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中国,的确与众不同
中国
的确,与众不同
西方国家政要和学者等如何看待变革的中国,如何看待中国对世界的影响。
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积极地承担起国际责任,为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好书推荐
《中国,的确与众不同》
人民出版社
这是一本,值得深度阅读的好书。
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智库等智慧与思想的著作,告诉我们新时代的中国内政外交的鲜明特色,帮你读懂中国强起来的深层逻辑,是广大读者深入认识中国变革的通俗读物。
精彩书摘速览
篇一:中国的改革开放令他们赞叹
感受俄罗斯悄然“偷师”中国
主张学习中国经验的俄罗斯代表人物是普京总统顾问、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谢尔盖·格拉兹涅夫博士。
这位 31 岁就担任俄联邦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后又任过国家杜马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等多个经济要职的重要人物,是目前俄最具有“向东看”开放意识的高层人士之一。
日本朝野兴起“考察深圳热”
2016 年 8 月,日本自民党 IT 战略特命委员长、众议院议员平井卓也和众议院议员平将明及众议院议员福田峰之等人,组团前往深圳考察。他们在深圳体验创业创新环境,亲自操作无人机,对深圳的发展惊叹不已。
时隔一年多,日本内阁府副大臣、众议院议员越智隆雄访问深圳后感叹说:“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无人机,我在深圳已经深刻感受到‘中国的现在’,我对中国的看法也发生重大变化。深圳之行让我感觉到,是应该认真考虑如何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了。”他形容深圳时说:“硅谷的 3 个月,是深圳的两个星期。深圳是一座‘沸腾的城市’,是快速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象征。”
2018 年 1 月,日本前经济产业副大臣、自民党人工智能未来社会经济战略总部事务局长、众议院议员山际大志郎,在东京公开发表演讲称,日本必须与中国联合起来。现在,中国的深圳已经以超越美国硅谷的势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创新根据地。日本不能老想着与中国争,而是要想着如何与中国联合。
篇二:走遍世界看中国影响力
一粒海水稻米背后的“中国智慧”
中国农业专家成功地在阿联酋沙漠中种植出水稻,引起世界媒体的高度关系,认为这是中国技术、中国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的独特贡献。
英国《每日电讯报》前不久报道说,在迪拜郊外的广袤沙漠中,中国科学家正向一块耐旱稻田望去,他们在沙子和稀释海水里种下水稻,“科学家意识到一场长达 40 年的奋斗终于结出正果”,而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基于自己丰富的经验,基于自主的农业科学技术。
加纳通讯社评论说,在沙漠中种水稻一直是艰巨的挑战,极端天气、淡水缺乏、适用土壤不足等都制约着这一技术的发展,但中国的袁隆平团队做到了。
谁是“帝国主义列强”,听拉美人说中美
2018 年既是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的“大选年”,也是美国与拉美重塑关系的“元年”。4 月秘鲁首都利马将举行美洲国家峰会,预计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与大多数拉美国家元首首次“面对面”。
而 2 月初,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已“打前站”到访拉美 5 国,他在开启拉美之行前发表演讲,警告拉美国家不要过度依赖与中国的经贸联系,称中国很可能成为该地区的“新帝国主义列强”。
美国人发出的警告很快遭到拉美人的回击,如秘鲁外贸和旅游部长就直言“中国是一个很好的贸易伙伴”。还有拉美国家的学者表示:拉美国家需要的是平等相待的朋友,而非咄咄逼人的“主人”。
篇三:听驻华使节倾情谈中国
让八亿人脱贫,这在世界上史无前例
墨西哥驻华大使何塞·路易斯·贝尔纳尔,讲述自己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更大成功故事的一部分——过去 40 年,东北亚地区经历了高速发展。”贝尔纳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中国之前,日本是墨西哥学习的一个榜样,紧接着是韩国,现在是中国。“当拉美领导人和商界人士向亚洲投来目光时,他们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亚洲国家变得如此开放,具有竞争力与创造力。”
贝尔纳尔认为,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两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同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让 8 亿人摆脱贫困,这在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
我们为什么选择靠近中国
《环球时报》记者对巴布亚新几内亚驻华大使克里斯朵夫·梅罗和萨摩亚驻华大使塔普萨拉伊·特里·托欧玛塔进行专访。
环球时报:今年以来有关南太国家的新闻报道特别多,尤其中国的相关援助被西方媒体不断提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股“风潮”?
