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楠悦读 楠悦读
2024-11-27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吧


本文字数5241,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与内心的恐惧对话》。


作者 | 保罗·梅森(Paul T. Mason)美国著名BPD专家,心理医生,美国威斯康星州拉辛市惠顿方济各会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副总裁。在梅森的领导下,心理健康与成瘾护理服务部门得到极大发展,为病人、家属和深受边缘性人格障碍影响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作者 | 兰迪·克莱格(Randi Kreger)边缘性人格障碍(BPD)专家。她为需要帮助的患者亲属提供了极为丰富且专业的资料。她还为非营利性组织人格障碍认知网(PDAN)的创建提供了帮助。克莱格也是《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实战攻略》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家庭实用指南》两本书的作者。她还经常主持召开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国际性讲座和研讨会。


本书是第一本写给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亲友的疗愈之书,是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案例,全部取材于现实生活。《与内心的恐惧对话》完美的实现了它的目的,对于那些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关系亲密的人们来说,这本书能够帮他们重获新生。该书内容丰富翔实,指导人们理解什么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这些令人困扰的行为会对人们的亲密关系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其他人面对这些行为时会如何反应,并且指导人们学会如何应对。


01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英文缩写叫BPD。什么样的状况,就能够被诊断为是BPD?一种开始于成年早期,并且出现在各种情境中的普遍行为模式,表现为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同时具有明显的冲动性,至少包含下面九项中的五项。


1、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行为


第一,疯狂地努力避免真实或者想象中被抛弃的可能性。比如,你跟他约会看电影迟到了,他会认为,你是想甩了他,想抛弃他。


第二,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主要特征是在对他人的极端理想化与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化。就是有分裂的症状。比如我认为你好,那么你就是完美的;如果觉得你不好,那么就会觉得你一无是处,你是一个最糟糕的人,我之所以这么惨,都是因为碰到了你。


第三,认同障碍:持续明显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以及长期感到空虚。就是他对自己的形象认知并不稳定,他自信起来觉得特别自信;自卑的时候,又卑微到尘埃当中去,人格不稳定。


第四,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比如,挥霍无度、性滥交、药物滥用、行窃。另外,还有飙车、暴饮暴食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自我冲动的行为。


第五,反复发生的自杀行为、自杀企图或者自杀威胁以及自残行为。他会自残或者用自杀来威胁他人。


第六,因显著的情感反应导致的情绪不稳定。比如,强烈的阵发性的烦躁不安、易怒或者焦虑,通常持续数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第七,长期感到空虚。


第八,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的愤怒。就是他的愤怒一旦来,你会发现,这个人失去控制。


第九,短暂的、与压力应激有关的偏执、妄想,或者严重的解离症状。就是他会想很多很奇怪的东西,跟正常人的思维完全不一样。


2、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常见想法


第一个,他觉得我必须时时刻刻,被所有生命中重要的人关爱,否则我就一文不值。无论在哪方面,我都必须非常能干,这样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好多人都是这样,这样的人真不少。


第二个,有些人是好人,和他们有关的所有事情都是完美的,另一些人则绝对是坏人,因此他们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他把人分成好和坏。


第三个,我的感受是由外部事件导致的。我没法控制与这些事件有关的情绪和行为。就是他不认为说,我的情绪是我自己内在的感受、内在的想法所造成的,他认为就是因为那个事。如果不是那个事,就不会有我这个状况。


第四个,没有人像我关心他们那样关心我,所以我失去了自己在乎的每个人,尽管我不顾一切地努力挽回,也无法阻止他们离开我。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离开他,所以他会使很大的劲把他抓回来。


第五个,如果有人对我很不好,那我整个人也就都不好了。


第六个,当我孤独一人时,我谁也不是,什么也不是。就是他没法享受自己一个人和自己相处的时光。


第七个,只有找到一位全心付出、十全十美的人来爱我、无怨无悔地照顾我时,我才能够感到幸福快乐。但如果真有这么好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爱上我呢,这一定是有问题。所以,他对你的要求,是希望你成为最好的人,但是你表现出来任何一点点令他不满,甚至没有不满,他只是猜忌的时候,他都会看出来你有问题。


第八个,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我就无法面对这种挫败感。我必须做点什么来驱散这种感觉。这是BPD患者的常见想法。


