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段清贫而激情燃烧的岁月

郝晓东 啃读者 2022-04-17

 


三亚,凤凰机场,虽是初秋的清晨,但温暖如春,空气湿润。南航波音747静静地趴在停机坪上,登机的旅客鱼贯而列,我站在最后,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登机相片,作为纪念。

2012年10月10日,这一天,我离开生活、工作了两年的海南岛。

这熟悉的椰树、橡树、榕树和蓝蓝的海水、沙滩......在不久的将来会渐渐成为梦中依稀的回忆。

此生定将重返,但何时呢?一年,两年,还是十年,乃至更久?

不知道。

坐在机舱里,耳边嗡嗡声。闭目,一幕幕画面如镜头在脑海呈现:

和韩仕元校长在农家乐钓鱼的惬意,吼一曲《再见》后的潸然,中秋节在陈求仁校长家吃海鲜的温馨,山上老伯送到栅栏门口的不舍,张忠局长老家(海边渔村)弥漫的咸咸的空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午做红烧肉,添加花椒、八角时,想到,最香的东西都是以最苦的东西为佐料做成的,生活亦如此。

如果说苦,五指山两年的确很艰苦。从最初的蚊虫叮咬,酷热难耐,到后来胃口对米饭条件反射式的拒绝。一床一椅一桌,一台电脑,几十卷书,基本就是全部的财产。比生活艰苦的是一个人的孤独,尤其是刚到海南时,没有一个熟悉的人和朋友,举目无亲,如处异域。几百个日日夜夜里,唯有一本本书陪伴。家里平静还好,一旦孩子家人有个头疼闹热,我在这边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而没有任何办法。

好在喜欢阅读的人是不怕寂寞的,如此清静的时光恰是阅读的黄金机会。



五指山的两年生活最大特征是:纯。

没有任何家庭负担,没有人事的纠葛。工作上没有任何阻碍,也没有家务的牵累,工作、生活、阅读为一体,工作就是生活,阅读也是工作。你可以任意用整快整块的时间来凝思、遐想,来创作。很多创新的思路和点子都是在这样的遐想中产生的。在这种如小葱拌豆腐一般清爽利索的日子里,往往接连数日,从早到晚,六点多起床,到晚上十二点,一天中除了下楼吃饭,全部沉浸在阅读的享受中。那时,我对学生说,能有如此大块并不受干扰的时间来阅读,是非常难得的,所以我很珍惜。今天返回来看,确实如此。

不仅自己读,也带动学生一起读。我每到一所学校,就从车上取下《给教师的建议》,和学生一起共读。然后沉潜到教室里,听课、研课,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就这样,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来阅读寻求答案,然后将阅读中的收获很快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生命宛若清泉般鲜活,吞吐吸纳,酣畅漓淋。间或与学生在青山绿水雾霭中垂钓、烧烤、野炊,和各位兄长畅饮、打球、引吭高歌,不亦快哉!



海南两年,最大的感受是看到了自己另外的可能性。从寒暑分明的黄土高原跋涉到了四季如春的南海之岛,稻米、鱼虾代替了小米、白面,拖鞋T恤替换了皮鞋夹克。从一个整日埋头在校园教室里,一心只念“高考经”的语文老师,转变为专注小学教育并与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协调、联系的行政人员。角色的转变带来思维的转变。一开始的调整是艰难的,但慢慢熟悉而且得心应手时,回头来看,会发现:哦!原来我还有能做好这种工作的潜质。其实,真正发现自己是很难的,当你囿于一种环境,逐渐适应了一种生活节奏,培养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和应对方式,也就遮掩了自身其他的可能性。生命的潜质就如胳膊上的肌肉一样,你磨练哪块,那块就厚重、结实。角色的转变,专业的调整,逼迫你得调动出生命中过去隐藏的那部分潜质,不断和各种各样的人沟通、协调、言说,不断翻开一本本过去从未涉及的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书籍啃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现了世界的深邃,生活的多姿,也感受到了自身生命的丰富。

