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信诈骗简要分析报告
Telecommunication
Fraud
2016年,中国发生多起大型电信诈骗案件,仅8月份就有宋振宁、徐玉玉、蔡淑妍等人因亲身经历电信诈骗而含恨离世。
而电信诈骗不仅发生在涉世未深、文化程度偏低等普通人群,8月29日曝出的清华大学老师被电信诈骗骗走1760万的新闻后,不禁令人震惊和沉思。
电信诈骗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为什么电信诈骗在如今社会大行其道且屡屡得逞?
目前电信诈骗成本极低(个人信息资料费、显号费、通信费),且易于操作,一旦成功利益获取巨大,例如2016年8月份清华大学老师被电信诈骗损失达1760W。
而且由于接近九成受骗人群在受骗后采取沉默姿态,大部分诈骗团伙并未受到任何法律方面的惩治,犯罪的法律成本低进一步滋长了电信诈骗行为。
相关数据表明,一旦遭遇电信诈骗事件,64.9%的人群认为极易受到对方的利益诱惑,导致本身头脑发热不清醒而最终上当受骗;
17.1%的人群则表示自身警惕性低,容易轻信他人;
另外由于对防骗知识的缺乏与面对以假乱真的诈骗手段,导致18%的人群上当受骗。
1、个人对自己的隐私数据不敏感,例如快递单号、外卖单号等的随意丢弃,通过手机、电脑轻易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信息资料。
2、第三方服务平台数据泄密,例如近期曝光的京东个人数据隐私资料泄漏达到10+G,这种第三方泄漏不外乎2种途径,一是平台本身存在安全漏洞,二是掌握这些信息的工作人员通过贩卖牟取私利。
3、黑客非法获取,包括非法入侵第三方平台(安全漏洞,DNS重新绑定等)批量盗取个人信息资料和入侵私人手机电脑(恶意软件欺骗,钓鱼网站)盗取个人信息。
在电信诈骗愈发猖獗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倒卖个人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了一条黑色产业链,诈骗团伙可以通过众多途径买到特定人群的个人信息资料。
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中,包括了数据提供者、中介、诈骗团伙,而由于中介和诈骗团伙上下游极多,增添了个人信息资料的转手环节,在破案时加大了警方的侦破难度。
电信诈骗
以电话诈骗为主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骗人群遭遇过电话诈骗,以微信、QQ、支付宝等为首的网络诈骗和短信诈骗行为分别占比25.1%和18.7%,电话诈骗为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诈骗形式。
而在具体的诈骗手段方面,利用“网购陷阱”进行电信诈骗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1.3%。
对此烽火台建议用户
不要贪图小便宜
在接收到陌生电话、短信时
要理智冷静分析对待
近半手机用户遭遇过电信诈骗
数据调查显示,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而在这个庞大的市场用户人群里面,43.2%的手机用户表示经历过电信诈骗,其中受骗金额在500元以下用户比例最高,为40.7%,受骗金额500-2000的手机用户比例为25.1%,受骗金额2000以上的用户占比34.2%。
遭遇电信诈骗后
是否采取维权
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在遇到电信诈骗时,会根据自己受骗金额损失的大小来选择是否才去维权行为:
如果金额较小,则自认倒霉,不去追责,如果金额超过自己承受范围,则会采取报警投诉等行为维权,而有大约为29.5%的用户选择直接忽视,只有大约为11.4%的用户会采取立即报警投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追究骗子责任。
对此烽火台建议用户
在遭遇电信诈骗后
请立即采取报警投诉等方式
不仅是为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更是为了加强对电信诈骗行为的打击
正是由于有接近九成的人群在遭遇电信诈骗后选择忽视,才使得诈骗行为更为猖獗。当然,执法部门也应该加强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避免受骗人群因为采取维权行为的繁琐反复和冗时而放弃。
责任、追责和防范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3.3%的网友认为电信诈骗事件是由于个人疏于防范等原因导致,37.8%的网友认为电信等虚拟运营商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仅有18.9%的认为诈骗团伙该承担主责。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普及,人们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诈骗团伙的犯罪方式也在呈现高科技、高学历化的趋势发展,进一步加大了辨识和打击难度。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一方面需要本人避免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通讯方式等隐私资料的外泄,在接到诈骗电话时对诈骗信息、手段等多加甄别,并在第一时间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时与相关人和机构(例如通信商、银行和公检法部门等)联系,
另一方面,第三方用户平台对用户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保存,政府对电信等虚拟运营商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营商自我约束和监管的强化,以及增加电信诈骗的犯罪成本、加大犯罪打击力度、提高办案效率才是治标治本的关键。
--完--
转载请经授权
菲凡烽火台
About Me
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反金融欺诈平台
善念 犀利 洞悉 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