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曾是第一代法院网络人

刘民 智慧法院进行时 2019-12-13

纪念改革开放40年 | 见证


记得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大学里,进个机房要穿着白大褂,换上拖鞋才能进入。这种神秘感促使中文专业的我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决定自学。于是,我买来了各类参考书,边学理论边上机,后熟练地掌握了DOS系统、五笔字型、文字编辑等软件,同时还自学了BASIC和FoxBASE+语言并获得二级资格证书。不过,这只是一种兴趣而已,但没想到居然对今后我的法院人生产生了那么深重的影响。


1994年作者在大学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


1995年,我怀揣梦想到了安徽省萧县人民法院,被分在一个基层法庭任书记员。基层法庭的诉讼费、活动费等等(收支两条线是后来的事情)都是手工记录。我突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让这些繁琐的东西变得简单一点,于是就在家里用FoxBASE+数据库语言编写了一个小程序,所有收支按菜单输入进去,然后自动就能得出各类所要结果。这是将平时爱好第一次用于工作实战,程序虽然简单,但现代技术带给我的便捷冲击使我欲罢不能。


院领导不知通过什么途径知晓了我电脑技术不错,便有召唤之意。当时我写了一份长长的调研报告《法院办公自动化应用》递了过去,那时大家对办公自动化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看了我的报告后,院长就把我借调进了县法院办公室,人还算基层法庭的,意思很明确,先试试活儿再说。没想到这一次借调,就此付出了整个青春芳华,从青涩小伙到油腻大叔,再没有回去过。


那时很多法院还是机械式铅字打字机,印象最深的是油印工作,把打好的蜡纸覆在上面,纯手工推印,一分钟印几十张算是熟练工了,常常弄得满手油污,一个大材料下来,人会累得虚脱。进了县法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协助办公室购买了一台联想电脑、一台高速针式打印机。用得久了,打印机的打印针经常被色带剐断,要带着沉重的机器坐公交车从安徽到江苏徐州去换针,受尽了洋罪。后来,其他科室由于工作需要陆续购置了电脑,我也自然参与到管理当中,各种电脑故障的维修和软件安装,都是可以“大卸八块”的那种,这种经历使我在县城电脑界也小有名气。人怕出名猪怕壮,到2000年之后,我的“业务”已经升级到音响操作、会议系统、摄影、摄像、亚伟速录等等,院内凡是带电的玩意儿的调试、安装、使用好像统统与我有关,有时出问题也让我各种抓狂。


 作者当时的安徽省法院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上岗证书


话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互联网开始迅猛发展起来,法院的传统办公应用也逐渐被互联网模式所冲击。身边的法官们用惯了纸张,对什么互联网、内网应用感到非常麻烦,觉得难学,也不怎么重视,我是天天催时时说,普及电脑和网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当时我还有敢为人先的志气,率先建立了宿州市有史以来第一个法院网站,接着又帮助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了官网。那年,我被评为了全市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又作为本省第一代法院网络人,参加了安徽省法院系统首届网络管理员培训班。


2005年作者参加安徽省法院系统首届网络管理员培训合影


不知不觉,一晃十七年过去了,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法院的信息化事业,直至近年院里新招了两位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这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我离开了那个岗位后,坚持选择了仍与网络息息相关的宣教行业,从外围续写我的法院信息化之梦。经过苦心耕耘,2017年,萧县法院官网被评为全省法院十佳网站,各对外网络平台也已具特色。那段激情燃烧的的青春岁月我也会时时忆起,每每看到同事们熟练、快捷地操作着各类信息平台,每每看到法院与民众的网上顺畅互动,心中顿生自豪。我骄傲,我曾是第一代法院网络人!



往 期 回 顾

【成果巡礼】成都龙泉驿法院放“大招”——要素式智能审判助力破解“案多人少”

智慧法院一周新闻速览【7.1—7.7】

【成果巡礼】广州天河法院:抓住繁简分流的“牛鼻子”,亮出案件审理的“提速神器”!

【信息化会议】贵州高院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这几项工作


                                        

(作者系安徽省萧县人民法院政治处副主任、宣教科科长)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本期责编:文慎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