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你读书 | 名家大师们谈怎么读书

读书会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3-10-16



世界读书日

      系 列 之 二      





说到“怎么读书”,你也许会疑惑,读书难道还有人不会吗?一个人只要能识字,就可以读书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你是否遇到过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却仍然读不懂内容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名家大师们是怎么读书的。



No.1

胡 适



胡适认为,读书须有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我们现在虽不提倡这样背书,但有几类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精彩的文章。读此外的书,虽不须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来,中文书如此,外文书更要如此。念书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话的构造,以及句中各部分的关系。


心到是要了解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要用心去考究。读书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难,只怕没有疑难。工具要完备,思想要精密,这样就不怕疑难了。


手到就是要劳动双手。吸收进来的知识,无论是看书得来的,或是听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的,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作提要,或作说明,或作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述过,这样得出的思想才可算是自己的。



No.2

冯友兰



冯友兰将自己的阅读经验总结了四点:第一,精其选 ;第二,解其言;第三,知其意;第四,明其理。


第一条“精其选”是说读书的选择。读什么书,我们已经在前面提到过,此处就不再解释了。第二条,解其言,这个意思与胡适所说的“眼到”相似,读书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解其言,就是要攻破这一道语言文字关。


中国有句老话,“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作者写出来的话总比他想表达的意思少。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完全知道作者的意思。我们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体会文字以外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意思与胡适所说的“心到”类似。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人的主观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主观意识上的反映。“理”和“意”有主观客观之分,作者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误差。所以读书仅仅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一旦明其理了,就有自己的“意”了。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意”。


对于“明其理”,楼宇烈的看法与冯友兰的观点相似。《中庸》里面讲到怎样读书,第一个就讲博学,什么叫作博学呢?近代著名学者黄侃先生,讲了一句话。他说:“所谓博学者,谓明白事理多,非记事多也。”博学是因为你明白很多事理,不是说你记住了很多事情。明理是一种智慧,记事是一种技能。所以我们的博学要落到明理上,而不是光记事。



No.3

陶渊明



关于“怎么读书”,本书中提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多位大师都将其作为自己的读书原则。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我们先看第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解或不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更多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才会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陆象山语录》里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抠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



No.4

邓 拓



著名历史学家邓拓认为,“不求甚解”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就豁然贯通了;有的书现在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就懂了;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获取得知识多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不求甚解”,据说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No.5

周国平



周国平提倡“不求甚解,为我所用”。他同样认为,对一般的阅读来说,没有必要去死抠书中的含义,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慢慢的,随着积累,有一天你就会发现你读那些书非常愉快,可以把它当闲书一样读。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为我所用。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的目的性,读书就是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过程。你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东西唤醒了的时候。这也就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心境了。


本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叫“鲸吞牛食”。


你们知道鲸是怎么吃东西的吗?鲸可以说是海中的动物之王,身体硕大无比,以捕食鱼虾为生。它吃食时不是一条一条地吃,也不是一把一把地吃,那样是填不饱肚子的,它是边游动边张开山洞似的大嘴,让鱼虾进入它的口中,然后将嘴一闭,排出海水,吞下鱼虾,它这一口吃下去的鱼虾,往往一条小船都装不下,这就是“鲸吞”。这种读书方法,指的是泛读。泛览读书时,也应像鲸吃食一样,张开大口,尽可能多装一些进去。只有这样,获取的信息量才会大,积累的知识才能丰富。


“牛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牛白天吃下的草,晚上会倒回嘴巴里再嚼碎,这叫作“反刍”。牛就是通过反刍,把吃下去的食料嚼烂细化作养分,为身体所吸收。读书也一样,如果只是一味地“鲸吞”,就会犯消化不良症,于身体无补。有的书,就应该像牛食那样细细反刍,消化吸收。所谓“牛食”,指的就是精读。



No.6

秦 牧



“鲸吞牛食”法,是著名散文家秦牧公开的读书方法。秦牧的作品,以知识广博著称。在他的文章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涉及,仿佛他的文章都是用知识的珍珠编织而成的,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在感叹之余,常常会提出疑问:秦牧是怎样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的呢? 他的回答是:文章材料之所以比较丰富,主要得益于这种“鲸吞牛食”的读书方法。


说到怎么读书,就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你的书,是搁在厕所里,还是堆在书桌上,是放在膝盖上还是拿在手中,你读书时是正襟危坐还是随便翻翻,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阅读时的心态了,再往深里说,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



No.7

采 铜



作家采铜在文章中为大家进行深度阅读提了一个小建议。深度阅读的姿态,就是尽可能让自己沉浸进去,把手机放远一点,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看书。智能手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但这个东西实在太好了,好到有点坏,这就是物极必反。所以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排除这种干扰,把手机切到飞行模式,让它变成一块砖头。这样你就可以沉浸到书里面去,保护你的心流,不让它被随意打断。



No.8

何永炎与陈村



而作家何永炎与陈村则不约而同地喜欢“躺着读书”与“枕边阅读”。唐朝诗人卢照邻的诗《长安古意》中有诗句:“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其中所描写的或许是秋意阑珊的午后,读几句枕边书的意境,而这正是诗人陶然忘机的逸兴所在。


陈村说,读书的最佳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在枕头上。凡是读书人都知道这个诀窍。身体安静了,脑瓜才活跃得起来。作家刘心武说,凡是读得入心的、留下深刻印象的、至今回味无穷的、最惬意的书,是取卧读姿势的居多。他说,尤其在冬日,钻进雪白温暖的被窝中,枕头散发出洗涤晾晒后的一股阳光的鲜味,读着自己百读不厌的旧书,实在是人生之最乐。


何永炎则认为,阅读从根本上说是私领域的事。夜晚是我们思考、反省的最佳时间,我们的大脑相对安静,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够摘掉面具,卸下心灵的盔甲,面对真实的自我,而阅读,也必得有这样一个自由的、随心所欲的精神状态。此时的枕边阅读,自然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托庇之所,其中至关重要的是,那些恒久的、有益于道德形成的价值,会通过枕边阅读潜移默化地浸入人的心灵。


最后,如同作家采铜所说,阅读,绝不仅仅发生在把书打开又把书合上这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段,这只是阅读活动中最表层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书里读到的精华,是否转化成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思维是否得以拓宽,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我们的心态是否更加平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可以从阅读中收获的东西。


希望大家可以从这本《读书的方法与艺术》中获得于己有用的指引,更好地开始或继续自己的阅读之旅。


好了,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关于这本《读书的方法与艺术》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听,咱们下一本书再会。


往期回顾

为你读书 | 名家大师们都爱看这些书

为你读书 | 读书,人才更加像人



推荐阅读


图片来源百度网



往期推荐

享读 | 阅读他,让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真的

话题 | 等到疫情结束后……

节气 | 我在春天等你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