎么一点一点认同了欧洲这个概念的。知道了这些,你也就理解了欧洲的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关系。在大欧洲、大历史的宏观视角之下,你能找到当下欧洲问题的根源,也就有可能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这本《欧洲的分与合》是了解欧洲历史的优秀著作。这本书的逻辑结构非常清晰,对历史事件和数据的引用也很严谨。在仔细阅读本书后,你一定能够对欧洲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书一共分为六编,分别是:形成中的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欧洲,分裂的欧洲,两个阵营的欧洲,走向一体化的欧洲,迈向新分合历程的欧洲。按照时间为主要顺序,讲述了欧洲从希腊到当代的过程中分与合的历史。
我把这六编归纳成了三个角度,从下面这三点为你讲述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欧洲的文化基因。
第二,分裂与对抗的欧洲。
第三,走向一体化的欧洲。
欧洲的文化基因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内容,欧洲的文化基因。欧洲的文化基因包括地理环境、古代文明,还有宗教。
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几个完整的大块,地理学名词称之为大陆或洲。实际上,欧洲和亚洲其实是一个大陆。如果考察欧罗巴和亚细亚的词源,就会发现,欧罗巴最初的意思为日落之地,而亚细亚的原意为日出之地。后来,希腊人和罗马人沿用了这两个词的地域含义:以地中海为界,所有地中海以东的地区称为亚细亚,地中海以西的地区就叫做欧罗巴。地中海是欧洲和亚洲最早的分界标志。随着对地球的不断探索,人类的地理视野更加开拓了。对欧洲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来看,古代欧洲人所认识的欧洲只是现在欧洲的很小一部分。
在欧洲的形成过程中,有很多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而这些因素构成了欧洲的文化基因,在背后影响着欧洲大陆的分分合合。
首先,是它的地理环境。欧洲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欧洲的文化。
欧洲的面积仅为亚洲的1/4,非洲的1/3,北美的1/2。欧洲这块地方,既没有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和最广的山脉,也没有最长的河流和最大的平原。它的主要地区都处于温带,海岸线长而曲折。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欧洲各大城市普遍比地球上同纬度的城市气候温和。比如伦敦、巴黎的纬度比哈尔滨还高,但这两个城市的温和气候几乎与上海、南京相近。
欧洲这个环境非常适合人类繁衍生息。虽然现代科学证实了人类并不是起源于欧洲。但是,当人类在非洲和亚洲学会了制造工具以后不久,就来到了欧洲,最早是现在的法国南部一带。
人类的迁徙给语言带来了变化。有学者发现印度古梵语竟然和不少欧洲语言相似。研究发现,印度梵语和欧洲一些语言出自于同一个源头,语言学家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印欧语族”。这个语族的发源地都在中欧和东欧交界,也就是今天的匈牙利靠近乌克兰的那一片地方。印欧语族是一种在欧洲、西亚、中亚和印度都有传播的语言体系。这些语言之间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这就构成了欧洲文化基因的多样性。
如果欧洲没有这么宜人的环境,恐怕也不会有人类迁徙过来,文化的多样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次,决定欧洲文化基因的是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明。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文明的辉煌毋庸赘述,它经过罗马的继承和发扬,文艺复兴又倍受尊崇。至今,希腊文明仍然是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内核。
希腊是以城邦为特色的。其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城邦。这两个城邦影响力大,但是面积其实很小。斯巴达全国的面积不过是今日北京市辖区的一半而已。雅典就更小了,只有北京市的七分之一那么大。人口也就三四十万而已。然而,正是这些城邦里萌发了足以影响后世的文明。
罗马立国之初,也像希腊一样是一个以城邦为中心的小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征战后,罗马越战越强,最后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地区。难能可贵的是,罗马人在文化上完全吸收了希腊文化,随着罗马帝国的统治的延伸,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影响欧洲文化基因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基督教。
希腊和罗马文明一般被称为古典文明。在古典文明之后,基督教主宰了欧洲人的思想。提起基督教,大家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它是欧洲的宗教。其实,基督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亚洲制造”。基督教的发源地是亚洲的巴勒斯坦。然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的迅速传播,基督教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民的数量也是逐日增多。以至于罗马皇帝都不得不正式承认了基督教的正统地位。这时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遭到教会的排斥甚至迫害,影响力缩小了,仅仅保留了他的文化内核而已。等历史进入到了欧洲的中世纪,教会更是日益强大,成了欧洲封建社会支柱。
在中世纪的欧洲,政治上日趋分散,但文化上却相对统一。这是因为基督教一家独大,使得欧洲各地的文化具有了相当一致的色彩。人们读同一本《圣经》,有同一个信仰,去同一类教堂。这样一种同一性的文化对后来的欧洲统一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教皇在各地建立教会、教堂和修道院,从某种程度上说促进了欧洲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比如著名的十字军东征,表面上是西方和东方的正面碰撞。可也可以理解成,这就是全体欧洲人的一次联合行动啊。在欧洲人联合起来与东方文明作战的过程中,发现了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不同,也更明确了自己的欧洲人身份。黑格尔就说过:“在耶路撒冷的耶稣圣墓旁边,西方向东方告了永恒的长别,而对于它自己的原则获得了一种理解。”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宗教挑起的文明战争让欧洲人的身份认同觉醒了。
