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宅家学习战疫情”主题作品(二)

往期精选

致全市师生及家长的倡议书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指南请查收

2019年眉山教育体育亮点工作

2019年运动眉山“成绩单”请查收

眉山教育体育这些人,温暖了2019年



在这个加长版的寒假里,眉山学子积极响应相关号召,宅在家里配合疫情防控,并以积极的心态,按照老师的“遥控”指挥,完成各项寒假作业。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丰富广大师生居家文化生活,营造学习创作、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眉山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以“宅家学习战疫情”主题作品创作大赛。接下来眉山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展示部分优秀作品。


☞:“宅家学习战疫情”主题作品(一)



第十一号作品


类别:短视频类;组别:教师组

作品名称: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

学校: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


第十二号作品


类别:短视频类;组别:小学组

作品名称:战疫情,中国行

姓名:罗婧珈(东坡区苏洵小学)


第十三号作品


别:短视频类;组别:教师组

作品名称:温馨家、健康城

学校:青神县实验幼儿园


第十四号作品


别:绘画类;组别:教师组

作品名称:2020与爱同行

姓名:冷静(眉山天府新区钢铁小学)


第十五号作品


类别:绘画类;组别:小学组

作品名称:中国,加油

姓名:徐晨(东坡区东坡小学)


第十六号作品


类别:绘画类;组别:小学组

作品名称:中国加油 武汉加油

姓名:徐晨焯(眉山师范附属小学)


第十七号作品



类别:绘画类;组别:小学组

作品名称:勇士们,加油!

姓名:罗煜茜(丹棱县城区小学)


第十八号作品


类别:书法类;组别:小学组

作品名称:对联—天地正气

名:韩尚芸(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第十九号作品

类别:征文类;组别:教师

作品名称:我要把你种在春天里

姓名:张世明(东坡区崇仁小学 )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我要把你种在春天里

——献给牺牲在抗疫一线的村支书郑少华


据2月4日《眉山日报》:自1月22日至2月3日,眉山天府新区高家镇英头村党支部书记郑少华不分昼夜,连续13天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昨(3)日11时50分,他被发现倒在英头村村委会办公室;13时50分,他经医院抢救无效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8岁。


抗击疫情, 13天

你不舍昼夜,冲在一线

疏散游客,安抚群众

挨家排查,逐户宣传……


你深知,做好一件件小事

就会成就一件大事

抓住每一个细节

病毒才不会恣意蔓延


村民的冷暖,心头的愁云

你无时不在挂牵

亲人的担忧,家人的埋怨

你却没时间,回望一眼


体力精力,节节透支

生命的汁液,不停地滴漏

你依然不管不顾

像一面旗帜,迎风呼啸信念……


48,48

正是挂果丰收的年华

48岁的香甜

突然就瘫倒在抗击疫情的浪尖


把一块石头提炼成一块金子

你用了一个党员一生的誓言

你的名字,擦亮了多少人的眼睛

又羞红了多少人的脸


村支书郑少华,好兄弟郑少华

今日立春,万物轮回

我要把你这颗优良的种子

种在我诗歌的春天

2020.02.04


作者简介:张世明,男,汉族,教师,1969年生,四川眉山人;诗文散见《绿风》《星星》《诗歌月刊》《诗潮》《星火》《散文诗世界》《散文诗》《中国诗人》《参花》《椰城》《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诗词》等报刊;著有诗集《蓝色村庄》《故乡的味道》等5本;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诗观:诗歌是一种存在,是内心需要的表达。



第二十号作品


类别:征文类;组别:中学组

作品名称:爱,孕育希望

姓名:甘茂林(苏祠中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2019年腊月二十九,妈妈吃完午饭回家,手里捧了束学生送她的花。笑盈盈的脸上,却有一丝忧愁。

笑,当然是因为她的学生与她相聚。她好久没见过她的学生了。她总对我说起她的学生。她说,教书是她最幸福的时光,她见的这届学生是最优秀的。

忧,是什么呢?我不得其解:“妈妈,你在忧虑什么呀?”

