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五大支柱,让努力事半功倍|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楠悦读 楠悦读
2024-11-26

本文字数8069,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本书作者付立平,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体中心校园健康教育计划绘爱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家庭教育专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讲师、学校讲师;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明星家庭教育顾问;深圳卫视《辣妈学院》家庭教育顾问。


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写作业磨蹭、成绩下滑、严重偏科、沉迷游戏、勤奋却低效……本书揭秘提高孩子自主学习力的五大支撑,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和学习抗逆力,挖掘孩子内心的求知欲,让孩子爱上学习,拥有受益一生的终身学习力。


我们按照书籍的结构,为大家介绍一下,一共分为5个章节。


01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


为什么作者会把学习的内驱力称为孩子的第一顶白色学习帽?作者认为,学习的内驱力非常重要,孩子学习必须要有自己的意愿,家长不能也无法强加给孩子。


很多家长经常会批评孩子,督促孩子,帮助孩子把学习时间安排的井井有条,找各种学习资料,但是学习效果还是不好,为什么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不愿意,他没有内在动力。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学习内驱力呢?


1、培养成长型思维


那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内驱力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去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的成长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不服输,认为个人能力能够通过努力获得;第二,不自卑,专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不自满,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这3个特点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


也就是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付出努力,见贤思齐,不断超越自我。遇到困难,遇到挑战的时候,他是愿意去接受挑战的。那我们要怎么样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的成长型思维呢?那就是在日常沟通中去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


比如,孩子这次考试考得不是很好,比如说数学考了八十分,你说:"你这次数学只考了八十分,你可能真的是没有什么样的数学思维,你在数学方面就是不太好。"

这个时候我们其实给到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就是他是没有数学天赋的。这个时候你在强调的其实是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孩子努力去做这件事情的过程。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通过"我看到"这个句式进行,比如,"我看到最近你放学回家之后,及时地进行了一些复习,但是我发现你的一些练习并没有做得很完整,你的错题还没有进行整理,如果你能够更好地去整理这些错题,更好地提升自己,我相信你下一次可能会做得更好。"


这个时候我们换了一个方式去说话,就是"我看到"其实进行的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描述的是孩子所做的这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指向于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


如果你经常去指向的是他的天赋,他会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他是有天赋的,在那件事情上他是没有天赋的,所以大多数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的时候,他会主动选择放弃,因为一旦他努力去做了这件事情,结果不太好的话,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的一种自我否定。没有天赋、在这方面不擅长,其实就是一个内在的自我否定,这对每个人来讲感受都不太好。所以大家在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多强调他的努力,而不是他的天赋。


那如果孩子这次考试考了一百分,很多家长朋友都会很自然地反应:"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太聪明了!"


那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跟孩子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是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这个结果很重要。打了一百分,意味着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爸爸妈妈会感觉很高兴。那对孩子来讲,其实这样的表达方式,也会带给他们成长型思维的形成带来一些阻碍和影响的。


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跟孩子说:"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回家以后能够及时地进行复习,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了梳理,并且整理了你的错题,所以你得到了这样好的成绩,真为你感到骄傲!"


那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我们指向于让孩子知道,他取得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了细致的努力,而我们提醒孩子,他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那也指向的能力是告诉孩子,真正有能力去做成这件事情的是孩子自己。


要减少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做对了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够直接跟孩子说"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你是一个撒谎的孩子"等等,我们往往去用一些形容词给孩子定性,而不是指向于这件事情,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产生一些偏差。


尤其是我们有时候习惯性打压式地去评价孩子,那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自我认知非常低,所以他们自我的能力感也就非常弱。那遇到困难,遇到挑战的时候,他自然就不会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态,也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的意愿。所以,我们真正应该说的是对"在这件事情上",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事论人。


2、 培养归属感、自主感、成就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对孩子来说,归属感来自父母无条件地接纳、认同和包容。


如果孩子在一个家庭当中,他感觉到他是被无条件接纳的,有足够的爱,那么在这个家庭当中,他是有足够的安全感的,那么孩子就会有归属感。一个有归属感的孩子,内心会相对来说更稳定,他会把他自己所有的能量用在自我成长上面,而不在一个惶惶不安的状态之下。