当一个有BPD的人跟你相处的时候,他是用感觉去创造现实。就是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你会觉得事实就是事实,但是他不是。他是用感觉来创造现实,他感受到的东西,他认为那个才是实际的。


然后他会玩鬼抓人的游戏。什么叫鬼抓人的游戏?我们小时候曾经玩过,我们那边叫三个字,你喊三个字,就不抓你,你要没喊到,我抓到了你,那你就变成鬼,你来抓别人。这个在生活当中,就是他如果遇到了心情不好的状况,他的内心起了波澜,生气了的时候,他需要把这个东西传递出去,贴在别人身上,希望别人跟他一样受罪,一样受苦。当他把别人折腾得开始痛哭,开始难过,开始暴躁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好多了。然后反过来说不定还会安慰你。


这是一种典型的投射症状,就是用他们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来指责你,他认为这些东西绝对都是你的问题,绝对不会是他的问题。所以,BPD的患者会经常性地把这些责难发在自己的亲人身上,从而导致的结果,叫作投射认同。


那么,什么叫投射认同呢?就是当他脑子里边不断地强调这件事情、不断地重复这个看法的时候,他认为这个看法就是事实了。儿童尤其容易受到投射认同的影响,因为他们仍然处于建立自己身份认同感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在潜意识层面,孩子会觉得,如果不按照妈妈,或者爸爸的期待去做的话,他们就会失去父母的爱。


3、BPD患者的行为模式的特点


第一个,就是它能够让你立于一个必败的局面。你跟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吵架,你怎么都是输。


比如,今天两个人在外边有些不愉快,回到家里边以后不说话。你说算了,今天息事宁人不说了吧。你不说话,他会说,你为什么不说话,你不关心我,这么大的事发生了,你假装没发生一样。不说话是不行的。然后你跟他讨论,声音大,声音小都不行。就是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他都能够把你放在一个必败的局面当中。总之证明你不爱我,总之证明你想要离开我。你要不是想要离开我,你就不会这样做。因为他其实最担心的是你离开他。他的核心点就一个,他既想留住你,又不相信你会留得住。


第二个,他具备被抛弃的恐惧,同时又有被吞噬的恐惧。他一方面特别希望跟你在一起,一方面特别希望你能够关心他,爱他,但是如果真的特别近,他又会觉得,我没有自我,我没有人格,我变成你的附属品。


第三个,喜欢考验你的爱。他喜欢用非黑即白的眼光来看待你,你要么就是全爱我,要么就是根本不爱我。


第四个,同时这样的成年人,依然有着幼稚的世界观。作者在网上建了一个社群,就是把所有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伤害的人,包括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放在一个社群里边。没有想到,成千上万的人加入这个社群。有一个人在描述说,这种感觉像什么?就是你跟一个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感觉好像同时和高压锅、洗衣机生活在一起。高压锅使得你觉得压力巨大,随时可能会爆炸,洗衣机把你弄得晕头转向,不停地转。所以,跟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在一起生活的人会产生自卑、自我怀疑、疲倦、无价值感,以及无法集中注意力等负面影响。


02非边缘性人格者如何掌控生活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能够帮助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自学变好,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和边缘性人格者生活在一起的人,走出亲人带给你的恐惧气氛。具体怎么做呢?


1、从内心开始改变


你得知道一个前提,你无法让边缘性人格者主动求医。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是精神病,他没有到精神病的那么强烈的症状。他基本上还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环境,只不过在别人看来觉得,这人脾气有点大、情绪有点不受控、有时候情绪化等等。


其次,不要认为他的行为是冲着你来的。他的脾气,都是来自于他内心的愤怒、恐惧、担心。


比如,汤姆说,我为我的女儿感到非常骄傲,昨天她打出了一个漂亮的全垒打,赢得了比赛,让我们今晚去看场电影庆祝一下吧。然后妻子听到的是什么呢?这个边缘性人格者听到的是:我爱我的女儿胜过爱你,她多才多艺,而你不是,从现在开始,我要把我所有的爱和关注都给我的女儿了,不再理你了。

这时候这个妻子就会想说,他发现了我的问题、我的缺点,所以现在他打算离开我了。但是不,我没有问题,我也没有缺点,我毫无瑕疵。所以,他才是那个有问题的人。然后说出来的话就变成了:不,我不想去看电影,为什么你不问问我想做什么,你从来都不会想到我,我简直难以置信,你这么自私,这么专制。


