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粤港澳大湾区“施工图”发布,广佛携手打造大湾区核心极点

南方都市报 湾区高楼迷 2022-11-13

广州珠江新城CBD。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意见》提出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广州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基础深厚,在湾区产业发展未来面临重大机遇。

1. 广州新材料被“点名”做强

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以广州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智能汽车、绿色石化。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依托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形成若干产值超万亿元的新支柱产业。

广州在2017年发布《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产业、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时尚创意产业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5%。

2019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创新成果展。

广州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8年广州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八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8.0%,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0.5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23%。

从数据可见,经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广州的新兴产业增加值正朝着高增长和高占比的目标迈进,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意见》特别对广州新材料“点名”:以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江门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等为重点,在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方面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新材料基地。

2. 港澳金融保险机构可进入南沙

在金融业方面,《实施意见》特别提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市金融业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广州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意见》明确要推进广州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

对广州利好的还有特色金融产业和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探索设立服务绿色企业的现代绿色金融服务机构,研究设立以碳排放为首个交易品种的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在外资准入方面,《实施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实施纲要》提出,拓展广东各城市与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创业、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积极引进港澳优质公共服务,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湾区内地发展的配套政策,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广州在文化交流和旅游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湾区中将承担对外文化交流门户和邮轮游艇创新通过形式的试验区功能。

1.广州将成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实施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首先是近期炙手可热的从化马术场。加强香港与广州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在进出境检验检疫和通关等方面合作,推进马匹运动与相关产业发展。

从化马匹运动训练中心。

据了解,从化区马匹运动训练中心是粤港合作框架下的重点项目,是内地最大规模、最高标准、最为完善的国际马场类综合体,也是全国唯一具备举办国际马术比赛条件的赛马场,拥有世界级的设施。从2018年开始,香港马会现役赛马可正式入驻从化马匹训练中心。从化海关对香港马会马匹采取“一体化”通关检疫监管模式,利用新开发上线的“粤港往返赛马检疫电子监管系统”对马匹跨境运输全程监控,跨境通关时间压缩三成以上,保障马匹通关安全快速。

《实施纲要》对珠三角多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给出明确定位,如广州的定位是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2. 坐邮轮、游艇到广州,出入境手续将更方便

为构筑休闲湾区,《实施纲要》提出联合港澳共建深圳太子湾、广州南沙湾、香港启德港邮轮母港集群。一方面,广东省支持深圳、广州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进一步增加国际班轮航线,探索研究简化邮轮、游艇及旅客出入境手续。研究探索内地邮轮旅客以过境方式赴港参与全部邮轮航程。推动划定游艇自由行活动水域,建立高效便捷的游艇自由行管理机制。

俯瞰南沙客运港。

据悉,位于南沙湾的广州国际邮轮母港将于今年10月前投入使用,不仅能为广州的邮轮旅游业带来全新的机遇,更将配置便利化的邮轮、游艇通关设施,以此实现大湾区内邮轮、游艇往来通关便利化,从而推动湾区水上旅游的发展。

此外,《实施纲要》还提出支持广州南沙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当中不少内容提及深入推进各城市营商环境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程度与通关便利程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把南沙、前海、横琴打造成对外开放的门户,并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

1. 广州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新出彩。

近年来,广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举措显著,广州市发改委去年和今年分别出台了营商环境1.0和2.1版本。1.0版本深入推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环境等三大改革试点,以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南沙自贸区、空港经济区等三大区域改革创新带动全市营商环境水平整体跃升,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产权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六大改革举措部分“走在全国前列”。

商户在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自助办理商事登记。新华社发

2.0版本聚焦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环节,共提出43条任务举措,可概括为“打造1个全国领先的‘智慧政务’平台;广州高新区(黄埔区)和南沙自贸片区争创走在前列的国家级试点示范区域;推进10大重点领域营商环境攻坚工程”,不仅包括开办企业和项目审批的前置事项,更强调要功课企业在获得水电气和获得信贷、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贸易等环节的“硬骨头”。

《实施意见》强调要积极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和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区域整体营商环境。

广东省将推动大湾区内地在产业、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一体化。支持开展大湾区内地跨行政区经济合作探索,推进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

广东省将支持广州、东莞等开展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深圳、广州开发区创建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广清一体化为示范,推动环珠三角地区与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广梅产业园等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开展高水平对口帮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 自贸区将成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实施意见》提出,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统筹抓好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3个片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此外,广东省还将研究向片区下放新一批省市级管理权限,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争取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研究制定广东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营造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先行区。推动全球报关服务系统、全球进出口商品质量溯源体系、粤港澳自贸通等重点制度创新事项落地实施,加快发展离岸贸易、国际分拨、中转集拼等新型贸易模式,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和国际贸易中心。推动将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范围扩大到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片区,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意见》提出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自由贸易通道。

