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空中造楼机”!超高层建造神器4.0时代


专注超高  立足湾区  面向全国  纵横全球 


5月21日,人民日报在微信中提起了去年“中国制造日”时,各大中国制造企业开启“忆当年”模式,回顾中国制造发展史。文中这样报道了由中国建筑研发的“空中造楼机”——
这最新一代的“空中造楼机”,正是中国首创央视曾在去年介绍过,它最牛的实力就在于,顶升力达到4000多吨,能让建筑施工在千米高空如履平地,在8级大风中平稳进行。而4天一层的施工速度,更是让国内外惊艳


你知道吗,让国内外惊艳的空中造楼机”已经到了4.0时代!这样的超高层建造神器,中建团队是如何研发制造的?

第一代:低位顶模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经历了多次升级,从传统的搭设脚手架到滑模,再到爬模、提模,施工机械化、标准化、高效化程度不断提高。


进入新世纪,超高层建筑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不仅要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还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传统模架难以满足要求。如何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情况下提高建设速度?
2005年,中国建筑参与高432米的广州西塔总承包施工。该工程平面呈类三角形,外周边由6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总工期仅1007天。若采用传统施工技术,要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谈何容易!

▲建设中的广州西塔


面对严峻挑战,项目研发团队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将施工竖向结构的模板和挂架悬挂在钢平台以下,采用大行程、高能力、支承在剪力墙预留洞处的液压千斤顶顶升钢平台,带动模板与挂架整体同步上升一个高度,完成上一楼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
第一代顶模——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由此应运而生!这正是“空中造楼机”的前身。
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第一代顶模技术显著提高了超高层施工工效。广州西塔核心筒建设速度最快达到两天一个结构层,总工期缩短280天。


第二代:模块化低位顶模
尽管第一代顶模具有诸多优点,但标准化程度低、难周转、成本高,同时具有一定安全风险。
困难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2009年,中国建筑成立攻关小组,依托福州世茂国际中心项目,在周转性、适应性、安全性三个方面重点开展攻关。
为提高顶模对核心筒变化的适应性,研究人员为顶模应对核心筒结构变化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为提高顶模设计的安全性,他们为施工中的“误操作”提供了安全保险。

▲建设中的天津117大厦
基于顶模施工环境下的不同工程,研究小组还寻求了垂直运输设备与模架衔接、协调、配合的最优方案,这些设备包括塔吊、电梯、混凝土泵送等。同时,他们还创新了标准化组件,有利于顶模由创新设备向定型成熟的产品迈进。
最终,成功研发第二代顶模——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
第二代顶模将整个模架“拆分”为由多个标准组件组成的装配式结构,从而实现模架在不同项目间的周转使用,大幅降低成本。
该技术在福州世茂国际中心、福州宇洋中央金座、无锡国金中心、苏州国金中心、镇江苏宁广场、重庆国金中心、天津现代城、天津117大厦等工程建设中大显身手,施工总建筑面积超350万平方米。
▲建设中的福州世茂国际中心


第三代:微凸支点顶模
伴随建筑高度与建造难度的不断提升,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不足日渐显现:整体抗侧刚度不足,承载力有限,置于核心筒内的支撑立柱、箱梁与塔吊、电梯的站位协调复杂。
为弥补不足,中建团队一举打破传统设计思路,利用核心筒外侧墙体表面2-3厘米素混凝土微凸构造承力,单个支点承载力达400吨。
这种设计除了可以使承载力、整体性、抗侧刚度、内部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空间得到显著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高效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实现了飞跃。

▲建设中的武汉中心
2012年,在时为华中第一高楼、高438米的武汉中心项目上,第三代顶模——微凸支点智能控制顶升模架首次应用,最大高度27.8米,竖向横跨3个半结构层,实现了钢筋绑扎层、混凝土浇筑层、混凝土养护层分层流水施工。
长35米、宽35米的顶部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施工空间和材料、机械设备堆场。同时还专门研发了智能综合监控系统,顶模体系的运行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顶升液压系统的推力也大幅提升至2400吨,可以将3万名成年人同时顶起。
第三代顶模先后运用于武汉中心、深圳华润总部大厦。

▲深圳华润总部大厦

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
创新无止境。在第三代顶模的基础上,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验,中建团队研制出了升级版“自带塔机微凸支点智能顶升模架系统”,即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

这是全球首次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机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了塔机、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并将核心筒立体施工同步作业面从3层半增至4层半。

通过塔机与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突出解决了塔吊爬升与模架顶升相互影响、爬升占用时间长、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约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难题。
以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项目的“空中造楼机”为例,自带的2台M900D塔吊相比常规塔吊安装方式,可减少塔吊自爬升28次,节省塔吊爬升影响的工期约56天,减少塔吊预埋件400吨。

▲建设中的北京中国尊

“中国尊”集成平台采用封闭式全钢结构,平台面积1600平方米,施工荷载2300吨,工人置身其上,如履平地,可同时进行4层楼、多个工种流水作业,可抵御10级大风,完全不用担心高空坠落的危险。
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北京“中国尊”、武汉绿地中心、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


▲建设中的北京中国尊
延   伸   阅   读

中国这些地标建筑都是外国人设计的,难道中国没有设计人才吗?

中国城市GDP百强榜出炉!大湾区城市表现抢眼!(附完整榜单)

【视频】大国重器空中造楼机,应用于“武汉绿地中心”项目

最新!2019全国摩天大楼排名:深圳第一,香港第二,广州第五,大湾区厉害了!

新一线城市“争夺”总部企业正酣:最高奖励1亿,挑战北上广深?

小米、腾讯、阿里、京东强势进驻世界500强!  哪家总部设计更强悍?

超燃!江河幕墙狂揽多项海内外亿级标! 附多幢超高层大楼

美国建筑评论家采访中国建筑家马岩松,国际顶尖的建筑思维碰撞

世茂砸500亿建第一高楼,许荣茂的“第一高楼”梦

带你看看2019中国各城市高楼排行榜

世茂的地标野望

一线城市地标建筑7成出自境外设计师之手,本土设计公司如何突围?

探访武汉第一高楼:中国超高层建筑背后的科技力量

中建三局成都绿地中心468项目“空中造楼机”亮相央视

中国中铁又建区域新总部,还要建遍全世界!

突飞猛进:图说中国18座城市最高建筑之变

中国智慧“点亮”世界第一高楼

摩天楼不是最高,却是公认的全球最佳天际线,果然名不虚传!

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建筑——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迎来20岁生日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为“大湾区高楼迷”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报料、合作等联系:2930978296@qq.com

重要提醒:私信回复城市名称,可查看该城市的超高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