海南两年最高兴的,是重新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在网师人的引领下看了不少书。坎贝尔回忆年轻时在森林里隐居,“什么都不做,只管看书、看书、看书,一共看了五年”,“每天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四小时,其中三个阶段都是看书,一个阶段是自由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而且是一本一本地读”,每天早上八点起床,晚上十二点就寝,每天阅读九个小时。

我的阅读和其类似。

两年时间,购买了几千元的书籍,阅读量比工作以来前十年的总和还要多。最主要的是,这种阅读不是泛泛的涉猎,而是围绕主题的系统阅读,对教育经典的钻研啃读,从一个名家牵扯出另一名家,从一本好书探寻到另一本好书,从一个观点启发到另一个观点,是阅读让生命保持了豁亮。在干国祥、魏智渊老师的引领下,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上,搭建起了初步的理论系统和框架,当然具体内容的充实,需要交给岁月了。


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的生命密码和潜质,清晰了自己的价值归宿,明白了自身的优势,当然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解决了“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成什么”的困惑。

最大的启发的是改变了对生活和世界的基本看法。这个世界有阴就有阳,有白天就有黑夜。如果紧盯着黑暗,内心就会一片漆黑、寒冷,而如果向着阳光的一面,内心也充满温暖和力量。重要的不是你发现了什么,而是你愿意成为什么。你是什么,就能找到什么。与什么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一塘淤泥并不妨碍莲花的绽放,反而是最好的营养。只要内心建立了“根本的信任”,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很欣赏这句话:看透这个世界,但依然爱它。

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的学生和黎苗孩子有了进步和变化。四批实习支教学生,从最初的二十余人,发展到后来五十多人,从最初教几个班级到后来占据了五指山市农村小学班级的三分之一份额。这些班级的绝大部分保持着第一名的成绩,这种对当地教育的促进,对黎苗孩子的改变而带给我的幸福是妙不可言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幸福感也是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之源。四批共150余名大学生在两年的实习支教中,听课、研课、共读、研讨、记工作微博,写工作简报,开展主题活动,一学期的日子充盈饱满,不仅达到了支教的目的,也达到了在实际中学习锻炼成长的目的。一个个看似琐碎但充实的日子,也积淀了我和每一名大学生深厚情感。当听到许多孩子、家长、老师、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对实习支教工作的肯定和赞扬,是我最大的幸福。



最有价值的是对做事的认识。不论在任何岗位,任何组织,关键是要实实在在做一些事。在五指山的两年中,如果按照单位的要求,我的主要工作是带队管理,而实际上,我大量地承担了指导的角色。而且,远离母校,也没有多少人监督考核,一切工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安排。工作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一种责任感,和追求生活的有意义和充实,当然也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系。我曾经对大学生说,我所看重的不是你言说如何漂亮,构思如何宏大,表态如何诚恳,最终,我看重的是你以何样的姿态做事,做了多少事,做成了多少事。要让事实来说话、呈现,而不是用嘴。为什么,我们实习支教队在五指山广受赞誉、欢迎?不是我们善于应酬,善于处关系,更不是我们做了什么丰功伟绩。究其原因,只不过我们在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扎扎实实做了几件事。任何组织,任何领导,都需要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人在做,天在看。许多的自以为的取巧、小聪明,实质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当然,更快乐的还有收获了丰厚的友谊,张忠局长,黄朝南书记,云健副局长、伍庭山副书记,马哥(马忠释主任),曾大姐(曾思英主任),六位校长潘东升、韩仕元、陈求仁、陈涛、黄生、黄泉,南圣食堂阿姨和陈老师,番阳好兄长王华,幼儿园两位园长,水满王雄健校长,还有诸多在一起打球的好兄弟,教育局办公室“三剑客”,在畅好一层楼上居住的小伙子们,一百五十余名实习支教大学生......

两年来备受诸多兄长的照顾与关心,每每回想起来,感激,感动,感慨!

2012年年初,在一篇文章里,我曾写道:回首往事时,你不得不承认恰恰就是哪些孤独、艰苦、苦闷、忐忑,象刻刀一样雕琢、塑造了你,甚至可说是成就了你。

的确如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