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重新思考

楠悦读
2024-11-25

本文字数6085,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重新思考》


本书作者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沃顿商学院组织心理学教授、连续7年获得学院“最受欢迎讲师”荣誉、硅谷明星导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TED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著有《离经叛道》《沃顿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等多部作品,作品的累计销量超过200万册,并被翻译成35种语言销往全球,演讲的最高观看量达2500多万次。“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位管理思想家”之一,《财富》评选的“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之一。


质疑和检验已有的知识或者现成的观念,就叫重新思考。有时候重新思考并不难。换衣服、换新手机很容易。有的时候特别难。质疑自己已有的想法的时候。


作者在书里告诉我们说:“当涉及自己的知识和观念的时候,我们通常倾向于感觉自己是对的,而不是实际情况是对的。”因为重新思考我们深信的事物,会威胁我们的身份,让我们感觉失去了一部分自我,而且跟怀疑带来的那种不适感比起来,我们更喜欢能带来舒适感的信息。


智力通常被视为思考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如今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重新思考和忘却已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技能。全球形势和政治的急剧变化,迫使很多人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观念和决策。然而,我们仍然喜欢待在确信的舒适区,拒绝怀疑带来的不适。我们更偏爱让我们感觉良好的观点,胜过那些需要艰难思索的想法。对于很多问题来说,智力并不是解药,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诅咒。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对自身的局限视而不见。


所以,作者说:“我个人最喜欢的偏见是‘我没有偏见’,有此偏见的人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客观。善于思考会让你更不善于重新思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01个人层面的重新思考


个人层面的重新思考,需要不断更新自我观点。


1、 四种思维模式


作者先告诉我们,人有四种思维模式,它更像是四种从业者的思考方式,分别是传教士、检察官、政客和科学家。


思维模式1:传教士


他要维护某种信念,他的工作是布道。他不需要论证,因为信念本身就是一个直觉判断,不需要用逻辑推理和事实证据来证明,就是你相信我就对了。


比如,父母会跟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意味着我不用跟你解释,你只要相信我就好。它的缺点是让你希望听话的对象,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更别说重新思考了。


孩子长大以后碰到问题,如果没有人指导他,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思维模式2:检察官


检察官一旦发现对方的漏洞,他就会发起攻击,他的任务就是证明对方有逻辑错误,证明对方说的是错的,以此来给对方定罪。


谁会有检察官的这种思考方式?球迷!一场足球踢下来,最懂球员、最懂球队、最懂战术的人是谁?根本就不是教练,是球迷。


球迷说出来一套一套的,赛前的分析、预测;赛中的攻击、谩骂;赛后的评论、非议,一场球踢下来,只要他支持的球队没赢,或者是没有赢到这个球迷期待的水平;或者即便赢了,场上踢得很难看,球迷永远不满意。所以,球迷更像是一个检察官,他们用检察官的思考方式,来看待一支球队和一场比赛。


思维模式3:政客


政客们演讲、握手、巡回演讲、争取选民的支持,他们的目的是赢得观众和获得支持。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就大肆宣扬;对他们的攻击,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去逃避、躲闪。政客愿意跟你共情,反正我能理解你,我很关心你,很在乎你。


比如,推销员。推销员比你还了解你,你吃什么、穿什么、什么类型、什么风格、什么色彩、什么剪裁更适合你,他说得头头是道,把你夸得跟花似的,你心花怒放,东西就买了。


作者提醒我们,当我们在拒绝重新思考的时候,这三种模式(传教士、检察官和政客)可能都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会陷入传教士、检察官和政客的模式而不自知,所以忘了重新思考,或者内心里抗拒重新思考。


思维模式4:科学家


科学家不看直觉,看证据。不仅怀疑对方是错的,也怀疑自己可能是错的。他不被裹挟、不从众。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真相。在科学家模式下,我们会在更清晰的逻辑和更强大的数据面前改变观点。”学习的目的不是重复验证我们已知的观念,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观念不断进步。如果知识就是力量,那么知未知就是智慧。


2、开放心态


作者告诉我们:“我们不必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开放心态。在某些情况下,传教士、检察官和政客模式也是有用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确会从更开放的心态中获益,因为在科学家模式中,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


“我知道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我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知道自大不是一件好事。那过度谦虚会不会导致我失去信心?不够自信?”


他是这样解释的:


“很多人把自信想象成一个跷跷板:自信一旦过多,就会滑向自大;失去太多自信,我们就会变得自卑。这是我们对谦虚的恐惧:我们可能会做出过低的自我评价。我们想保持跷跷板的平衡,所以进入‘刚刚好’模式,寻找最优程度的自信。但最近,我明白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谦虚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低程度的自信。是你对自己信任程度的反馈。有证据表明,自信不同于你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的方法。你可以相信自己在未来能够实现某个目标,同时保持谦虚的态度质疑自己现在的方法是否得当。这就是自信的‘平衡点’。”


作者告诉我们,有信心不代表着你质疑自己能不能实现那个目标,而是你要质疑自己现在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是那个最好的方法,这才是平衡点。


3、不断更新思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不断更新思想呢?作者说有两种方法特别有效,一种是让你的现在和过去脱离,另一种是让你的观点和你的身份脱离。