以上,就是我们解读的第一部分,欧洲的文化基因。适宜居住的地理特征使得欧洲成了早期人类的家园。各地迁徙来的人类让欧洲文化既具有同一性,又呈现独立的多样性。而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典文明和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为欧洲的统一埋下了种子。
2
分裂与对抗的欧洲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内容,分裂与对抗的欧洲。王权的兴起让欧洲出现了一些局部统一的大国,但连续的战乱也摧残了欧洲这个整体。
在古典文明之后,以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标志,欧洲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在这一时期,政治上欧洲陷入了封建主的割据和混战,文化上则由于天主教的控制陷入了僵化。这个时候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中国的汉唐盛世,也落后于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一直到中世纪的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欧洲经济的复兴,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文化上的文艺复兴运动也让科学技术和人文学术发展了起来。结果就是欧洲在近代一点一点追上了其他文明,走向了世界的前列。
我们将通过欧洲近代化的大致过程来看欧洲的分裂与对抗。
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西欧,由于天主教的存在,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统一体。没有任何一个世俗的统治者敢于随意挑战教皇的权威。从世俗政治上看,自公元962年起就存在一个神圣罗马帝国。但它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存在,根本控制不了各个王国。即便是王国的国王也并不拥有统辖本国全部事务的权力。真正的政治权威散落在千千万万个封建领地上,贵族领主在自己的地域内享有巨大的权力。因此,中世纪的欧洲是彻头彻尾的分裂。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4世纪末才开始有转机。王权开始得到加强,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以民族为基础的、大型的、拥有独立王权的君主国家。表面上看,名义上的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了,而实质上,与封建割据相对比,王权国家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这个时候的欧洲文明仍旧能看到希腊文明的影子,那就是“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分裂”。从一开始,基督教就强调四海一家,宣称自己是世界宗教,而且热衷于武力传教。欧洲人顽强执着地要用欧洲统一全世界,并且热衷于攫取财富。关于这一点,意大利教士利玛窦在16世纪就已直言不讳地承认过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欧洲人的这种“侵略性”性格也构成了他们的价值观,正是这种价值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经济和商业的交往比其他文明要频繁得多。
在近代欧洲,促进社会发展的两大动力是民族国家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
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是这样的:中世纪的末期,西欧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封建庄园逐渐衰落,大批中小封建主纷纷离开庄园投靠国王,形成了一种贵族官僚化的潮流。与此同时,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和发展壮大,对国家财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有的上层市民甚至变得贵族化了。市民阶级多半是工商业的从业者,他们希望拥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内局势,并且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国际商业竞争的坚强后盾。这种社会需要,使得各国的君主一步步加强了自己的权威,国家实现了政治统一。当然,伴随着国家的逐渐统一,王权也在逐渐加大,有的国家直至走向了君主专制的“绝对王权”。
从15世纪到18世纪,欧洲逐渐形成了若干个幅员相当辽阔,内部相当统一,享有成分主权的绝对王权国家群。欧洲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联合运动,王权国家的形成带来了更大规模的领土扩张。从此,一系列规模更大的王朝战争逐渐展开。这些战争造成了大量的破坏,但也产生了一个积极的后果,那就是推动了近代国家理念、国际关系准则以及国际法的形成。可以说,在纷争之中也悄然埋下了统一的引子。
前面说到的是王权的发展,接下来我们说说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民间,资产阶级也在发展壮大。专制王权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资产者的利益。本来王权和统一国家是促进了资本的发展的,然而发展到一定程度,王权反而成了资本的阻碍了。
欧洲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必须从政治上改造这些国家。他们的目的是让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于是人民主权逐渐取代了君主主权,民族国家也逐渐取代了王权国家。
然而,随着工业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至70年代发展到顶点,此后金融资本不断壮大乃至垄断,欧洲内部的矛盾也空前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在世界上的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则使它丧失了引导世界前进的能力。可以说,从1800年到1945年这一个多世纪,欧洲历史的主流是分裂,各个民族国家之间互相争夺、兼并、割让和媾和,一直到现在,欧洲国家或民族之间仍然遗留着隔阂与仇恨。
