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江湖儿女》中的巧巧是北京人……

摩登天空杂志 摩登天空杂志 2018-12-19

 

贾樟柯的电影配乐中永远少不了 Disco ,《山河故人》以沈涛在《 Go West 》中的雪中独舞作结,《江湖儿女》中的巧巧最年轻快乐的岁月,也少不了和斌哥在迪厅尬舞的画面。

 

《江湖儿女》剧照


贾科长自己的蹦迪岁月实际发生在北京,“93、94年,我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几乎每周六我都去跳,甚至一夜要换三个迪厅,那时身体里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力量”。那时的北京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舞厅, JJ 舞厅、 NASA 舞厅……都是现已近中年的贾导同龄人津津乐道的据点。

 

《江湖儿女》电影配乐


可以说,沈涛、巧巧等角色的青春都承载了贾樟柯对迪斯科的美好怀念,如果巧巧是北京人,当年的她都在什么地方蹦迪?那些2000年左右在北京红极一时的舞厅、俱乐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Disco 不仅是一种电子乐的类型,更代表了那些放着迪斯科舞曲的舞厅、俱乐部曾经存在的年代。以至于到后来,那些播放其他电子乐类型的场所也会被称作“迪厅”,所有随着音乐扭动的行为都被称作“蹦迪”。

 

90年代过去了,2000年距今已快20年,连2018也仅剩不到一百天。再不说说北京那些仅仅因为音乐、舞蹈而存在又迅速倒闭的地儿,它们就真的因为被遗忘而彻底消失了。

 


我不去2000年

 

在十几岁的周凤岭还没成为摇滚青年,和窦唯合作、与 Radiohead 同台的八十年代,电影《霹雳舞》传入了中国,狂欢、霹雳舞、聚会成为了让青年们趋之若鹜的生活方式。

 

1994年周凤岭与 Radiohead 在香港同台演出


那时的“蹦迪”并不是蹦蹦扭扭就可以,动作主要以霹雳舞为基础,要在舞池中不丢人,加入一个迪厅的现场,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

 

霹雳舞少年周凤岭因为会许多好看的动作,不仅没被不良少年欺负,还有“大哥”向他虚心求教:“那时我们把斗舞叫做“茬舞”,在舞池里跟人秀谁跳得好。有时候不是那一片儿的人来茬舞,还会有打架的风险。这时候我们那片儿的“痞子”会出头帮我们,现在想想,都是追求新兴事物的青少年。

 


八十年代的北京还少有专门蹦迪的场地,中央民族大学的地下室成为了青年们的固定据点,即便如此,在流行的交谊舞势力面前,迪曲在一场舞会中也只有三四首。


提起“24步”时,周凤岭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音乐中欢笑、舞蹈的少年时代:“那时参加舞会,我们就在旁边呆着,守着那几首迪斯科。音乐一响,所有人都跑上去跳24步,每个人的动作都是统一的,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我们所有人都会跳那个舞步!


采访中,周凤岭哼起了这首当时的迪曲


除了学校的舞会,当时也有更高端的跳舞场所——中国剧院。舞票只在内部发放,周凤岭的同伴欧洋和邓讴歌会提前找父母要票,搞不到票时,他们就会在大剧院门口蹲守,缠着安保负责人求情,总能想办法“磨”进去。


 

“服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转型”,周凤岭也提到了他们跳舞的服装。

 

“你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吗?在接触霹雳舞之前,我们穿的都是那样的,板儿蓝板儿绿,白袜子配布鞋。去跳舞就不行了,一定得牛仔裤弄成毛边儿,穿那种叫“踢死牛”的皮鞋,还有巴拿马西裤、蝙蝠衫,浑身得亮晶晶的才可以。一定要有那种范儿。”

 


八十年代末,霹雳舞少年周凤岭第一次遇到玩儿乐队的朋友:“我们那时有一个演出去跳霹雳舞,坐在来接我们的大巴上。在阜成门接下一部人儿时,‘穴头(组织演出的人)’让我们从座位上起来让一让他们。

 

