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回应同题网络大讨论
2014-11-21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聚焦】
妈妈是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还是建造者的角色?妈妈太强,爸爸就会越来越弱,其实心里非常渴望丈夫分担,情绪不好就用自怜和怨恨控制家人。虽然妈妈为我们做了一切,还是很怕她,到这恶性循环就很可怕了。我们会累因为不知道我们是谁,要什么,要往哪里去。
采访:《境界》记者 文君
受访嘉宾:蒋佩蓉 录音整理:冯颖、Wendy、黄干斌
蒋佩蓉简介:前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文君:最近人民日报在微博发起一个话题讨论——“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引发热议。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有哪些答案?
首先是中国妈妈太勤快了,把你拉扯这么大我容易吗?还有的说中国妈妈太无私了,当妈之后就没了自我。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妈妈太容易担心了,还有的说中国妈妈控制欲太强了,她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倾注在孩子身上。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观点说中国妈妈特别喜欢攀比,你看隔壁家的小明怎么怎么样。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我们特别访问了一位有着三个儿子的妈妈,《佩蓉的妈妈经》等书的作者蒋佩蓉女士。
很可怕的谎言就是“你能拥有一切”
文君: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
佩蓉:经济学家Rakesh Sarin和Manel Baucells称为“最基本的幸福问题”里介绍一个公式:现实-期待=幸福感。虽然我们的现实有了巨大的提升,但现在的中国妈妈也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自由,而对自己的前途有更大的期待。外面披上一层华丽的职业衣裳,回家后却继续被根深蒂固的儒家思维对女人的定义和期待而捆绑。往往捆绑妈妈的不是男人,而是上一代女性。
“子不教、父之过”也是儒家思维,但却没有很多爸爸看重这概念。这也是因为一个家庭实在运作的头往往不是所谓一家之主的公公或爸爸,而是妈妈。也因为一切都是妈妈的责任,当妈妈变成婆婆后,她把自己的儿子继续看待成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也就对自己的儿子没有管教他自己孩子的期待了。因为以前她也是这样一个人熬过来的,她也就继续把这种期待传递下去给媳妇了。
心理学家Sandra Wilson博士在她的书“Hurt People Hurt People”说:一个受伤的人往往会同样去伤害别人,而且我们最深的伤是从我们最爱和信任的人的手下而来。中国妈妈累,其中一种可能是因母亲或婆婆对自己有过高无法实现的期待。
另外一个现代很可怕的谎言就是“你能拥有一切”。这种谎言不知道害了多少个上当的妈妈。每人一天就只有24小时,而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一个事业成功的妈妈无法分配足够时间给予孩子,一个能给予孩子足够时间的妈妈无法把足够的时间分配在发展她的事业上。
虽然有少数的幸运妈妈两者兼顾,但跟孩子肯定就不是最亲近关系了。这谎言给中国妈妈又加上了一层不实际的期待。
妈妈做“头”的隐患和破口
文君:你自己有什么经验?
佩蓉:孩子刚出生100%要靠妈妈,我们也不知道随孩子的成长,我们要调整自己。要知育儿这过程不仅是夫妻俩自己做,还有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我们是整个团队在养育这孩子。要是育儿责任永远只有妈妈一个人承担,她就会一直很内疚很自责,因为全部都是她的责任了。
我和先生配合养育孩子。我经历过的最典型例子就是孩子忘记了书包。我的本能反应就是我早就应帮他做这件事了。我先生就会说这是他自己的事,你为什么要愧疚?要是身边有这样一个伙伴提醒我,我就会反思:我要去训练孩子把这事当成他自己的事,但训练的过程比我替他做这事要艰难多了,妈妈不擅长的就是训练。若我们负责全部事情,我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
我和先生在大学期间信主,从传统文化中脱离出来,我们立刻发现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孩子小时,我丈夫给他换尿布,他妈妈就说男人在家里不能做这种事。男主外女主内,你出去赚钱就好了,给孩子换尿布是女人做的事。
圣经的教导把教养孩童的责任放在双亲的身上,尤其是父亲的身上:“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言22:6)
文君:妈妈做一个家庭的“头”和带领者会出什么问题?
佩蓉:当一个家庭有了女人做头,母亲保护幼儿的本性就获得了比较重要的次序,妈妈往往被情感带领,不是理智,所以就让自己代替了耶稣,成为孩子的救主。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为一个一直在伤痛中挣扎,却不愿意把自己交托给耶稣的朋友祷告,问上帝为什么这人这么顽固?然后在我脑海里浮出来一个场景:我正站在这朋友和耶稣中间!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正在扮演救赎者的角色,拦阻了这个朋友去看到耶稣!我们有多少妈妈们正在扮演救赎者的角色呢?
