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孙忠娟、卢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作者简介
孙忠娟(1985—),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燃(1999—),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摘要
数字化转型正在冲击和颠覆传统市场,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主题。基于文献综述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与测度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比分析,并提出包含驱动前因和能力中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机制,包括数字资源驱动型和非数字资源驱动型两条路径。在数字资源驱动型路径中,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作为关键驱动前因,通过数字动态能力中介机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非数字资源驱动型路径中,政府支持、环境因素、意义构建、组织多元化管理和政治关联等非数字资源作为驱动前因,通过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态能力等中介机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可以深入拓展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测度、群体转型差异和实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数字资源;数字技术
引用格式
孙忠娟,卢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25(6):93-108.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工业世界逐渐转型成为数字世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明确指引和强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成为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现有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研究结果的整合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技术驱动视角、数据驱动视角和组织变革视角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探讨和诠释,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对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研究也缺乏整体把握。另一方面,现有研究多基于单一理论进行分析,缺乏对数字化理论体系的整合和基于中国情境理论对数字化转型支撑的探讨。此外,虽然已有研究对数字化转型所需资源、影响因素和转型过程进行了探究,但是对转型驱动前因、中介机制尚缺乏整合探讨。对此,本文基于“是什么”和“如何做”的逻辑思路,从微观企业层面系统梳理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为持续推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启发。二、创新之处
首先,本文对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与测度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初步厘清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内涵和基本特征,同时提供多种测度方法,有助于准确理解和度量数字化转型并为建立统一的概念框架提供基础。其次,将数字化转型置于理论框架中,探讨数字化理论基本体系和中国情境理论支撑体系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作用,为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论依据。再次,通过对比不同类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揭示数字化转型的个体化差异。以上研究从多维度剖析诠释数字化转型“是什么”的问题。最后,基于彭罗斯(Penrose, 2009)“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研究范式提出包含驱动前因和中介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机制,回答数字化转型“如何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持续深入发展。三、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结论本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特征与程度测量、数字化及中国情境理论支撑体系、不同类型企业的差异化转型特征以及数字化转型实现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与系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具体如下:第一,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现有研究主要从技术驱动视角、数据驱动视角和组织变革视角进行探讨和诠释,本文将企业数字化转型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和数据资源分析,使企业的多重属性(如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商业模式、与其他行动者的连接方式等)产生重大转变,从而能以一种更有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的的过程。对于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测度,现有研究主要从数字化基础设施、组织文化和业务流程、数字化生态发展视角构建数字化成熟度模型,不同视角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度量的侧重点不同。
第二,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字化理论基本体系和中国情境理论支撑体系。数字化理论基本体系包括数字平台理论、数字生态系统理论、数字架构理论、数字集成能力理论和数字经济情境下的动态能力理论;中国情境理论支撑体系包括和谐管理理论、非对称创新理论。两种理论体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引领和指导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第三,产权性质差异会带来不同的数字化转型表现。由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所有制、资源基础、经营目标、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其数字化转型表现也有所不同。现有文献主要探讨两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治理效应和创新效应方面的差异化表现。研究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更显著的治理效应和创新效应,但在经济效应方面,研究结论存在分歧,两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经济表现还需根据特定研究情景进行分析。
第四,在数字化转型实现机制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前因包括数字资源和非数字资源。在数字资源驱动型数字化转型路径中,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驱动企业建立集数字感知、数字捕获和数字转型三位一体的新型动态能力,以此作为资源驱动成长路径中的关键中介机制,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在数字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财务绩效和在管理效率和生态合作方面的非财务绩效。在非数字资源驱动型数字化转型路径中,政府支持资源、外部环境资源等驱动因素通过建立融资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态能力中介机制,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和经营绩效以及在环保责任等方面的非财务绩效。
(二)未来展望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可以从数字化转型水平测度方面、不同群体的数字化转型对比方面以及数字化转型驱动前因和过程机制方面进行拓展分析。第一,细化对数字化转型水平测度的研究。一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水平,二是建立统一的评估框架和标准,三是融入中国情境因素。第二,探讨不同群体间数字化转型的特征对比。一是针对产权性质差异展开案例对比分析,二是针对国别差异进行研究分析。第三,深入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前因与过程机制。一是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驱动前因的组态分析,二是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的跨层机制,三是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的时间序列研究。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第93—108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新增目录链接功能,敬请扫码体验!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