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晓军:新编中文工具书

刘晓军 古代小说网 2021-07-16

《新编中文工具书》,刘晓军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目  录


第一讲  综合类工具书

      一、书目提要

      二、丛书类书

      三、方志地图

      四、传记谱录

第二讲  语言类工具书

第三讲  文字类工具书

第四讲  古代诗文类工具书

      一、诗

      二、词

      三、文

第五讲  古代小说类工具书

      一、小说书目

      二、小说作品

      三、小说史料

      四、小说辞典

第六讲  古代戏曲类工具书

      一、戏曲书目

      二、戏曲作品

      三、戏曲史料

      四、戏曲辞典

第七讲  现当代文学类工具书

      一、文学书目

      二、文学作品

      三、文学史料

      四、文学辞书

第八讲  文艺理论类工具书

      一、中国文艺理论

      二、西方文艺理论

第九讲  外国文学类工具书

      一、书目类

      二、作品类

      三、史料类

      四、辞书类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一:学生习作

附录二:教师点评


前 言


本书的编著,缘于一门叫做“中文工具书”的课程。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们中文系便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中文工具书”,迄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走向治学的门径,同时与学生分享老师治学过程中得失成败的经验。

其间一直没有指定教材,老师们都是自编讲义。因专业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各异,故讲授内容不尽相同。当然这也不成问题。因材施教,本来就以施教者自由选择教材与教法为前提。

《章回小说文体研究》

只是本课程一直以来都由古代文学专业的老师承担,学术兴趣大多偏向于文、史、哲方面;而一般对“工具书”的理解,又以字典、辞书、目录、索引、表谱等工具性的书目为主,因此尽管讲授内容不尽相同,但讲授范围基本一致,且侧重于古代文学、史学与哲学。

自二〇〇九年起,编者讲授“中文工具书”课程也已有八个轮次。每一轮课程结束时,编者都会向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对下一轮课程作出相应的调整。

有学生认为课程到大三才开设,而事实上他们在大一、大二时更需要此类课程的指导;有学生认为内容偏重于古代文学,这对有志于研究其他专业方向的同学来说,未免有些遗憾;有学生认为仅开具书目还不够,还需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书籍,包括指导他们撰写学术论文;还有学生认为,课程涉及数百种书籍的版本、内容、体例、适用范围等知识,仅靠课件与笔记难以消化,希望老师能编撰一本教材。

因应学生的主要诉求,我们调整了培养方案,将本课程提前至大二开设;修订了讲义内容,涵盖了中文专业的所有学科;设计了论文指导,包括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两个环节;现在又再次修订讲义,打算出版这本教材。

《归有光与昆山》

本书的编著,出于这样一个目的:为大一、大二本科生进入中文专业提供一份基本的阅读指南;为大三、大四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开具基本的参考书目。

当学生只知《论语心得》而不知《论语注疏》时,只读《盗墓笔记》而无视《聊斋志异》时,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经典。

在本书的语境中,“中文”具有这样的双重含义:

(一)、指汉语言文学这个一级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方向。凡是中文系学生亟需的书籍,我们都尽量推荐;而其他方面,比如史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尽管中文系学生仍然需要广泛涉猎,但限于篇幅,本书不做特别安排。

(二)、指汉语这种语种。本书所涉及的书目,基本上都用中文写作,即便是西方文论与外国文学方面的工具书,也尽量介绍中译本。本书不介绍外文工具书,但考虑到文艺理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强烈建议有志于此的同学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原著,能够熟练地使用外文文献。

我们对“工具书”的理解,包括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

狭义的工具书,即供读者查阅资料而编撰的书籍,比如字典、词典、目录、索引等。此类书籍有着独特的编纂体例,比如有便捷的检索方式,条目言简意赅等。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

广义的工具书,即读者不是为了通读,而是为了查阅、搜检某类专门材料去使用的书籍,比如丛书、类书、诗集、文集等。此类书籍中很多都是中文专业的必读书目,同时也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参考资料。本书二者兼具,但相对而言广义层面的工具书占了更多的比例。

本书的编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生了大量的文史类工具书教材,为我们讲授“中文工具书”这门课程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在享受前人带来的便利时,我们也发现以往的工具书教材多少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资料的更新比较滞后。二十一世纪以来,学界产生了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资料丛书相继问世,比如《历代词话》、《历代文话》、《历代曲话汇编》、《晚清小说目录》、《民国小说目录》、《近代小说编年史》等,以往的工具书教材都没有收录。

其次是资料的收录范围偏向于文学、史学与哲学等传统学科领域,且大多偏重古代。这些书籍固然都是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基本阅读篇目,但坦率地说,不少学生在本科期间能够阅读的文学书籍已相当有限,遑论史学与哲学。而对那些兴趣点在于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向的同学来说,以往的工具书教材又明显有所缺失。

第三,资料的版本选择存在不少困难。以往的工具书教材所收录的资料,大多在解放前后那段时间出版,现在已难以在图书馆觅得踪影;而其中不少书籍后来又出版了新的修订本或替代本,教材却无法及时更新著录。

基于上述情况,本书在选录资料时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关注学界动态,尽量收录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收录了相当多出版于二十一世纪的书籍,其中不少是2015、2016年的版本。

(二)、加强针对性,强化中文专业。本书基本不涉及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但就中文专业而言,覆盖了语言学、文字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学科。

(三)、提供多种选择,方便学生查阅。本书所介绍的工具书,绝大多数都提供了两种以上的版本,既要保证版本的可靠性,又要保证借阅的可行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书籍的直观印象,本书力求为每本参考资料都配以书影,希望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识记各类书籍,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做出快速反应,并且迅速找到所需资料。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在多年讲义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而成的。在备课的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的前贤成果,当时并没有一一注明所有参考资料的来源。如今要将讲义付梓,这方面的缺憾很有可能会导致“掠人之美”的问题。尽管本书也列出了主要的参考书目,但仍然存在挂一漏万的可能。如有冒犯,恳请作者予以谅解。


作者简介


刘晓军教授

刘晓军,男,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过《章回小说文体研究》(专著)、《归有光与昆山》(专著)、《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合著)等,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小说批评与小说图像。


【相关阅读】

李舜华:小说史研究的新路径 ——评《中国古代小说文体文法术语考释》

方建新 徐永明 童正伦:《浙江文献要目》

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叙录》

苗怀明辑,王振良、曹震补《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古代小说论著简目》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