方法1: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脱离


重新思考的对象是什么?是你过去一直相信的那些简单的、让你舒适的、一直坚信的内容。


比如,书中提到达利欧对自己说:“今天我回头看我去年的样子,如果我没有得出结论说去年我可真笨、我可真傻,那就说明这一年我没学习到多少东西,我没多大的进步。”这就是让你的现在和你的过去脱离。现在的你和过去的你不是一个你,你如果这么告诉自己,就可以不被过去的你所持有的观念束缚住。


作者也告诉我们,其实当你犯错的时候,没有什么好沮丧的。你可以对自己说:“看我发现了什么。”还有,如果不断犯错能够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那么犯错本身就可以变得很愉悦。


我们的目标如果是找到正确答案,那犯错就意味着我们排除了一个错误答案,所以我们对犯错本身就可以很愉悦地接受。


方法2:观点和身份脱离


作者说:“其实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习惯用信念、观点和意识形态来定义自己。”“你是谁,应该是一个关于你最看重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关于你相信什么的问题。”


我最看重什么,我最看重事实真相、找到新方法、建立新观念,如果是这样,我面对错误就会坦然、就会宽容。可是如果“我是谁”是关于我相信什么的问题,当别人质疑我们所相信的内容的时候,其实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他在质疑我是谁”的感受,这威胁到了我的自我身份认同,我们就会反击。


02人际层面的重新思考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职场中,当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要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同部门之间往往一开始还心平气和,都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当方案当中有冲突,还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会变成人际冲突。


1、与他人共舞,启迪他人心智


作者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改变,怎么可能指望改变别人。什么叫重新思考?重新思考就是质疑和检验我们已有的观念,我们不能只是让别人质疑他已有的观念,而不质疑和检验我自己的,这首先不公平。如果我们要重新思考,那两边都得重新思考,我可以质疑已有的观念,不管这个观念是你的还是我的。


其次,最有可能说服你自己的人是你自己。


作者说,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们可以辩论吗?”这句话表示你愿意跟对方讨论,并且希望对方也这么做。如果对方愿意,那你们就开始讨论,然后大家都客观冷静地举出例子。


那如果这个时候对方说“什么证据也不可能改变我的观点”,怎么办?作者说:“那就停止讨论。再讨论下去就是人际冲突,就会变成人身攻击和互相谩骂。


2、如何让双方重新思考


比如,作者有一次公开的演讲,讲创造力的主题。他说:“有证据证明,贝多芬和莫扎特的成功概率,没有比他们的同行高多少,尽管他们都是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听众突然打断了他的话,说:“胡说,你在亵渎音乐大师,你什么都不懂,你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作者没有马上做出回应,他等了几分钟,直到休息时间,他去跟那个人接触。他说:“我很欢迎你对这些数据提出不同意见,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观点,我认为让人无法尊重,这不是我接受的智慧辩论的方式,你觉得呢?”然后那个人说:“不,我只是觉得你错了。”然后作者说:“这不是我的观点,这是我引用的两位社会科学家的独立研究的结论。什么样的证据能改变你的想法?”然后那个人说:“我不相信你能量化一个音乐家的伟大,但是我想看看那个研究结果。”然后过几天,作者真就把那个研究报告寄给对方了。对方向他道歉了。


03群体层面的重新思考


那我不仅仅持有自己的观点,我也多听听跟我对立的观点。这是不是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完备的格局、视角,让对事情有了重新思考的能力?作者说,不会。


1、复杂化对抗两极化


作者说:“在复杂问题上,仅仅看到另一方的观点是不够的。我们的头脑越发达,我们的心态越开放,就越容易能够理解复杂事物的多面性。


作者告诉我们,咱们容易把事物分成两极(黑白、对错),是因为这样效率高。节约能源是我们人的一种本能,什么东西简单,我们就喜欢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所以因为简单、节约能源、节约能量,我们就更愿意接受两极分化这种简单的分类法,因为容易理解。


那作者说,这样容易失真,让我们变得离科学家越来越远。那怎么办呢?就是让议题复杂化,我们来全面展示某个议题在各个角度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有科学依据。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读到只呈现对立观点的文章时,他们只会更加捍卫自身观点,而不会对相反观点感兴趣。但若读的是复杂化的文章,那么他们对共识性观点的评论数量将是自身观点的两倍。”


2、应用重新思考


作者在书里边给我们举了很多例子,有了重新思考的能力,我们能避免重大的失误,我们能获得意外的成功,能获得成功的人际关系,能改变别人,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理性,让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近。


比如,我们的职业选择,如果我们把职业和身份分开,我们会不会重新思考我们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我非得在这个岗位上才是有分量的人吗?如果离开了这个岗位,那我还是有这个分量的人吗?我们经常会这样拷问自己,会质疑自己。所以有的人那么贪恋权力,有的人会用社会地位、职业、等级来给自己贴标签,来刻画自己的社会形象。那如果我们追求的那个目标是真相、真理、真知、进步,我们还会这么思考吗?


而且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有两套系统在争夺对我们这个人的控制权,我愿意跟别人讲道理,不会讲着讲着就跟对方吵起来,变成人身攻击,那我们需要建立重新思考的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大数据时代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数据时代

如何科学吃糖,让身体更健康?|戒糖

3个步骤重塑亲密关系|关系的重建

人人都需要学会的健康知识|吃货的生物学修养

如何做到美食和身材两不误?掌握“十个原则”|减肥不是挨饿而是与食物合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