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首(qiào) 咆啸 长途跋涉(bá) 热泪涟涟
B.澎湃(bài) 默掣 浩瀚无垠(hàn) 意趣盎然
C.桅杆(wéi) 蹒跚 相形见绌(chù) 刀剑入鞘
D.凛冽(lǐn) 游逛 风光绮丽(yǐ) 微不足到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
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___________
① 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③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④ 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呢?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思考。)
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张少府 (唐)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C. 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
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
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D.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殊( ) 觅( ) 团坐(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
(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分)
(三)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8分)
(1) 牧人驱犊返, 。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
(3) 单车欲问边, 。
(4) ,瑟瑟谷中风。
(5)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
(7)夕阳欲颓, 。
(8) ,天下独绝。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7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13.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14.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
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
(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16.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
(1)
(2)
17.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3分)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3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3分)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参与还是拒绝?沉默还是制止?请你结合下面材料,完成24—26题。
材料一:2014年11月13日晚,一则数名学生殴打一名同学的视频被发到网上。视频中,至少有4
名女生对一名女生扇巴掌、脚踢达2分钟以上,周围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整个视频中,旁边站了不少女生, 大家都无动于衷。该视频是一男生笑着拍完全程。据其中一位女生说,主谋是因为看不惯那位女生的衣 着,邀请她们教训该女生。
材料二:1962年6月1日,犹太人大屠杀负责人阿道夫•艾希曼被执行绞刑。在此前的庭审中,艾希曼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去做。”汉娜•阿伦特在观摩了庭审后提出了 “平庸之恶”这个词。它指的是正常普通人自以为无力左右大局,于是麻木、顺从,沦为极端之恶的帮凶。
材料三:有些事情你知道是错的,但是你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你参与,你会怎么办?下图是 这一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22.(1) 请为材料一拟一则新闻标题。(1分)
(2) 请阅读材料三,对统计图表进行解说。(2分)
(3) 班上准备以“拒绝平庸之恶”为主题召开班会,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段发言稿,100字左右。(3分)
(二)写作(50分)
23.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当初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在他痛苦和报愤时,他的妻子给了他鼓励,他便尝试着走进了第16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决出版,并与他签订了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这以后,他连续出版了众多小说,受到全世界读着的欢迎。
儒勒·凡尔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他的家人、赫哲尔经理……
读了上面的材料,请你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C 2 A 3 C 4 D 5 D 6 B 7 A 8 D(2分一个)
9 (1)很,非常 (2)寻找 (3)围坐在一起 (3分)
10 (1)第二天看花的人都来了,我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他们都很赞叹佩服。(2分)
(2)游人见了我们,都羡慕我们的奇思异想。(2分)
11 热爱自然,喜欢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3分)
12. ⑴猎马带禽归 ⑵绿杨阴里白沙堤 ⑶属国过居延 ⑷亭亭山上松
⑸柴米何萧条 ⑹相与步于中庭 ⑺沉鳞竞跃 ⑻奇山异水(8分)
13.B(2分)
14.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3分)
15.(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2分)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16.(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分)
(2)爸爸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2分)
17. 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一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4分)
18.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3分)
19.对比论证。(1分)
将《朗读者》与其它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比较接地气”,“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3分)
20.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意近即可)(3分)
21.C (3分)
22.(1)示例一:学生殴打同学视频被发到网上
示例二:多名学生殴打同学,旁观人员无动于衷(1分)
(2)示例:有些事情知道是错的,但是接到权威的指令,或是朋友邀请参与时,多数人(或55%的人)选择沉默,近1/3的人(或31% 的人)表示参与,只有极少数人表示拒绝或 制止(或l1%的人表示拒绝,3%的人表示会制止)(2分)
(3)示例:对于“平庸之恶”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不能置身事外。学校里,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自习课时,有人逗闹干扰课堂纪律;寝室里,有人讲话影响大家休息……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阻止,或者不及时表达自己的不满,就会助长违纪者的歪风邪气自己就会沦为违纪者的帮凶。(3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八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九年级下册语文微课、全解(全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良知君
主编:良知培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