梅罗:我想这是由于中国在整个太平洋地区所扮演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作为世界领导者的地位在慢慢形成。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影响力并不只是在南太地区有所增强,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已逐渐从理论变为现实。正因为如此,一些过去曾是我们传统盟友的国家开始忧虑并发出一些声音。
环球时报:那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巴新和其他南太岛国的存在?有声音一直称中国对南太“渗透”,您怎么看这种观点?中国和巴新的合作是否是互利的?
梅罗:在 2014 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访问南太岛国并宣布对该地区的新政策后,中国对我们的经济援助越来越多,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目前,在巴新运营的中国企业有近 3500 家,从小微企业到大型跨国集团都有。其中,21 家大型跨国集团在过去几年承担了公路、铁路修建等多个大项目。我认为中国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在“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一共向南太岛国提供了 20 亿美元优惠贷款,支持我们修建基础设施。巴新作为南太岛国中人口最多、最大的国家,自然能从中受益良多,提升我们民众的生活水平。我这里有两篇我们国家报纸上刊登的文章,一篇讲的是巴新加入亚投行,另一篇说的是巴新可以从“一带一路”中得到好处,它们都彰显出巴新同中国合作的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传统盟友美国当下有转向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趋势,这让我们这些南太国家十分担忧,也因此越来越靠近中国。比如作为岛国,我们对海平面上升及气候变化敏感且脆弱,但美国却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的蓝色经济理念和我们的海洋发展观如出一辙,所以我们很愿意和中国保持更加密切的合作。
篇四:中美,想说脱钩不容易
中国崛起势必带来冲突?错!
《环球时报》记者就这些问题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基欧汉进行专访。
环球时报:过去这一年,全球治理领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基欧汉:去年,全球治理领域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多重国际机制因为美国政策的调整感受到压力。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选择没有意识到,尽管国际政治存在无序的一面,有着不同利益诉求,以及每个国家基于自己对国家利益的理解而行事,但是各国采取合作的机会依然广泛存在,国际政治不是一个零和游戏。麦克马斯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加里·科恩(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被认为是当前美国政府中智识较高的官员,就连他们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提出,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共同体,而是一个各方在经贸等多重领域竞争以求胜的世界。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尽管价值观差异在当今世界十分明显,但如果我们从“世界社会”的视角看问题,就会发现存在很多各方合作的机会,而多边国际机构对于这样的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机构使合作更便捷,政策承诺更具可信度,且能够监督政策的执行过程。不幸的是,在过去这一年,美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让美国接受中国崛起,过程会很长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艾利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
环球时报:您说,彭斯将中国描述为一个战略对手。这种观点代表美国战略圈和学界中的主流观点吗?
艾利森:很遗憾,是的。如今特朗普已不是政界的“例外”。总体而言,无论是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都把中国视为一个战略对手。在高校和智库里,尤其是研究中国的人士中,许多人都认为他们被中国骗了。他们曾认为中国将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并安于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内。但你瞧,到头来中国希望成为(自己期待的)中国,而不是美国期待的中国。
正如我在《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中所言,我认为这些人的想法很天真。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说,随着中国变大变强,中国将希望做中国,要大家接受它是中国,而非成为西方的名誉会员。美国人曾认为,中国将追随日本和德国的足迹——开放、更富有、中产阶层扩大。然后中产阶层将要求获得政治权利,中国随之实现民主化,并且在美国主导的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种看法非常理想化。
中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历史上一直如此,只是在最近一两百年,这一想法被带着技术来剥削中国的欧洲人暂时打断而已。但中国人认为自己将恢复起来,中国将再次伟大。我认为这完全可以理解。修昔底德态势并不古怪、亦非产生于个人动机,这是现实状况形成的态势。但在美国政策圈内,你可以看到人们总是希望对中国更加强硬。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健康,也无助于拥有看清现实的眼睛。
环球时报:您建议美国要学会接受中国强大。但目前似乎看不到迹象。美国到底会不会接受这个现实?
艾利森:现实是,中国将必然变得更大更强,除非在发展的过程中偏离轨道——我不认为这有可能发生。这就是生活。正如我在书中援引的李光耀的观点。他说,看,美国不会喜欢这种局面,因为美国已习惯于在任何层面“当老大”。因此,美国接受这个现实会非常痛苦,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但美国人终究是务实的。对中国人来说,要做到不急不躁也并非易事。我想说,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适应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因为如此,所有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应该深入思考,如何才能避开“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该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此,我是抱有希望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移步原书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以上内容选自《中国,的确与众不同》
图源:网络
往期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