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放假也要切记这些安全知识


往 期 精 选

眉山市2019年学校安全重点工作发布!

坚决防范学生溺水事故发生!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眉山家长们务必知道这些

您的“开学安全手册”已送达,家长师生请查收!



天气日趋炎热

学生溺水事故也进入高发期

防溺水安全教育正当时



为青少年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需要全社会合力而为

绷紧安全弦,时时敲警钟

一起上好这节安全课

为孩子的生命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或比较危险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 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老师、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 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 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


  •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 在游泳前,要做好拉伸运动;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若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缓解抽筋。



  •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 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 水性不好的人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可能引起更多人落水溺水。



  • 清除口鼻堵塞物: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 人工呼吸: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 脱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 经现场初步抢救,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尽快联系急救中心,送溺水者去医院。



 误区1:溺水者会挣扎、大声呼救

实际的溺水者并不像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在现实中,人在发生溺水时连呼吸都难以保障,更无法呼救了。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此时孩子可能已经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记住真正的溺水征兆,提高警惕:


(图源:中国天气网微博)

  

 误区2:会游泳,就不可能溺水 

有很多人因为孩子会游泳,从而放松了警惕,认为只要会游泳就不会发生危险,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在水中发生的一些身体状况,比如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更何况,在海边、池塘、河流、水库等野外水域,更是暗藏了重重危险:水草、碎石、淤泥、激流……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意外的发生。

  

 误区3: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身边有人发生溺水的危急时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一把。但是,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因此家长一定要选择有救生员的场所,一旦发生意外能够及时呼叫救援。

正确的救援方式应当是从背后接近溺水者,从后方抱住溺水者头部,向岸边划。同时,家长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自救常识,及早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误区4: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了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下水游玩时,认为戴着充气式游泳圈就有备无患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们平时使用的游泳圈和救援用的救生圈有着本质区别。

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执行的是《充气水上玩具安全技术要求》,只对充气玩具的浮力和材质厚度进行了简单规定,其本质只是玩具。由于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的树枝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而救生圈的国家标准则在外观、尺寸、重量、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救生圈能承受的重量较大,目的是增强圈体的强度,在救护落水者时抛投准确,不受风浪影响。同时,也不会轻易被损坏而发生漏气。

因此,若要下海游泳,家长们一定要注意选择专用的救生设备,如泡沫救生圈、救生浮球及鱼雷浮标等。


 误区5:“倒挂控水法” 


溺水儿童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5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人的大脑就会因为长期缺氧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倒挂控水法”,不仅会耽误黄金抢救时间,更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反而增加了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来源 |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