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视频
微课视频1:
更多视频,更多的精彩,同学们可以选择观看哦!
复习课堂视频2:
中考答题思路讲解3:
知识点讲解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一、 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新闻记者。体裁:报告文学
二、主要内容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该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研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
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中主要人物形象如下:
1.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2.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3.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4.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
【作品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四、主题思想《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在本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五、精彩语句摘录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兴趣。
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_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次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4.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5.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长征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6.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7.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8.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9.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10.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11.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赞美红军长征精神的句子文章。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12.无论是吃不上饭的放牛娃,还是胸怀报国志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同志,还是柔弱刚强的女战士,都被凝聚到了这支红色队伍里,都被这种精神所感召、所激励。
13.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知识点+同步训练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知识梳理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内容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
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2.作品的意义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他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2)《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与他们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达标检测(时间:5分钟 满分:10分)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 《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报告文学。
B. 《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红星照耀中国》是法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是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中国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3分)( C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新课标第一网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导析:C 斯诺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壮举”,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3.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无疑是他们大转移的第二个基本原因,他们正确地预见到这个地区要对中、日、苏的当前命运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后来的历史证明,他们强调这个原因是完全对的。这种宣传上的巧妙手法必须看成是杰出的政治战略。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
(1)这段文字出自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2分)
(2)红军长征的原因是:(2分)
答案:①向抗日前线进军;②进军到战略要地西北去。
七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良知君
主编:良知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