然后,我们能够做的事,是照顾好自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三不要包括:第一,不是我导致的。第二,不是我能控制的。第三,不是我能治愈的。就是你别自己承担那么多的责任。三要包括:第一,要避免一直为边缘性人格者撑腰。第二,要避免重蹈边缘性人格者的覆辙。就是你不能够被他影响,接受他的价值观,然后也变得这么极端。第三,要坚持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就是如果你不能够给自己找到一个良好的生活规律、环境,或者找到自己的爱好、对自己稍微好一点的这种方法,那可能你就会被他完全带进去,在洗衣机和高压锅里边转。


还有,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小心间歇性强化,间歇强化是对他人行为进行鼓励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什么叫间歇强化呢?比如你在家中对待边缘性人格者,他发脾气,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这叫间歇强化。就是有时候有对抗,有时候很顺从,有时候能够很好地解决,有时候吵好多天。这种感受就带来了间歇强化,而中间那种令他好的感受,会上瘾。这就是你要小心,不要给对方间歇强化。


2、学会设置界限,磨炼技巧


就是你得给自己设定一个保护的边界。设置界限,首先:辨识强烈情感反应的“导火索”。在和边缘性人格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有“导火索”。“导火索”一般来自FOG这三个来源。Fear是恐惧,Obligation是责任,Guilt是内疚。你可以学会向其他人求证现实,你觉得,这个人很明理,他的家庭过得很好,你去问问他,我是这样的人吗,或者我是不是特别自私,我是不是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向别人求证,而不要只听来自一个人每天的抱怨和怒吼。然后学会避开情绪反应,在对方情绪反应极大的时候,不要做出过多的回应。


其次:确定你的个人界限。什么叫给自己设置界限?就是如果你在家里边,天天被人不断地羞辱指责,你是有权利不接受的。然后,学会化解怒火和指责的沟通方式。大家可以看一下:《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掌控谈话》,这都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化解暴力和愤怒情绪的沟通方法。也就是你首先要学会平和地沟通。其次,复述,反馈,倾听。简单地把对方此刻的情绪想法复述出来。


3、自信清晰地申明你的需求


不要一味地做海绵。我们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有两种比喻。一种是海绵,一种是镜子。镜子的特点是你骂它,它就骂你,反射回去了。海绵的特点,是你说什么我都吸收。如果一个人在生活当中只是做海绵,你就变成了受气包。你的那个边界是永远无法建立起来的。所以,适当的时候,你也需要做镜子。


其次表达界限前,做好准备。一次从一个界限开始,从最简单的东西做起。可以和自己的亲友先做一些练习。就是如果你觉得很紧张,不知道怎么处理的话,你可以找一些朋友先练一练。然后,认清你的现实并坚持下去。


比如,有一个叫莎拉的女孩,她的妈妈每周经常给她打电话,而且打电话是长篇累牍,不停地抱怨,在电话里边说很多话。莎拉受不了了,就给她妈妈规定,设定了一个界限,说我一周只能够接你一次电话,我不能够接你太多次的电话。然后她爸爸就站出来帮她妈妈,说你怎么能规定你妈妈打电话的次数呢?!这个让你妈妈很伤心。

莎拉说,爸爸,我明白,对于我限制妈妈打电话这件事,你有不同的看法。我知道你们两个做事各不相同,但我不是你,我是我自己。而为了尊重我自己和我自己的想法,我需要把她打电话的次数限制在每周一次。而且当我听到让我难受的批评和责备时,我也不会乖乖地听着。然后莎拉后来就跟她的妈妈讲,妈妈,我知道,你不同意我限制你打电话的次数。我明白这让你感到很不安。你看,要理解,倾听。莎拉接着说,但是当我们在通话时,你对我的批评让我非常难受。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仍然是想要和你通电话的,但不想听你批评和责备我。我关心你,我想和你聊聊,我只是想让你能够尊重一下我。


最后,在设定界限的过程当中,你必须得要求BPD患者做出改变。要求改变的过程有这么几个步骤:第一个,描述。先说事实。第二个,表达。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第三个,申明。提出要求。最后,强化。然后学会应对对方的反抗,坚持自己的界限。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行为设计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记忆错觉》—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