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柳依丨《晚明小品研究》评介(明清文学论著推介之四)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作者吴承学先生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要从事文体学相关研究


   引  言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中曾这样总结晚明文章:“总的来说,明代文章以明初与晚明两个时段成就最高,而其中最具特色而且影响最大的是晚明小品文”,足见小品文的研究价值。

       提到小品文,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或许是《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两篇经典作品,但小品文的涵盖实则相当广泛,同时也难以进行准确的定义。

       该书绪论中提到:小品之名本于佛学,直到晚明才被运用到文学领域之中,成为某类作品的称呼。准确地说,小品是一种文类,包含许多具体的文体。序、跋、记、尺牍,乃至骈文、辞赋等,都可称作小品。

       而小品文最主要且突出的审美特性,即在于短小简约、不拘格套,自成佳境、韵味隽永。用明人的语言来形容,便是“幅短而神遥,墨希而旨永”。


   文本细读   


       该书大致从三个方面对晚明小品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开头结尾四章,综述晚明小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性与深远影响;第二至六章,介绍小品文创作的重要流派与人物,如早期的徐渭、李贽,以及后期的公安、竟陵等;

       第七至十一章,介绍小品文的主要类型与风格,如山水园林、清言清赏、戏谑与悲怆等等。


《晚明小品研究》目录


       从目录便可感受到,该书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而细致全面,正是本书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首先,小品文的外延在作者的研究中得到了拓展。譬如笑话类戏谑短文在此前并未被学界纳入小品的范畴,在该书中却有专门一章的容量探讨其艺术与思想价值。

       当时笑话的写作体例是在在篇末皆有精炼的“颂”或“赞”,点出笑话背后的哲学意涵,其中很多不失为富有深意的小品佳作。




正文一瞥


       其次,正如绪论中所言,小品的涵盖极为广泛且难以明确界定,故而本书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小品,而是几乎涉及了整个明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更进一步的,该书尤其关注人物的生平经历、创作的时代环境与社会风气,从中探索每一阶段、每一人物的小品文产生的具体动因,透过该书甚至已可以窥见明代社会文化生态的大致状况。

       以书中多次提到的明代“山人”现象为例来体会这一写作特点。在第八章论述清言小品时,作者提到明中晚期出现了“山人墨客”这一特殊的文人阶层,他们谈禅论道、品文论艺。这一批人物所创作清言小品形式自由而简约深刻,受到当时人的喜爱和追捧。

       在本书第三章有专章论述的陈继儒,便是晚明一位名倾朝野的“山人”,更入《明史·隐逸传》。他二十九岁绝意仕进,隐居小昆山,闭门著述、游山玩水。


正文一瞥


       陈继儒的作品其实并不具有何等高绝的学术价值,有时还体现出晚明浮躁轻率的学风,却为何在当时受到上至公卿下至市民甚至远方夷人的争相推崇与效?  

       一方面,陈继儒具有一种晚明时期文人所追求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文化素养,然其学问薄而浅、多而杂,也体现了晚明人的通病另一方面,陈继儒的背后,是当时对隐士一味追捧的风气。

       然而陈继儒虽确实是隐逸高士,但正如《明史》所言,当时真正的隐士其实少有本书“晚明心态与晚明习气”一章提到,晚明许多山人只将隐逸作为一种手段。他们不学无术,却附庸风雅,标榜清高,以此骗取清誉,其作品不乏“为文而造情”的矫情之作。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也许正是明代商品经济给文人带来的影响在晚明这一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人欲横流的时代,文人一面追求超越世俗的精神愉悦,一面又摆脱不了物质与名利的羁绊,普遍具有一种深刻的物质焦虑感。

       尽管他们的目的不是追求富贵,但也意识到真正的贫贱不可能带来潇洒快乐的生活。这一独特的时代背景便呈现为明代小品文某些独特的风貌。在该书中,时常有这样从小品文出发而涉及整体社会文化现象的完整叙写笔墨。