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与港澳

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

《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发展一批特色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1. 南沙: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

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将在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方面发力,高标准推进广州南沙城市规划建设,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集聚粤港澳现代航运服务资源,发展航运服务业和邮轮游艇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将高标准建设南沙国际金融岛,逐步引入国际金融论坛运营总部、各国常设金融机构驻广州总部等重点平台。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将打造成为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引领示范区。

2. 中新广州知识城:打造与港澳营商环境对接合作体系

中新广州知识城。

中新广州知识城将高质量推进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和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在知识城复制推广,打造与港澳营商环境对接、经济发展协同的合作体系,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强化与新加坡全面合作,推动知识城先进制造业与新加坡工业4.0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价值创新园区集群,打造知识经济发展新高地和中新两国创新合作新标杆。

广州—佛山发挥强强联合带动作用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广州和佛山要强强联合,发挥带动作用。根据科技部公布的《2018年度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数据》,广州2018年输出技术12058项,成交额703.69亿元,多于吸纳技术的10323项,成交额444.27亿元,对比深圳2018年输出技术远少于吸纳技术,更能看出广州技术外溢的情况比较明显。从技术成交额计算,广州市平均每项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583.6亿元人民币,在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高位水平,与深圳相当,说明全国市场对广州技术输出的认可度高,价值评价高。

在佛山举行的第四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广州的技术资源,助力了佛山的产业转型,双城协同发展。佛山市市长朱伟也曾公开表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将与广州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共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根据佛山官方提供的数据,2018两地地区生产总值已高于3.29万亿元。发达的制造业是广佛两市的共同特点。2018年,广州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倍,工业投资增长50%;同期,佛山新签约投资超亿元内资项目462个,计划投资3039亿元。今年,广州提出着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佛山也宣布将大力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携手港澳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对珠三角九市和港澳加强合作基础性研究方面做出了诸多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北段和南端的两个城市,香港和广州的发展轨迹有着交集之处,两个城市的第三产业均占据重要产业地位、具备较好的交通枢纽功能。在科研合作方面双方已有了深度合作。从早期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到近期香港科技大学宣布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科院也将在香港设立院属机构,为科创协同奠定了基础。

港珠澳大桥。

近日,广州市科技局官方网站公布的《广州市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征求意见稿)》中穗港澳科技合作是征求意见稿的重要部分。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开放优势,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强与内地城市协同合作,打造高层次双向开放创新新格局。到2021年末,国际高水平合作伙伴25家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0家以上,与港澳共建协同创新平台10个以上。

此外,要健全穗港澳科技合作联络协调机制,探索实施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流通的政策举措。面向港澳开放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允许具备一定条件的港澳高校、科研机构牵头或独立申报市科技计划。协同推进市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允许项目资金直接拨付至港澳两地牵头或参与单位。与港澳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完善跨境产学研合作机制,打通穗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探索在南沙成立粤港澳科技合作特区,打造内地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的示范基地。

采写:南都记者 赵安然 任先博 尹来

摄影(除署名外):南都记者 陈成效 陈辉 黎湛均冯宙锋 何玉帅 马强郑仲 吴进


 延伸阅读 重磅!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到底怎么建?这张图说清楚了!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大设计产业集群!广州设计之都全面动工建设
广州高新区集团再签总部项目,黄埔科学城入口将崛起高端写字楼!
全国知名省级媒体产业总部或将落户黄埔鱼珠,建240米超高地标
260米超高双子楼地标!广州东部交通枢纽新塘站已正式挂牌,看看全新面貌的新塘
未来应如何促进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都在这份报告里
广州恒基中心项目最难逆作法施工完成,现场探秘
玻璃幕墙也能发电?广州天河区CBD出现了这项“黑科技”
哇…广州TOD国际新城的新东站进展神速,即将挂牌
花都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新地标——广州融创文旅城正式启用
珠江新城的城建炸爆天 !“龙舟水”退场,放晴的广州美得像一幅画卷
花都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新地标——广州融创文旅城正式启用
琶洲被认定为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区!
过万平米空中花园+百米高眺望平台,广州这里要大变
250米地标!投资60亿,广州南沙这个TOD也太...新鸿基将在庆盛建大型商业综合体
投资79亿元!广发总部、中国人寿大厦即将开建,广州国际金融城越来越有“金融味”
266米!已封顶的这栋高楼挺起“番禺之巅”
广州大坦沙岛本月将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白鹅潭国际金融中心破土动工
投资100亿!广州建穗港澳出入境大楼,1.5小时到港澳

广州建成世界最大垂直绿化项目,重新定义建筑立面!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为“大湾区高楼迷”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报料、合作等联系:2930978296@qq.com


重要提醒:进入公众号,私信回复城市名称,可查看该城市的超高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