“今天我去吃饭。有一个学生是从武汉回来的。”

什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就是从那里传来的。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忧愁像病毒似的传染给了我。

“不过,他已经回来七天了,而且是军人。身体好,应该没什么事儿。”

我放下心来,妈妈却拿起桌上的口罩,准备戴上。我马上制止她:“你要干嘛?”妈妈执意要戴,她把口罩的绳子挂到耳边,说:“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最长有14天啊。我不能把风险留给你们。”

“那是最长,”我安慰她,“一般3到5天发病,你怎么没病想着有病呀?”

这之后,妈妈大多时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我知道她爱我们,怕因为她自己而把病毒传染给我们。可是,我总觉得她在疏远我,疏远这个家。特别是除夕,这种感觉尤为强烈。除夕之夜,应当团圆才是,而妈妈刚走到奶奶家门口,便犹豫许久。她说:“要不,我还是回去吧。我不想因为我,传染他人。而且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你不要担心啦!”我有些生气地说,“大年三十不团圆,你离开干嘛?况且你不去,爷爷奶奶多失望?最重要的是你没病!”我一把将她拉进了屋。

团圆桌上,她也早早下桌。我一声不吭,咽下桌上的饭菜,连同心中的失落也一并咽了下去。

从那以后,妈妈每天“神经质”地在家里戴口罩,让我远离她。我非常纳闷,我们这么亲近,难道怕被传染吗?我们住得这么近,要传染不早传染了吗?

爱,何时变得如同一条深不可测的鸿沟?因为爱,也使妈妈跨不过这条鸿沟,仿佛与我们渐渐疏远。

初四那天,妈妈和爸爸还因为戴不戴口罩一事起了争执。妈妈认为爱就应该对亲人负责,戴上口罩。爸爸却说爱就应该同甘共苦,不怕传染。那晚,他们爱的方式不同,争吵特别激烈,谁也没赢。

日子一天天来,又一天天过去。春天却迟迟不来。从正月初一的1287例,到如今的2万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的增长速度,揪疼了全国人民的心。口罩数量供不应求,我们家早已所剩无几。前几天,一个阿姨偶然从微信群得知妈妈没口罩,竟开车亲自送来。雪中送炭啊!妈妈渐渐放下心来。她的学生终于过了14天的病毒潜伏期,解除隔离。我终于看到她取下口罩,看清她的脸了。终于看到她像以前一样,清澈天真的眼睛了。她终于不再忧郁,微笑着越过那条鸿沟。

今天,窗外艳阳高照,和风拂过。一个温暖的春日,一个本该热闹的鼠年春节,异常冷清。大街小巷,行人寥若晨星。我们,被动物锁在家中,如同我们曾把它们关在笼子里一样。令人向往的阳光,只在窗外。

妈妈又到单位上班了。妈妈是一名新闻编辑,正月初二开始上班。她有时在家里,从早上7点到晚上24点,眼睛无时无刻不盯着她的微信工作群。她吃饭时,也把电脑放到餐桌前,一手吃饭,一手握着鼠标,不放过任何一条稿子。有时工作需要,她也会去单位。我很疑惑,不是要减少外出聚集吗?妈妈安慰我说,没事,总有人要上班的。

是啊,总有人要上班。从正月初一到现在,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奔赴前线,同病毒在生死边缘战斗。他们是千千万万人的儿子,女儿,也是千千万万人的爸爸,妈妈。他们不畏生死,驰援武汉,席地而睡的,比比皆是。2003年非典,有人采访医护人员,问:没有防护服,你们靠什么防护?靠精神。而这次,他们不计生死,赶赴前线,不也是靠这种精神吗?

钟南山是!韩红是!因公殉职的眉山村支书郑少华也是!

国难当头,他们以自己的血肉身躯挡住病毒。他们爱国爱民,正是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使他们风雨无阻!

窗外,寂寂无声。然而,有一种力量支撑着我。它告诉我,在寂静的深处,正孕育着希望,等待春天的到来。



用文字记录每一个不平凡的瞬间

让画笔倾注激荡人心的力量

......

我们期待着无数个有才华的你

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欢迎全市师生

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相关链接:

☞:全市各类学校延期开学

☞:众志成城抗疫情 眉山教体在行动☞:带着孩子一起宅家“云逛馆”
☞:宅家带着孩子一起运动锻炼!
☞:这些优质电影推荐给您和孩子宅家一起看!
☞:疫情当前,这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值得借鉴!☞:市教体局关于“停课不停教、在家安心学”的建议书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将第一时间发布教育体育权威消息

在看点这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