      而另一方面,该书的着墨总体较为均衡客观,并不曾浓墨重彩地介绍如张岱等晚明小品文大家,而有时也会较为详细地介绍长久被忽视但极具研究价值的人物与作品

       但需要指出的是,该书尽管看似只有一半篇幅以人物为纲,实则总体上都以人物为单位进行论述,对所提及的人物基本都有或详或略的生平介绍并以此为基本行文线索。然而这些人物生平有时却并未与散文创作或文学现象紧密相关,读来稍显赘余。这也不能直接认定为存在的缺陷,只能说有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对此或许会有不同的评价

       在大致了解这部著作的整体情况后,可以再关注一些书中提到并与本学期课程有一定关联的内容。

       首先,是小品文与八股文的关系很难想象八股会对小品的创作产生影响,毕竟小品讲究直抒性灵、不拘文法,而八股在传统印象中恰恰是最为压抑文人创作自由的死板文体。

       书中在提到归有光等散文家时,客观地指出受八股文影响是明代文人习文的普遍现象而在后文论述清言小品时,又提到晚明清言小品往往骈散兼用而多用骈语,风格整饬又灵动、雅致又通俗,这样的语言形式特点很可能是受到明代八股文的影响。

       可见,八股与小品的创作也存在一定积极的碰撞。但同时,小品文中的骈语与传统骈文中的骈语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其次,是小品文与文学评点的关系。该书在艺术随笔一章中提到,“一些评点文字因为投注了批评者的主观色彩,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也可视为一种类型特殊的小品文,称为‘点评体’小品”。而小说评点,又是明代文学评点的一大特色。


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书中以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为例,譬如以下一则便以风趣戏谑的语气揭示了《水浒传》创作的艺术特点与艺术趣味。


正文一瞥


       这类评点提出艺术上的重要论题,投入了评点者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见解深刻、妙趣横生,富有文学色彩,可以作为小品的特殊类别来研究。

       总的来说,明代小品文大多消遣自适,明畅轻灵,以意境情韵取胜,是晚明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但也难免于轻灵近佻、矫雅反俗的流弊。

       而明代小品以直抒性灵为主,风格题材至于清赏、戏谑、香艳,乃至最终的亡国悲怆,皆与明代文学发展的总体脉络大致相符。

       但同时,在明代文坛整体呈现的由雅入俗的审美潮流之中,小品文内部也存在书信尺牍等通俗实用文体雅化的现象。

       至于《晚明小品研究》本身,是一部涉及面极广的科普式介绍作品,语言审慎又娓娓道来,留给读者大量自行接受与理解的空间,适合于对晚明小品乃至明代散文作一较为全面浅切的了解。

       作者在绪论中提到,撰写该书意在“既道出其妙处,也揭示其弊端,让读者比较真实、全面地认识晚明小品”。这虽算不上一项学术观点,但也确实是贯穿整部著作的基本写作意图。

       然而本书对晚明小品文本身缺乏一种较为集中而精炼的论述,读者在选择时还需各取所需。


   彩蛋  

真的是一颗彩蛋


       该书在谑趣风情一章中提到了程羽文的作品《鸳鸯牒》,该书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篇完整的、有意识进行“乱点鸳鸯谱”这类游戏笔墨创作的小品奇作,如苏武与昭君、郑玄与班昭等等,都是作者笔下的佳偶。有时更将一位佳人与一批才子相配,不知是让才子们竞争,还是让佳人择优选择。


鸳鸯谱直观图


       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发生于半年前的某一事件。


古代小说网推送截图之上代小妖风范


       这也足见晚明小品影响之深远。

       最终,本文以苗老师得意大笑而结束,因为又为他的婚介所做了一波免费广告。

报告人:杨柳依

小组成员:杨柳依,顾芳,徐童,马语歌,常逸怡,王宇婧

美编:小花

【相关阅读】

王文琢 | 纳兰性德的真与假(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一)

岳小岚|刘基形象的真与假(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二)

詹晓韵|徐渭的多面人生(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三)

顾芳|《聊斋》阴影下的蒲松龄(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四)

安圆圆|纪晓岚形象的虚与实(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五)

东一鸣|王阳明的虚与实(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六)

张睿|唐寅的风流与坎坷(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七)

钱德恒|叛逆传奇之李贽(明清文人的虚与实之八)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