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方式

BEED Asia 必达建设更好的学校 2020-09-01


今年寒假武汉小学低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你怎么看?今年寒假,武汉教育部门将对全市中小学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小学低年级不布置书面寒假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布置的寒假作业各科总量不得高于平时每天的要求。


武汉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这位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门将严格落实补课、竞赛等相关规定,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整治,聚焦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超纲教学、强化应试、考试成绩与中小学招生挂钩、非零起点教学等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记者廖君)


为了整顿这一乱象,老师和学生可以尝试利用互联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更多课堂里学习不到的知识,通过利用互联网自己去搜索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内容,培养自己的搜索能力以及自学能力。甚至可以学习如何把互联网和技术融入到课堂内外中。“互联网 + 教育”这样有效融合师生能方便使用的各种媒体,让学习和使用变得更简单。更便捷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投入学习,并且让教室拥有多种功能来支持不同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教育方面”互联网 + 教育”的联合更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相关智能设备的使用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灵活的教学手段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再讨厌完成家庭作业、寒假作业、暑假作业。



“互联网+教育”发展特点


互联网与教育的联合促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其方便快捷的使用特点和良好的交互功能为教师教导学生提供了便利。较传统教育而言,“互联网 + 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独特特点。


(一)互动性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互动,网络平台上的提问和动态跟踪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教学方案。


(二)开放性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包容的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在该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上传各种资料文件进行讨论,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突破性


传统教学需要在特定时间空间下进行,“互联网 + 教育”突破了这一限制,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拓展了教学活动空间,帮助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


(一)“互联网 + 教育”变革的目标


互联网利用其开放包容的特点冲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寻求构建新型教育服务系统,这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最终目标。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教育服务系统的建立也提上了日程,传统校园的教育体系和管理制度将迎来新的挑战,新型信息化、开放型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应引起各教育机构的关注,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将通过该系统得到满足,家长与学校间的教学矛盾也将在该教育体系下得以缓解。


(二)“互联网 + 教育”变革的特征


“互联网 + 教育”的最终特征即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的特征,主要包括融合性、个性化、汇聚性、协同性。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促使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相融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需要学习的课程,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供学生选择。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汇聚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该系统渗入了社会生活中,向各类机构主体开放,供有学习意愿的人提升自我。互联网技术则发挥了协同的作用,为新型教育服务系统的运行提供了动力源泉,帮助该系统正常运行。


(三)“互联网 + 教育”变革的支撑


“互联网 + 教育”的最终支撑及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的支撑,包括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先进的教育制度。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投入财政力量营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的构建提供支撑;先进的教育制度则是构建开放型教育服务系统的另一支撑,也是比较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和有关教育部门应首先转变教育理念,各级政府也应实施互联网与教育联合计划,将先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工作提上日程。



“互联网+教育”的体现


“互联网+教育”对教与学,即实现智慧化教学, 主要体现在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两个方面。 


(一)在智慧教学方面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学 呈现出多种新的形态。 教学场所从教室到网络, 实现 “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备课方式从个体到合作,借助 互联网建立协同备课机制,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 学专家和同行开展网上教研;实验形式从实体到虚拟,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技术,开展虚拟实 验实训,支持学生反复训练操作技能;评价手段从全手 工到大数据, 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研判教 学环节中的各种数据,及时解决教学问题,反思自身的 教学行为,实现合理与有效的教学决策。 


(二)在智慧学习方面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连通主 义、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情景认知等学习理论 的发展,出现了学习设计、学习活动、学习元等学习资 源新形态与新机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 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呈现,极大地丰 富了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 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 等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线上线下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 理分析、问题诊断和发展预测,协助教师判断其认知 结构和认知能力, 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推 荐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从而实现以学生为 中心的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


“互联网+教育”,师资配置形成了多元化格局。 在课堂内,在线教师主讲、线下教师辅导的“双师制”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薄弱学校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外,学习者个人以售卖个人技能、个人知识、专业经 验等为主的“草根课堂”等新型教育形式不断发展完 善。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人人为师、人人为徒”的平等 教育观念塑造了更加灵活的师资配置方案,将成为改 变教育组织形态的重要驱动力。


以办学主体划分,“互联网+教育” 背景下多元化的办学方式主要表现为:集团化办学,即教育集团借助互 联网等手段对多个学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名校带新 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多方联动的区域互助办学,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区域 内各级学校间的联系,聚合成教育共同体,实现区域 内的优势互补、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利用互联网的高效连接的特征,促进国内教育机构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我国国际化合作办学的进程。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将突破传统的围墙内学校的限制。 打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数据通道,逐渐建立课程衔接、学分认证的教育“立交桥”。 基础教育中的“走班制”、职业教育中的“产教融合”、高 等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 教育管理的新型范式。



结语


人类无法使用昨天的思维方式解决今天和明天的问题。然而,思维方式的转变并非自然而然的实现,它是人类积极主动自觉的精神行为。在人类的演进过程中,万事万物不怕想不到,只怕不会想。想不到还可以继续想,而如果不会想,则永远也不会想到。文明者是会想者,而愚昧者则是没有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不得要领地认识外界。尽管十分努力,但却距目标渐行渐远,南辕北辙。人类工具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不论工具如何发展,一定都是在人类的思考之中运作的,都是受人类思想与意识所控制。 



作者&编辑 | Alicia

图源来自 | 网络


近期活动


↑ ↑ 点击上图 ↑ ↑ 即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