比如,父母经常批评指责孩子,经常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他所有的想法都在想着怎么取悦父母,或者说怎么样在家庭环境当中求生存,那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学习的上面投入的这种时间和精力,其实就是很有限的。


其次,自主感。自主感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的选择、决策拥有掌控力和决断力的感觉,可以直接理解为“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拥有实际掌控权”。也就是,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有掌控感,我想吃什么,想穿什么由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孩子没有自主感,就会影响孩子的内驱力,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完全感觉不到他自己要对任何事情负责任,他没有权利,他没有任何的自主权,那意味着他也不需要去承担任何的责任,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孩子有自主感。


最后,成就感。成就感是能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孩子自主选择是引导学习的第一步,而后续的学习过程则需要成就感的支撑。需要注意的是,成就感强调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感觉自己能不能做到。


很多家长在孩子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还要说你这做的还不够,还需要提高。作者认为,这样是错误的,因为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忽略孩子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本身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对孩子去确定他内在的能力,是特别重要的。


成就感并不是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用结果去决定他的成就感。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看到,尤其是作为父母,你要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他去进行了持续的练习等等,这个过程当中的每一点点的努力,每一点点的坚持和进步,我们都要及时地提出来,给予孩子鼓励。


当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这个努力过程的时候,并且用鼓励的句式表达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成就感。他会觉得说,我是一个可以坚持,可以去努力的孩子,我已经在一点一点做得更好,如果我还做得不足够好,那可能是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付出的努力还不够,没关系,我们可以付出更多的一些努力,最后去达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我们讲,有了胜任感、成就感的孩子,那么在未来,他就慢慢地积累了这样的一些自信心、对自己的良好的自我认知。


总的来说,形成学习内驱力最核心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去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去确认他们自己内在的能力,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可以""我是一个能够通过努力,去达成我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标的孩子"。有了这样的自我认知之后,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去主动付出努力。


02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跟情绪有什么关系呢?孩子在家庭当中有稳定的情绪,那他才能够把他的专注点放在他的学习和成长上面。可是如果在家庭当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在真正地解决问题,而是大量地在进行情绪对抗。当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我们的情绪对抗上面,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是没有办法去形成的。


1、大脑原理


我们的大脑分为,理智脑、动物脑(或者叫原始脑)和情绪脑。


原始脑,又称爬虫脑、本能脑。原始脑,包括脑干、基底核与网状系统等最核心的脑区。生存、身体维护、积蓄、统治、打扮和交配等行为都受制于原始脑的本能,是不经过理智思考过程的。原始脑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身体,保证自身的安全。


情绪脑,又称旧脑(大脑旧皮层)、哺乳动物脑、感性脑。情绪脑包围覆盖着原始脑。


理智脑,又称新脑(大脑新皮层)、灵长动物脑、理性脑。新脑指大脑的最外面皮层,分为对称的两部分,即通常所说的左右脑。新脑覆盖着整个旧脑边缘系统的上面和一部分原始脑,占据人类全脑重量的80%左右,集中了大部分神经细胞。新脑是掌管人类一切心智行为的思考中枢,主管语言、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等功能。它的主要作用是接收、过滤和转化信息,最后权衡利弊,做出相应行为表现。


那么他们怎么运作的呢?当我们情绪爆发,比如我们感觉到非常生气,感觉到非常愤怒、非常沮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脑就会传递一个信号给到我们的原始大脑,我们现在感觉不好了,我现在感觉不安全了,感觉到我们受到了攻击,这个时候你的大脑盖子就打开了,理智大脑完全不工作,那这个时候你所有的反应,都是你的原始大脑做出的反应。


原始大脑一般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会做出三种反应。


1.对打。我们判断一下,这个我们是能够对抗的,那咱俩就打起来。


2.呆住了。就是对方太强大,我看起来完全没有办法对抗,那这时候呆住了,你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无法思考,完全听不进去。因为他的理智大脑根本不工作,这个时候是原始大脑呆滞的这样的一个状态。


3.逃。逃的话那就是跑了,但我们的孩子有时候还逃无可逃,因为我们的家长会抓着孩子,不停地跟他进行这样的一个沟通,我们觉得我们在讲道理,但其实我们是在发泄情绪,在这样的状态下面,孩子也会是一个情绪脑和原始大脑去工作的状态,他们的理智大脑也不工作了。