要是我们不能顺从在丈夫和耶稣的带领权下面,我们很可能把自己抬到了神的位置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
一个有基督家庭观的妈妈会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婚姻,这样她的丈夫才能陪伴自己一起分担经营家庭的责任,也能一起分享育儿的惊喜和快乐。智慧的妈妈会刻意保留时间和精力来为婚姻保鲜,不是为了孩子而牺牲了婚姻,反而对孩子失责,也在上帝面前无法交账。
文君:如果妈妈们一直不能得到足够的休息,心灵也不平安,会导致什么问题?
佩蓉:妈妈们就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容易被她在软弱时利用来操纵家人。但因为我们太负责任了,容易内疚,就会坚持继续牺牲自己,导致自己口和行动不一致。
姐妹们,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我们需要家人和其它姐妹们的帮助来为自己的情绪、体力、底线把脉!要是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却被情绪控制我们,导致我们不心服口服内外一致的乐意付出,服侍家人时,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情绪顺从在我们的意志下面,以感恩来让我们的情绪降服在十字架下。
要是我们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息,我们需要顺从神,保留自己的底线和界线,绝对不要勉强自己。这样我们才不会陷入更大的祸,就是利用情绪和自怜来操纵或控制家人,形成习惯后,就成为以前折磨自己的那个婆婆。我们也需要顺从丈夫和耶稣做头的带领,因为他们的带领给予我们保护。
当一个家庭有了男人做头,孩子们也能获得他们需要的管教、训练、挑战、还有从冒险而失败而获得的成长成熟。家庭里比较能有则的管理和情感同理的平衡同步发展。当一个家庭有男人做头,家人也比较有能力把眼光放出家外,开始去为周围的人服务。
养孩子怕麻烦走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
文君:如果爸爸和妈妈一起来做,会不会爸爸一起累了?现在有一句话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佩蓉:我们会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要什么,我们要往哪里去。一个从小到大被长辈拿来跟别人相比的人很难了解自己是谁。一个这样长大的人也就习惯性的拿自己去跟别人相比,自己的丈夫去跟别人的丈夫相比,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相比等。当一个人认识了创造自己的上帝,对自己的身份获得巨大的肯定,也了解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她就不会想去跟别人攀比了,因为她彻底的被爱,也充满了对别人的爱。攀比产生的是跟不上别人的恐惧。
文君:有很多妈妈会想机会有限,如果我不努力,孩子就会失去这些好的资源。
佩蓉:跟情商智商不一样,其实更重要的是努力和勤奋,而这品格是需要训练出来的;但我们做母亲的一个误区,就是孩子的努力和勤奋是我的事,不是孩子的事,是该替孩子包办,还是训练孩子经过失败成长?
举例,我要训练孩子洗碗,其实我看见还有很多肥皂泡,我就看不惯,走开走开,干脆我来做,我比你做得好又更快,对不对?
我要忍着我的本性,要让他来洗,而且又慢又不好。我要先示范刷一个给他看,是这种标准,好,你就跟着我模仿,然后他慢慢磕磕碰碰的,又洗不干净,但我要克制我自己,这过程可能要三小时,但我一个人洗,可能半小时就过了。我就为节省这些时间剥夺了他得到训练的成长机会。我觉得妈妈如果愿意先吃苦再吃甜,不要先甜再苦。我们往往比较喜欢省事,反而后边的事情更多了,越想省事越麻烦。
文君:中国妈妈累,是不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目的?
蒋佩蓉:我写了好几本书,比如《教孩子学习礼仪》、《丰盈心态养孩子》,都是讲怎样刻意培养孩子各种生活习惯。其实,中国孩子出国留学最大的问题不是成绩,而是生活能力,因为他们在家什么都不会做。我们应多多把家务事留给孩子做,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的时间。
我们是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还是建造者的角色?要是我们是拯救者,我们就要不断地拯救孩子,因为孩子不懂,孩子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就一辈子在拯救他们。要是我们是建造者,我们会尽量放手,训练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去尝试,经过自己的失败去成长,学会这个技能。
文君:你觉得作为父母来说,养育孩子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呢?
佩蓉:圣经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没有异象,民就放肆”,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愿景,我们想要养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要么自己累得不行,觉得这是一个累赘,一个负担;要么觉得交给别人做好了,没有这个异象,我们就不会去付出这个代价,去拥抱我们的累,而是被拉着走,一个被拉扯的累。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养育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有这种盼望,我们会累得不亦乐乎,会觉得累得很值得。
文君: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着力点是什么?
