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  【版本篇-4】 《郭嵩焘日记》那奇怪的护封

源来轩主 普版书籍研究室
2024-12-04


在买书的过程中,有时候遇到一些书籍版本,比较另类,但也挺有意思,例如下面这套4卷本的《郭嵩焘日记》:



看到银灰色护封(这叫做“书衣”)的下方,印刷着“岳麓书社”四个字,去掉护封之后,内书体却标注的是“湖南人民出版社”:



这是什么情况?在1982年,虽然岳麓书社从湖南人民出版社分离出来单独成社,且这套书出版之时,正好位于两社分家的时段,但就不能让这书的内书体和外护封保持一致吗?要么连同护封全部用湖南人民出版社。在湖南人民出版社书籍的外边,套个岳麓书社的护封,这是几个意思?


估计出版方也知道这种做法很不妥当,所以这书含护封的极少见,绝大多数就是一套4卷本的内体书,而并没有附带上冠名岳麓书社的护封。尽管如此,一方面,并不影响内容的阅读,毕竟不是内容错误的书;另一方面,从收藏的角度来说,这个异样,恰恰是这套书独特的地方——有了出版机构护封的加持,那么相对于没有护封的书显得更有价值,这个观点也是凤梨岛书话作家钟芳玲女士在其著作中会着重强调的。更进一步来说,很特别的、信息错漏的护封,比正常护封更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的特性之一就是稀有,想想几十年前《全国山河一片红》错版邮票的案例吧。


这套书是湖南长沙的嫦娥书店2009年挂网上的,两年后的2011年被一位长春的书友买走,然后十一年之后的2022年花落余处。


                                                         郭嵩焘影像


郭嵩焘,与左宗棠一样,都是晚清时期的湖南湘阴人,是湘军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清朝首位驻外使节。1876年,他率团亲赴英国(英吉利国),将路上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结集成了《使西纪程》;在英国及法国任职期间,同样将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结集成了《伦敦与巴黎日记》。在观察到当时的英国等西方国家工业先进且社会繁荣之后,触动很大,且非常欣赏其制度,并且强烈建议清庭研究及模仿、改革制度,他的观点被秉承着华夷之防守旧的官员与民众知晓后,他们纷纷对郭嵩焘嗤之以鼻。在他归国回湘时,得知消息的守旧人员一度集结阻止他登陆,并且在岸边对他破口大骂。其曲折的经历,让一些学者认为是《走向世界的挫折》,又认为郭嵩焘这位《洋务先知》承受着《独醒之累》。


改开初期,出版业逐渐放开,湖南人民出版社将当时能收集到的郭嵩焘的日记结集出版,于是便有了这套《郭嵩焘日记》,以及不知道什么原因促使印刷的奇怪护封。


附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普版书籍研究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