长此以往,一方面,它会影响孩子的理智大脑的形成。一个人的学习,做出理性的逻辑判断,去学习更多的新知,那其实它都是通过理智大脑来进行的。孩子的理智大脑要到差不多二十五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善,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大量的时间是处在一个理智大脑不工作的状态,那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上的这样的一个能力。如果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家长天天去跟孩子进行这样的情绪对抗,我们是不可能指望孩子在学习上面有良好的收获的。


2、建立情绪自控


那怎么样才能去建立良好的情绪自控力呢?就是要学会去有意识地做情绪的积极暂停。比如,家里因为孩子的问题,鸡飞狗跳了,这个时候就要暂停了。作者在这本书里面,关于情绪的积极暂停,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情绪的察觉。我们要情绪诚实,现在我感觉很生气,这是很正常的。


第二,情绪的归因。这是我自己的问题。孩子惹你生气了,那只是一个诱发你情绪的事件,但真正产生情绪,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在感受。


第三,情绪的处理。就是我现在需要去我的情绪暂停角,让我自己感受好起来,比如说我们去听个音乐,去看会儿书,或者是刷个剧等等各种让我们自己感受好起来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慢慢地平静下来。


第四,安全感的确认。大多数孩子跟我们发生了情绪冲突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学习不学习。"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对孩子来讲,是一个情绪的威胁,那么孩子其实内心是非常惶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当我感受好起来之后,我会再回来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那当我们自己变冷静之后,我想大家其实就能够在孩子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他的学习问题上面,有很多的方法来应对。


03黄色学习帽:习惯自控力


孩子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自律的习惯,它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需要通过我们的引导和练习去形成的,尤其是孩子要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是自律的能力、规划的能力,让他们更加高效、更加专注地去面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自控力的时候,其实是指向于既培养孩子生活当中的自理能力,也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专注度,以及他们时间管理的能力。


在习惯自控力里面,家长们最大的一个挑战,其实就在孩子平时写作业特别磨蹭,不能按时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对于这一点,作者有一个小方法。叫日常惯例表。


日常惯例表其实是指向于让孩子知道,他自己的时间,他是可以自主安排的,他自己安排的事情,他是可以跟进去执行的。那么让孩子学会这样的技能之后,你会发现他在很多时候,就能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主自律的这样的一些能力。


日常惯例表怎么做?所谓日常惯例表指向于让孩子明确,他的时间是可以自己来安排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吃饭、睡觉、学习、娱乐、生活等等,那孩子可以去对他的二十四小时进行适当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


比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娱乐,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学习,学习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做什么等等。是让孩子通过日常惯例表,去产生他自己对自己时间的一个自主感。


而作为家长,我们要信任孩子是向好的,当然我们也要适当地去进行一定的提醒和跟进,但这种提醒是要讲方法的,不是上来就跟孩子说:"你看,你今天又打了好长时间游戏,你又说话不算数,你明明做了日常惯例表,可是你根本没有按这个去执行,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你这样说的时候,孩子就不会再对他自己的日常惯例表负责任,因为他觉得,你看,我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就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我爸爸妈妈并不信任我。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做的是适当地提醒,我们叫语气温和,态度坚定。语气温和,就是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不信任孩子,跟孩子进入到一个对抗当中,那最后事情肯定就是没法去做了。


那态度要坚定,就是要告诉孩子说,那既然我们已经做了这样的规划,你做了这样的安排,你就应该按照你的规划去做。日常惯例表安排完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孩子自己形成习惯的过程当中,它是可以去进行适当调整的。


那这样的话,我们帮助孩子跟进一定的阶段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会慢慢去养成一个自己做时间规划,自己去更好地跟进执行的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


04蓝色学习帽:学习竞争力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它是有一个运行机制的,它是有一些学习的特点的,所以我们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去应对他们的学习,在学习上面有更好的效果。


要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更好的学习能力,就一定要让孩子了解一些基本的、通用的、底层的学习方法,提升孩子的知识的留存率,在最后可以更好地去提升孩子学习力。一个核心的工具,叫深度的阅读力。


那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孩子去形成他们的阅读学习力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要培养孩子基本的阅读兴趣。孩子在九岁之前要学会阅读,因为在九岁之后乃至他的终身,他要通过阅读去学习。


那怎么样帮孩子在九岁之前学会阅读呢?要培养孩子的基础阅读兴趣。在你的家庭当中,是否有足够丰富的阅读的读物?其次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你是否有适当的引导方式?