我们当时还有点不屑,什么大咖来要我们让座?几个长发背着乐器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就从座位上起立了:卧槽,摇滚啊!披肩发、大黑袍、皮靴……太牛逼了

 

那时没见过摇滚乐队,看到他们,就觉得霹雳舞已经不酷了,过时了,那个乐队叫五月天,当然不是现在的五月天。从那之后,我就开始接触摇滚了。”

 

注:五月天乐队:1987年成立于北京,同七合板乐队等都是中国摇滚乐的奠基者之一,著名摇滚音乐人何勇、秦勇、张岭、曹钧、蒋温华(后组建“新谛”、“自我教育”等乐队)都曾加盟过该乐队。该乐队现已解散。

 

 

“我是个电台DJ,硬着头皮做了电音DJ”

 

2000年以前,这个世界上还存在‘未来’两个字。那些科幻电影不在说2000年以前的事吗?2000年就代表着未来,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幻想。电子乐就更贴近这个‘未来’的理念,摇滚好像已经是历史了,大家都在说摇滚已死,歌里也那么唱。

 

和周凤岭不同,在接触电子乐之前,张有待已经是个“蔑视”电子乐的滚青了。不过,他的唱片店中常有一名特别的客人—— Weng Weng 


这个本是吉他手的少年突然不想弹吉他了,立志要做 DJ ,买了一套唱机在家练习,托张有待从香港背回一些电子黑胶唱片,House 、Techno、Trance……所有的类型照单全收。

 

练得差不多之后, Weng Weng 便邀请张有待在一个小咖啡馆举办一个电子 party ,“当时我想,这灯光没有 party 的气氛呀,小 Weng 说‘俩国产频闪不就搞定了么!’,就靠着这俩国产频闪,我们办了一场电子 party 


 

张有待打碟现场


后来,他们一起做了一个叫“  I Hate Dance  ”的厂牌,“那时我对电子乐的了解完全是有偏差的,电子乐是一种让人快乐的音乐,厌恶舞蹈不太对,直到我遇到了 Michael ,才知道真正的电子乐是什么。”


 Michael 是电子厂牌“ CHEESE ”的主理人,这个厂牌由一群瑞士留学生组成,张有待参加的第一场电子 party 也是他们举办的,

 

“我们的厂牌成立不久之后和 CHEESE 合作了,在北京各个俱乐部、舞厅打碟,但我只是举办活动,不会打碟,有外国人想请中国 DJ 去国外打碟,大家就说中国最有名的 DJ 张有待,但我那时是电台 DJ 啊哈哈哈……”,硬着头皮上,电台 DJ 张有待也成了电音 DJ 张有待。

 

张有待在九霄俱乐部


那时,张有待经常出没的俱乐部有丝绒、NASA、DD’S、MIX,也有神秘的“88号”。“‘88号’一开始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类型的俱乐部,我们加入之后,慢慢成为了电子俱乐部。”


 

蹦迪到55岁的摇滚老炮和“88号”

 

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三里屯88号俱乐部出现了。据张有待回忆,当时的“88号”俱乐部售票30元,比其他俱乐部、舞厅要贵上几倍。除了价格偏高,在那个年代音乐人的共同认知中,“‘88号’就是跟别的俱乐部不一样”

 

网页搜索“王迪”,百科可以搜出35个同名义项,不过,“摇滚王迪”只有一个。中国第一代摇滚人王迪有许多头衔:“中国境内第一位制作人、曾与崔健、田震等多位音乐人合作、同台,参与制作何勇的专辑《垃圾场》、五道口朋克合辑《无聊军队》。”

 

王迪与崔健


不过,我们找到王迪老师时没有说太多关于摇滚的事,我们聊了聊他从九十年代至今蹦过的迪,聊完之后,他便匆匆赶去灯笼俱乐部接着蹦了

 

88号俱乐部神秘到什么地步呢?连它的名字也是个昵称。“88号”的原名叫“  VOGUE  ”,但是当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 VOGUE ,所以方便起见,大家就给他起了一个吉利的名字——88。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它所在商铺的门牌号,也有人说那条路上其实没有明显的门牌表示,只是怕有人不认识,后来又加了一个名字——88。


“‘88号’没有什么也别的装潢,墙是白色的,像个餐厅。我总记得黄觉那时话不多,老坐在那儿的楼梯上。好多明星都会去那儿的二楼办 after party 我有一次在那儿见到李小璐,我跟周迅也算熟,但那时候总觉得她们俩长得很像,‘88’灯光很暗,我不敢确定,就只能问:你是小璐还是周迅呀?