蒋佩蓉:我觉得每个人进入社会之后都会影响社会,甚至他/她可以改变世界,但他/她给世界带来的改变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觉得,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品格和生活习惯,这能帮助孩子一生。
当一个有良好人格的人进入社会,他就会正面地改变世界;要是他成绩优越但人品不好,这很可怕。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我们就知道怎样努力是值得的,怎样的努力是不值得的。
我鼓励妈妈们,在成长这一方面,不要走捷径,不要做眼前最方便最简单的事,多多有意识地去训练你的孩子,让他能强大起来,即使这比较艰难,比我们包办的还要艰难多了。但这种累是一种快乐的累,因为你会看到孩子的成长,另外那种累是你的担子越来越重越来越累,但孩子没有一点成长。
这个选择其实是在妈妈身上,我也给选择完全放弃的家长一个忠告,最典型完全被放弃的孩子就是我们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并不是只有物质上面的放弃,而是心灵上的放弃,所以要是你在跟你的亲子关系上有放弃,把孩子交给别人的话,你以后不要去怨恨孩子不会想你,不会跟你亲近,你就不要抱怨孩子跟你没有关系,长大了不回来找你,因为这个是你自己选择的,这是放弃的后果。
文君:对,一方面失去关系,另外就没办法积极影响孩子。
佩蓉:通常这一类的孩子到了小学,老师就会发短信回家告状啊什么的。家长就会来找我说,怎么孩子这么不听话?我说,他凭什么要听你的,他小时候你又没有跟他在一起,跟你没有什么感情,他凭什么要听你的,是嘛!?
我的导师萨利克拉克森曾说:“父母要孩子努力学习,就需要努力学习如何陪孩子玩。”孩子愿意听自己的话的前提,就是有一个付出足够时间而建立的信任感和亲密关系。
扭转错误的家庭模式,找到好模板重学
文君:做一个不那么累的中国妈妈真难,这样的妈妈多吗?
佩蓉:不多,我是觉得这种新的行为方式、新的思维方式,很难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因为你很容易又陷入那种老习惯了。除非你身边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妈妈,你观察她怎样跟孩子互动,你观察她怎么放手,你观察她淡定,你自己是做不了的。
文君:佩蓉姐,你为什么一直在写书呢?
佩蓉:第一就是让更多的妈妈意识到,其实可以有另外的养育方法,然后我要去找一个这样的妈妈跟她模仿学习。我常常提到妈妈公主团,还有怎样从教会里的阿姨获得启发的,因为这种模型是需要生命传递生命的,你不是去上一个课就能学会。
另外就是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住在不同的家庭里,我就记得毕业期间、毕业以后,我有一段时间住在牧师家,我观察到他们夫妻怎样互动,他们怎样带着小孩去服侍别人,怎样训练孩子,跟他们住在一起一礼拜,比我上一年的课还好。
文君:就是你所说的师徒关系啊!如果我们的妈妈要变得不那么累,还存在一个夫妻关系的问题,夫妻协作的问题,你觉得中国妈妈可以怎么做?
佩蓉: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楷模,没有模型,大家都这样做,我要是丈夫的话,何必要为难自己呢?所以要扭转这个现象,需要有一个健康的模型,我举个例子,为什么我跟丈夫会一起教育儿课,而且我们会要求夫妻一定要一起来学习,要是妈妈自己一个人来,我们会拒绝。除非是单亲妈妈我们会接受,我们排斥这种模型是因为这只会恶化这种恶性循环。
文君:为什么?
佩蓉:因为妈妈一直在成长,妈妈一直在强大,然后就会导致第二种现象:妈妈什么都知道,妈妈什么都指点:你这样换尿布不行啊,你这样做不行啊,一个人被骂久了他就会说:好,算了,反正你比我强你就自己去做吧,对不对?
所以妈妈太强,爸爸就会越来越弱,妈妈要是学会示弱,真的需要爸爸的帮助,当他去做时你就不吭声,不在一边指指点点,你看到他付出你就拼命夸他,他就觉得有成就感,就会越来越强,会开始一个良性循环,也是有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可是我们总是吃不了这个苦,总觉得自己来做比较好,结果会怎样?我们越来越强。其实我们自己心里非常渴望我们丈夫能分担,然后自怜和怨恨就会产生,家里人看到我们就会避开,因看到一个自怜和怨恨的妈妈,这种怨妇,真的很难受。
虽然妈妈为我们做了一切,我们还是很怕她,我们不会觉得很亲近她,到这种恶性循环就很可怕了。回到这种师徒模式,我们教了这个亲子教育课后,我们就组合了一个婚姻学习小组,刚进来的这些夫妇,爸爸都不参与。我们就是每一个礼拜聚会和学习。
刚开始就是从婚姻开始,家庭的头是丈夫,然后,这些夫妇看到我们夫妻的互动,还有我们怎样配合,他们在三四个月以后,婚姻模式也扭转过来了,很快爸爸就做头了。
爸爸做头他们就开始对我丈夫有困惑:你是怎样分配时间的?你怎样能跟孩子花这么多时间?我丈夫就会分享说:唉,我是怎么怎么做的,然后他们观察是怎么跟孩子互动,就去模仿,然后整个家庭模式就被扭转过来了,妈妈就轻松了。
(关于“中国妈妈为什么这么累”和解决出路,大家都有什么答案?你可以给我们的微信后台留言,将择优刊登,分享改变生命,生命影响生命。)
收听采访录音,请点击先面的图标。时长为26分钟,请在wifi环境下收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41ilw09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欢迎转发与分享!
长按右侧二维码可关注。
右下方,给我写留言吧,
期待与你们有更多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