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中国”将成为骗子天堂?
善念 犀利 洞悉 灵敏
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反金融欺诈平台
近日公布的一个官方数据显示,非法集资在去年达到了历史第二高峰。其中,以“养老”为噱头的类型是个典型陷阱。有外媒据此分析,认为“老龄化的中国”正成为骗子天堂。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呢?
大家习以为常的一个观点是,老年人更容易被骗。所以,老年人越来越多的中国有更多的诈骗案这有什么稀奇呢?
这个想法却是错误的。
在心理学的视野看,的确老年人在面对骗子时有“缺陷”
许多人认为,老年人被骗很简单,无非就是贪小便宜。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
去年的一项研究把年轻人和老年人分为两组,去看陌生人的照片,经过脑部扫描发现,受试的老年人对那些明显一看就有问题的照片毫无反应,而照片中的人奸笑、目光游移、身体后倾,有明显的不可信赖的动作。年轻人则相反。
学者们研究发现,年纪越大,人们就越倾向于相信别人,不管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这样。
不过,以社会学的统计研究,老年人更为谨慎的金钱观能够避免他们被骗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罗斯(Michael Ross)研究了1993年到2013年期间美国九项有关诈骗的调查数据。他发现,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老年人的受骗几率更突出。而加拿大的官方数据也是,在2013年,诈骗受害者的比例在60岁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罗斯的分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生活重心从如何将收益最大化转变到了如何将损失最小化,他们花钱更少,对金钱支出也更加地谨慎。
中国老年人在花钱上也是出名地节约,所以这样的道理自然也应该是适用于他们的。
然而,倘若物质、情感两大需求变扭曲,被骗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物质:当对养老钱、看病钱等物质保障信心动摇时,不安让老年人容易被骗局所吸引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被骗的老人比例有增加的趋势。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数据是,在2012年收到的诈骗投诉中,有26%是60岁以上的人群,这个数字在2008年只有10%,在那时是所有人群里最低的。这几年来是连年增长。
《华尔街日报》的分析就认为这是因为在金融危机后,低利率让许多靠着固定退休储蓄吃饭的老年人感受到危机。由此更容易陷入到赚“快钱”的骗局中。
一方面是基本的吃喝拉撒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是随着身体慢慢释放出衰老信号,病痛增多,老年人在医疗问题上被骗的几率也很大。
(一位老人的家里摆满了“保健品”)
他们可能被忽悠着买各种神奇保健品,以求“不得病”。更严重的是,倘若忧虑看不起病,那么为此被骗的情况就很可能会惨痛得多。
《朝日新闻》曾经走访过一些被诈骗的老年群体,其中一个案例就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翁患有肝癌,被骗走了五百万日元,而他的妻子认为他之所以被骗是因为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医疗费问题。
情感:当和亲人缺乏沟通、联系时,骗子很容易找到突破点趁虚而入
一方面是骗子利用建立情感纽带来诈骗。
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要被欺骗很容易。
在很多的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就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甚至喊爸喊妈的。
另一边则是骗子直接伪装成被骗者的亲人。
这类诈骗案指的是诈骗者通过电话等手段谎称自己是老人的儿孙,并且用自己遇到急事为由头,要一大笔钱。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因为被骗者独居、与儿孙联系少,一时情急,屡屡得手。
所谓“诈骗老人的天堂”其实就是在老龄化、独生子女化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众多养老难题之一。不是危言耸听,值得重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