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仅仅是教室布局,国际学校和传统学校在空间设计上大不同



在建筑界有一句经典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在教育者眼里,“学校建筑就是凝固的教育”。


学校的建筑和空间设计如同一种语言一样,这种语言无声无息地塑造着校园里的每个人,它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教育理念、师生的身心状态以及艺术和审美感。



近年来,国际学校在国内蓬勃发展,其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际学校以国际化教育职能为基础,在校园建筑设计、规划设计中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素质、文化、能力的锻炼。那么国际学校在规划设计上都有哪些特点呢?

 

国际学校规划设计特点


为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国际学校一般包含了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等一整套基础教育体系,使学生可以完成从幼年、少年到青年时期的全方位教育成长过程,实现无缝连接。因此国际学校一般会按学生年龄划分为学前部、小学部和中学部等不同教学区,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差异性进行适应性设计。

 

国际学校常采用紧凑型的校园布局方式,为满足各阶段教学的全面性、多样化的需求,国际学校采用独立的教学分区模式,每个教学区都是一个多功能教学综合体。建筑单体多以学部综合体及教学辅助综合体的形式出现,紧凑型及学部综合体的布局形态有利于各功能块之间的高效运转。一方面,各单体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综合体,都有各自的独立出入口,保证其独立整体运作;另一方面,各单体建筑间又通过各种过渡空间进行联系,实现部分大型设施或教学空间的共享和交流的便捷性。国际学校的教学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灵活化的形态,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在空间和功能的组织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包括:复合的功能空间、以公共活动空间作为组织中心、整体集约的布局形态、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间。

 

1、复合的功能空间

 

每个独立教学区采用功能复合的建筑综合体形式,根据中、小学课程差异和活动需求设置相应数量和类型的教学功能用房,主要包括普通教室、实验、计算机、艺术等专业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室内体育场等公共教学设施。教学空间功能复合化不仅创造出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打破传统教学空间单调乏味的空间感受,而且提供了更便捷的课余活动场所和师生多向交流平台,学校可以按照自身教学特点对功能空间进行个性化组合布置。

 

其多功能的复合空间设计,如入口空间兼有门厅、餐厅、自习讨论、交流、接待、等候等多种使用功能;交通空间复合交流、活动空间,综合利用走廊、中庭等空间设置储物、休息、讨论、交流、阅读、娱乐等功能区;体育馆除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外,还可兼有大型集体考试的考场、文艺演出、应急避难等功能。多功能复合空间的组织可以有效提高公共空间、教学设施的使用率,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


以色列拉马特甘艺术与科学学校入口大厅

 

2、以公共活动空间作为组织中心

 

国际学校多以共享活动空间为核心进行布局,各种教学功能性空间围绕布置。具体的公共活动空间可以是中庭、活动大厅或作为资源中心的图书阅览空间等。公共活动空间常常是塑造校园个性化和灵活化的重点,通过活动平台、大台阶或拓宽的走廊等手法丰富空间形式,形成具有层次感和趣味性的展览、休憩和集会空间。这种空间组织形式的意义在于增强各年级或班级之间的交流互动,为师生提供交往、学习、娱乐的资源共享区域,体现了开放式教育理念的需求。


联合世界学院(UWC)迪利然学院


3、整体集约的布局形态

 

国内普通中小学校的布局大多强调功能分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以相似的板式教学楼并联形成严整有序的教学空间,空间结构相对单一、整齐。而国际学校的规模通常比相对国内普通中小学校要小,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集约化程度高,教学、研讨、图书、体育娱乐、餐饮、办公等功能相对集中,各功能区之间可以通过室内连通。一方面围绕公共活动空间展开组织的模式需要有一定规模的中央共享空间;另一方面,西式教育更重视建筑空间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国际学校为拉近各功能空间的距离,特别是共享设施,常常集中布置,以提高使用效率和各功能区的可达性。


马来西亚AliceSmith学校平面图


日本圣心国际学校平面图

 

4、灵活开放的教学空间

 

国内传统的教学空间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师生在一个相对固化的空间中进行教学活动,教室空间较为封闭、单一。国际学校的布局与国内传统教室不同,教学空间采用开放式布局,教室布置形式灵活多样、空间多功能复合,增加储物、办公、音乐、娱乐等多功能区域。教室之间大多采用轻质幕布、活动隔墙等灵活隔断,随着授课内容、活动形式的变化,教室可以转化成全开放式、半开放式或封闭式的空间,打破班级甚至年级之间的界限。教室与活动空间、走廊等组成学习单元,走廊成为兼有教学辅助、讨论、展示、休息、娱乐的多功能空间,实现教室空间的延续。国际学校还十分注重专业教室的作用,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室,这些教室布局自由可变,创造出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传统教室空间布置


复合多功能教室空间布置


国际学校设计对国内学校建筑的启


1、减少教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数量不足,导致国内大多数中小学班级人数过多、教室空间拥挤,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不利于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参考国际学校,减小教学规模,化整为零,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便于老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联合世界学院(UWC)迪利然学院


2、分散布置公共设施,提高使用率


国内中小学校校园设计大多强调功能区的划分,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往往远离教学区布置,造成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和使用率普遍偏低。虽然因为规模过大,无法像国际学校一样将公共活动空间作为核心组织布局,但是可以将整体的公共设施进行拆分,在教学区内分散布置,方便区域内的学生就近使用。


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


3、灵活布置教室空间,实现可变性


传统教室阵列式的课桌椅布置和规整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许多消极空间,参考国际学校的教室空间布置,可以将大量的消极空间转变为积极空间。比如采用轻便型、可组合的课桌椅,能进行便捷的布局转换。教室间采用活动性隔断,常规情况下各教室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在必要时可以连通教室,进行合班教学或相互交流。





4、利用空间的多功能性,形成复合空间


在中小学教育建筑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需求相应调整交通、辅助等功能区的面积指标,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的多种可能性。比如,传统线性走廊在设计中可以借鉴国际学校,将走廊局部放大、拓宽形成开放空间节点,使之成为交通疏散、交流活动、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复合空间。还可以减少单个教室,结合走廊设置辅助空间,使之成为教室空间的延伸和班级间,进行交流活动的场所。



写在最后


早在20世纪中期欧美等国就已经开始对教学环境、教育建筑设计的探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意识到建造的建筑不仅仅是教室,在其中进行新的教育计划,也可以是一种知识的形式,成为孩子们认识环境的一种工具,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这推动了他们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各种新的设计模式、新型学校不断涌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具有素质教育意义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试验,但试验教学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其原因就是受到了学校建筑空间的影响,因为学校建筑还是老的教学模式建设的,而新的教育模式下对教学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际学校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各种国际学校新建的案例,为我们带来了建设新型学校和对先进教学模式借鉴的机会,我们通过对国际学校规划设计的分析探讨,反思国内普通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不足,这对于日后国内学校的建设与素质教育下教学空间的改进、优化,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于教学环境、教育建筑设计,必达亚洲作为国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高品质学校建设平台,每年举办的峰会中都会邀请众多全球知名教育建筑设计者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当前的教育空间、教学环境设计趋势,推动国内学校教育空间、教学环境设计的变革,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学习空间不做改变,我们的教育就很难改变”。今年4月22-23日在上海举办的FOCUS亚洲学校建设者大会上,教育空间、教学环境设计依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现场将有超过1200人的学校参会人员和您一起进入学校建设的3.0时代,必达亚洲将带您一起完成学校建设的认知升级,敬请期待!


编辑整理 | JACK

部分内容来源:中建东北院文化教育建筑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近期活动


↑ ↑ 点击上图 ↑ ↑ 即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