1、KWL提问法


那是否有一个大家比较好掌握的一个方法?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叫KWL提问表,你可以根据这个表去提问孩子。


K(Known,已经知道)是什么呢?就是比如说孩子拿到一本书之后,拿着这本书,我们看着它的封面,我们先问孩子,你已经知道什么了?"或者说"看到这个封面,你已经知道什么?"


W(Want,想知道)。就是"那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你希望在书中知道什么?"那孩子可能就会想说,那我想知道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生活在哪个国家,她都做了哪些事情。那这是孩子想知道的。那孩子有了这样的一些问题之后,他就会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叫带着问题去阅读。


L(Learned,学到了什么)。就是"读完这本书之后,你已经收获了什么?你想知道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一些什么新的收获?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还有什么没有得到答案,而你又特别想知道的?"


2、注意事项


其实大家在生活当中应用这些提问方法的时候,也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第一,当你跟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设定答案。我们提出的问题,孩子在回答的时候,这个问题是没有对错的,因为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一个思维训练,而不只是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因为在阅读的感受、体验上面,它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


第二,不要随时地批评和打断孩子,要让孩子敢于胡说八道。就是无论孩子是怎么样的一个表达,我们都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觉得说我主动去思考,主动去表达,去形成我自己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的。那么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们就会慢慢形成自主性,我们叫有主见,就是他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特别重要的。


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经常有意识地去进行归类,进行总结,进行思考,那么他的学习就进入到一个理性的逻辑的学习过程当中去。


05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每个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学习抗逆力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困难。抗挫折的能力,尤其重要。


1、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当今时代,我们不太可能让孩子完全不去接触电子产品,因为他们写作业需要,还有听网课,他们也有适当的娱乐需求,包括社交的需求,他都会去使用到电子产品,所以没有办法杜绝孩子去使用。


其次,我们也不能够完全不对孩子进行约束。所以我们讲,要帮助孩子去抗虚拟感,第一是让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增加更多的亲密感和连接感。就是在家庭当中有其他的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跟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的互动,然后跟同学、朋友之间,有良好的互动。有现实互动之后,那虚拟世界对孩子的吸引力可能就会减弱一些。


要跟孩子去约定一个有限的屏幕使用时间,就是要帮助孩子去做适当的管理。什么时候可以用电子产品、大概用多长的时间。


其次是用这个电子产品干什么,比如用于跟同学和老师沟通。第三就是当电子产品不使用的时候,谁来管理、怎么管理、是否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和提醒。


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协商,关于这个有限的屏幕使用时间,我们不是用来管控孩子的,而是用来协助孩子的。我们是帮助孩子在自己没有办法自律的时候,遇到困境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怎么来支持他,让孩子知道,当你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给你提供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面有一个良性的行为习惯。


2、用爱和尊重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作者认为,抗挫折的能力是需要爱和尊重的。当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遇到困境、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能够无条件的接纳,那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当中,当他遇到各种挑战,甚至有可能犯错误的时候,他都有足够的底气,他不会害怕。因为他想的是,就算我做得不够好,就算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爸爸妈妈会帮助我,我有一个给我足够安全的家庭。


那怎么样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呢?第一个就是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我们对孩子真正的期待是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是我们一定要随时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要把时间放到二十年之后,甚至三十年之后,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身上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那么此刻你该怎么样做,才能帮助他去形成未来这样能力。


当我们把期待拉得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这种焦虑感会减弱很多,那你就能够去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因为每个孩子的天赋特点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需要孩子成为我们期待中的样子,我们其实是希望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真正能够成为的样子。


所以在生活当中,不要把孩子去跟他人做横向比较。因为这样会给孩子形成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只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尊重,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去成长,这样他们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的时候,就会更有底气,也更有能力去面对它、解决它,并且始终能够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状态。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有趣”有用吗?如何让“有趣”成为你的竞争力?|有趣

7个习惯,建立积极、健康、快乐的家庭|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如何改善沟通与人际关系?掌握不抱怨的技巧|不抱怨的世界

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提升自己的价值?你需要掌握这个模型|活出你自己

初为管理者,如何成功带团队?|10人以下的小团队管理手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