 

也许是因为名人聚集,“88号”还有一些“大哥坐二楼,一般艺人蹦一楼,朋克只能蹲外面”的传闻。不过,对于王迪来说,那更像是一个老地方。“总有那么一个地儿,你没事儿就想去坐坐,因为那儿有你的熟人,你们不用打电话先约好,去到‘88号’,总能遇上那么一两个朋友。”


 在“88号”蹦完迪往往是大清早了,到了早餐时间,王迪和朋友们会去对面的“大成永和”吃一顿,“那时总觉得那里的豆浆是哈密瓜味儿的。”


还有一个连跟张有待、王迪也无法考证的传闻是,在“88号”工作的水管工人或者服务生后来成为了著名 DJ “著名 DJ 我不知道,‘88号’的老板 Henry 后来开了个叫‘ CLUB ’的 club ,门口有个卖烟的,脸上有个大痦子,后来开了个天堂超市,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这个天堂超市。”王迪说。


 

现在的天堂超市


2000年过后,“88号”便开始慢慢衰落,更多的俱乐部在三里屯、工体开业,藏酷、 MIX ……其中也包含张有待的九霄俱乐部。

 

“当时还有个芝华士酒吧,我最早喝到芝华士威士忌的调酒就是在那儿。那时的中国人还喝不惯威士忌,酒吧老板发明了各种糖水兑威士忌,最有名的就是绿茶兑威士忌。


那玩意儿特别害人,没什么酒味儿,你喝着喝着就醉了。后来其他酒吧也慢慢有绿茶兑威士忌了,在那一带火得不行,还有人写了一首歌就叫《 Whisky with Green Tea 》。”

 

2000年至今,张有待开了 FM CLUB 、九霄 CLUB ,都因为拆迁等原因关闭了。今年,他在望京开了新酒吧,名字还叫九霄。除此之外,文中提到的俱乐部有的变成了餐馆,有的变成了咖啡厅,还有的直接和大楼一起消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这些俱乐部曾经那么受欢迎,每一个都只存活了一两年呢?”

 

“人是容易产生厌倦的生物。”张有待这样回答我。

 

 

采访 | 王硕、伍叁伍伍老月亮、Wvxs

撰文 | 老月亮

编辑 | 老月亮

图片 | 部分源于网络

鸣谢 | 骅梓(蒋温华)




 54 Studio可以说是纽约的88号俱乐部,

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个展览,

重回七十年代,看看那个消失了又被复活的迪厅。


详情请参考别再到处傻蹦了!迪厅的鼻祖来了!

 

 

 展览详请 


展览名称:再无纽约1970s

(Incomparable NewYork 1970s)

日期: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18日

时间:周日-周四每天上午11点至晚上11点

周五-周六每天中午12点至凌晨2点

场地:美术馆盒子(盒子文艺社负一层)

地点:朝阳区苹果社区22院街艺术区No.27馆

(导航搜索盒子文艺社)


 票价 




注: 

在购买门票的基础上加30元/人 可获神秘伴手礼

(可以作为拍照道具喔)

门票均不可退款及转让。

十人以上团购请咨询票务方

请随时关注官方票务平台获取更多活动信息

 

扫描二维码,立即购票



特别提示:

本展览中有酒精饮料,请您适度饮酒!

另外,16岁以下(含)须由成年人陪同方可免费入场。



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明日舞会——南京派对据点写真

李骁:见证中国最后的理想主义


本文由摩登天空杂志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摩登天空杂志微店

一起蹦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