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研动态 |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了环境药物残留在珠江河口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潜在生态风险

阮悦斐 南方海洋实验室
2024-12-04

药物作为新型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研究发现药物在自然水体中无处不在,且环境浓度接近甚至超过毒理研究的有效浓度;抗生素更是因为能够引发抗性基因而成为了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国家出台政策对我国抗生素的生产与使用进行规管、近几年新冠疫情对药物使用量上的影响以及我国持续升高的药物使用量等等因素都可能影响环境水体中的药物浓度。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代表性的经济体,为有效评估环境药物在该地区的持续排放对其周边海域所带来的生态风险,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的首席科学家、香港都会大学校长、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林群声讲座教授团队考察了2020年洪季珠江河口八大口门及其周边海域水体中的环境药物残留情况(图1),发现当前精神类药物和抗生素的水体浓度未至于会对当地水生生物带来生态风险。以水文软件模拟估算了脱水红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的环境容量,发现这两种抗生素在珠江海域的入海通量分别达到了其环境容量的30.8%和6.74%(表1),环境压力属于较低水平。该研究还评估了潮汐大小对环境药物在从入海口到河口湾的迁移影响,发现包括喹诺酮、大环内酯、四环素抗生素及精神类药物等在内的多类药物容易吸附于水体颗粒中,并在入海处沉降在底泥中,而磺胺类抗生素则容易受到潮汐大小的影响而从底泥中重新释放并迁移扩散至河口湾。研究还发现,虎门水体中的磺胺二甲嘧啶浓度较其他口门高得多,其源头很可能是虎门附近高密度的养猪场的排放。


研究成果于2022年7月在环境领域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目为“Source apportionment, hydrodynamic influence,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of pharmaceuticals in a microtidal estuary with multiple outlets in South China”。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林群声讲座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吴荣本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团队首席科学家林群声讲座教授和团队骨干成员阮悦斐研究助理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


图1. (a) 八大口门水体(上)和底泥(下)中不同药物的浓度及检出率;(b) 八大口门水体(上)和底泥(下)中不同药物的占比;(c) 河口海域表层水体(上)、底层水体(中)及底泥(下)中药物总浓度的空间分布。


表1. 珠江河口中脱水红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的环境容量及环境压力估算


该研究得到了南方海洋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科研经费、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等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est.2c02384(阅读论文请点击”阅读原文“)

nfhy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案:南方海洋实验室

图片:南方海洋实验室

封面:南方海洋实验室

编辑:刘晓平

初审:吴加学、林群声

审核:漆姗姗

审定发布:刘梅

往期阅读

我实验室牵头在广州成功主办“珠江三角洲思贤滘体系科学前沿与重要应用专题研讨会”

06-21 新闻速递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在邻苯二甲酸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1-12-13 科研动态

我实验室南海海岸带变化与物质迁移创新团队指出全球气候变化下海岸湿地修复前景乐观

21-11-17 科研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海洋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