以上,就是我给你解读的第二部分,分裂与对抗的欧洲。欧洲从中世纪的宗教统治和封建割据逐渐走向君主专制的王权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又把欧洲各国改造成了人民主权至上的民族国家。一个多世纪的分裂,欧洲各国之间的互相争夺,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让欧洲饱受分裂与对抗的困扰。
3
走向一体化的欧洲
最后,让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内容,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我们将按照时间来梳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今天的欧盟并不是欧洲第一次成为统一的整体。其实早在18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就曾先后存在若干个多国联合的体系。它们是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1856年的巴黎体系和1919年的凡尔赛体系。在此期间,欧洲社会作为整体受到了这些体系的控制。这些体系是若干战胜国互相妥协,对付战败国的一种结果。通过这种大国联合控制,欧洲实现了相对的稳定,国家间联合处理国际事务甚至是国内事务,实现了欧洲的暂时与局部的“合”。
然而这种合是带着强制性的。国家之间,尤其是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继续存在,随着矛盾的激化,冲突逐渐增大,原有体系也逐渐走向崩溃。之后是新的战争,再形成新的体系。在这个时期,欧洲历史是分与合不断交织的状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于欧洲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将本国利益置于欧洲利益之上,比如英国的“光辉孤立”,主张利用欧陆的矛盾与欧洲均势,优先维护本国利益。第二类是极权主义的思想,以希特勒为代表,希望独霸欧洲,将本国统治区域最大化。第三类是欧洲合作的思想。经历了战争和分裂的痛苦,欧洲合作的愿望不断加强。比如列宁就提出过:欧洲应当建立一个共和国联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战争摧毁,战后以美、苏、英三国为主导协商建立了雅尔塔体系。欧洲走向了相对衰落,世界的重心再不是欧洲了,而是变为一个天平,一头是美国,一头是苏联。随着美苏两国走向全面对抗,整个欧洲被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东西两半。为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出台了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应的,为了与此抗衡,苏联则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经济上、政治上乃至军事上开始了长期对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正是这一形势的产物。
在这个时期,西欧走向了大联合。尤其是法德和解以及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启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欧洲联合的进程中,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标志着欧洲联合从观念和想象走到现实,更实现了超越政府的合作。这个计划高明之处在于从最重要的经济部门着手,把法国德国的利益乃至西欧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利益。这从根本上也实现了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一体化前进扫除了最初的障碍。此后,西欧联盟、西欧市场共同体以及西欧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则为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及欧洲煤钢共同体全部运转起来后,在欧洲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后欧洲建立了关税同盟,并实行了共同的农业政策。虽然没能更进一步形成货币同盟和政治同盟,但是把欧洲一体化推进到了新的阶段。在一系列的努力下,部分欧洲国家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欧洲联盟成立了,也就是现在的欧盟。此时,欧洲终于实现了货币和经济的一体化。
进入21世纪后,欧洲分合又有了新的走势。一方面,欧盟一体化从经济领域扩向了社会和政治领域。另一方面,一体化进程也引发了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欧盟东扩使得欧盟内部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了,金融危机更是加重了富国的负担,激化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欧盟自己也是在分与合之间举棋不定。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第三部分,走向一体化的欧洲。从18世纪末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出现过许多联合体。此后,欧洲相对衰落,东西欧伴随着美苏冷战走向了全面对抗。苏联解体后,随着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欧洲的社会和政治也在走向一体化。21世纪后,随着欧盟东扩,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困难,欧盟距离实现完整的一体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为你解读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的分与合》。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原书。本书有着丰富的信息量和严密的逻辑性,并且章节版块划分清晰,读者可以通读,也可以直接选读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相信通过这本书,读者一定会对欧洲历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推荐阅读
《欧洲的分与合》
郭华榕 徐天新 主编
人民出版社
2015年3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公众号所有文章在(www.dushuhui423.com)读书会社交平台同步更新, 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注册有积分,精彩内容值得关注。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